张悦 卞向阳 东华大学 上海 200052
Art-Deco 即常说的装饰艺术派,最初起源于 1925 年于法国举办的现代工业装饰艺术国际博览会,是继“新艺术”运动(Art N0uveau)之后发展起来的一场国际性的艺术设计运动。运动的时间大约从 1910 年开始萌芽,到 1935 年前后逐渐接近尾声。这段时间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整体社会风气轻松,享乐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意识。艺术家与设计师们适应时代变化,从此前的众多艺术流派之中吸取灵感,衍生出了一系列新的造型语言:如多采用古典主义式的对称风格,多使用直线造型、几何形体。
20 世纪 20、30 年代是“装饰艺术”运动发展的高峰时期,其鲜明的艺术设计思想与风格影响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建筑、产品和平面设计。中国的书籍装帧设计深受其影响,书籍封面设计家们积极地学习与借鉴“装饰艺术”运动的思想、艺术语言与风格,促进了书籍装帧设计思想、观念的转换和艺术语言的建构,促进了书籍装帧设计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与此同时正中华大地上的民国时期。这一时期,我国艺术家、设计师第一次接受西方现代设计教育,而设计了大批优秀设计作品。随着五四运动的展开,装饰艺术风格随着留洋留日学生的归来开始迅速传播。
中国大地上涌现了一大批爱国的文人学者,这些文人学者投身到文化与艺术、设计相关的领域之中,主要涉及书籍装帧、电影海报设计、广告招贴画、服饰纹样设计等。当时,为了舆论和思想传播建立大量报刊杂志,出版大量书籍,与此同时封面设计的艺术性也受到重视。鲁迅、陈之佛、叶灵凤、钱君匋、闻一多等人都是封面设计的杰出代表。
闻一多学生时期担任过《清华学报》的美术副总编,在美籍教师斯达尔(Star)的指导下,组织了许多美术学习活动,他和一些同学的作品,曾选送巴拿马博览会上展出。
(一)1927年,闻一多为潘光旦设计了《冯小青》小说的封面和插图,闻一多用桃红、黑与银灰三种充满装饰意味的色彩和抽象图案设计了封面,和书的内容很谐调。黑、灰、红等色彩是ART DECO艺术典型的运用,三者搭配在一起摩登、冷静、现代;加上封面上简单、利落的线条,图案仿佛现代大都市生活中高楼、烟囱、烟雾等,很有现代气息。
(二)闻一多根据书籍的内涵及情趣,将美术字设计成丰富多彩的形态,不拘泥于传统字体的形态。如在《巴黎鳞爪》封面中,依然是红色黑色的典型的Art Deco的色彩,将人的肢体与器官分解具有构成和抽象意味;字体笔画进行粗化和变形处理后,左右倾斜地安排在画面的右上方和右下方,文图排列和谐得体,彰显了徐文的独特内涵。
(三)闻一多为 1931 年出版的徐志摩的《猛虎集》作的封面设计,整版以深赭黄色做底,上面用黑墨绘制虎纹,寥寥数笔就将虎皮的感觉表达得淋漓尽致画面虽简洁但气势磅礴,寓意含蓄深邃。该幅作品与法国“装饰艺术”运动的平面设计师罗斯.阿德勒(Rose Adler)等人,在20、30年代设计的书籍封面的形式与视觉语言是极其相似的,即都是采用跨书脊的图案装饰样式。
(四)闻一多书籍封面一般用纸多为白色,设计时即将白色纸当做白颜色来用,有时封面纸还略带底色,产生和谐色调的特殊效果。
闻一多为徐志摩与沈性仁合译的小说《玛丽、玛丽》设计封面时,用色十分节省巧妙,他用淡绿、金土黄色分别描绘玛丽的衣服和头发,而空白的纸色表现玛丽的白皙肤色,达到了白纸当作白颜色来用的预想效果。
综上观察不难发现其设计特点——闻一多重视文字、图形、色彩是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三大视觉要素,此三类要素间存在着相互衬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特征,是一个多要素相关联的系统工程。闻一多在其所设计的书籍装帧作品中,对于视觉要素的运用,不但呈现出文字的新颖多变性,对于图形的表现更做到了兼容并蓄,在色彩的运用上力主简洁鲜明,从而使书籍的封面、内容设计与装帧整体达到了高度的协调,为书籍设计赋予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作为二十世纪初期那个西风东渐时代背景下的学者,他既接受了严格的国学教育,又大量吸收了西方的文化。闻一多先生在视觉作品的形式语言和理念上,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进取精神,为中国设计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化提供了充分的历史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