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生存论视角下的西安事变探析

2019-11-13 10:51李金花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新生代 2019年19期
关键词:杨虎城西安事变张学良

李金花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一、马克思主义下的理性生存论

任何一样事物都会有其一定的产生和发展并且有其特点,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其特点也会展现出来,理性生存论的特点也体现在具体的人和事上。

(一)理性生存论的由来

关于理性生存论,首先得认识何为理性。理性不仅涉及到意识层面,也涉及实践层面。当然,相对于西方传统理性观念所持有的知识论立场而言,如何在生存论的视阈下展开对理性的新阐释?尤其是中国的哲学蕴含的“心性”与西方哲学的“理性”应该怎样去理解,对于人的生存有何意义和价值,这些都是理性生存论发展要考虑的。人类的理性具有以下过程:第一,依赖,即人们对于神圣形象的崇拜和信赖。刚开始人类对于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恐惧,所以需要一些神圣的标志进行控制这些感性的情感。人们开始对上帝等产生一种敬畏之情这是人类的无知和愚昧造成的,在当时的情形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人们对自然的不断探索,人类开始不断的积累经验,用文字和其他工具对所谓的认识进行传递。便产生了知识。第二,人们在认识与改造世界中,开始追求物质层面的东西。人类开始对于金银财宝的追求,例如探险,不管是航海经商还是贩卖奴隶,都是为了谋求暴利。第三,人类满足物质层面后开始追求精神层面。人类开始寻求理性,满足精神世界的需要。人类开始追求幸福,追求真正的自由也就是精神的自由和解放。人类的理性存在观也渐渐地体现出来。人们对于“理性”的理解也从知识论向生存论转变。

(二)理性生存论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的理性生存观是关于人的类生存或社会化生存。传统哲学是追求个人化生存。这种个人化生存看似本真,但是缺乏社会化内涵,往往容易流于“失真”。我们需要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理性生存论的特点。

1.社会性。人类是具有社会性的高级动物。人类想得到生存就必须进行社会活动,从而获取最基本的生存来源,并不断汲取生活经验。当享受到社会给个体带来的好处,就不断地形成一定的社会观。整个社会不断的发展下去,只有人类社会的不断团结协作,才能够创造更幸福的自由生活,所以人们会更加珍惜生存的环境极其建立的社会关系。在重要的事情如民族危难的生死关头,得考虑到全社会人类的命运。

2.人类性。人区别于动物是人具有理性生存观。人类在发挥主体的过程中需要自我的发掘,需要对于人类自我的研究。人类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不断探索,就会考虑自我的存在。思考自我真正存在着的意义价值。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应该怎样活着?也就是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人应该怎样生存,怎样才能活得更有价值。也就是在人类进行理性的生存活动时,也会具备相应的理性生存观。

3.知识性。传统理性观中主要是来自人们对于知识论的理解。知识中的理性存在则是有很强烈的人性,认为人和人性的实现是需要知识的基础。知识是人和人性发展过程中获取来的,是和其一起相互发展并且统一。把对于理性的理解放在知识的立场上面,也表现出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与探求世界的欲望。理性的生存论是经过传统理性观发展而来的,也具有一定的知识性。

4.实践性。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活动,与意识既对立又统一。日常生活的行为活动也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意识又可以分为感性意识和理性意识,人的大脑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和发展就会产生不断进化的大脑,所以让人们的的意识也不断经过发展而变得更加理性,经过理性的思维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也就是人类所追求的精神的自由。人类通过这样的追求才能够达到理性生存的系统理论。所以实践是人类获取理性生存观的基础与条件。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理性生存论不像当代西方哲学感性的个体意义上的生存,是由感性向理性的生存。

二、理性生存论下的张学良

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观,每个人对于自身存在的领会和把握都不一样。有些是为了简单的活着,只是追求个体的简单存在。例如为满足自己个体的政权欲望不顾大众人民的死活。一个人不能只为了活着而活着,这跟动物没啥区别。人不仅是为了追求个体意义上的生存,而是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生存意义,那也将是人所具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性生存观。人的自为生存是通过类意识引导和支配而进行的实践。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主义将领,在历史的实践活动中将其理性生存观演绎出来。

(一)知识论的形成

张学良在面对着中国政局的动荡时,不得不学习共产主义,学习主要从西方发展进来的马克思主义,对其进行了解分析。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后,对马克思提到的共同目标即共产主义产生思想共鸣。要先以大局为重,要保证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才能够让社会主义制度战胜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国家不断的发展壮大才能慢慢的进入共产主义这个美好的而又现实的世界。由此张学良在马克思主义中读懂了共产主义的精髓。人类的生存从传统的理性生存观向理性生存论的进步认识将付诸于爱国行动中。

(二)生存论的转变

在传统的认识论语境里真理常常被看作是对客观世界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但是立足于生存论,真理是既是认识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张学良在其历史活动中表现出从认识论的基础上对生存论的实践转变。西安事变时期的张学良对于中共和苏联的联合态度,张学良被任命为去陕北剿共的副总司令后,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打了败仗,损失了很大的兵力,才开始进行反思:红军的人数不多,装备也不好但其战斗力不可低估,如果在进行剿共那必全军覆没,要想抗日复国必须另想办法,后来张学良和中共就联合起来了。如争取西北大联合、争取打通国家路线、共同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等等。蒋介石剿共之意已决当时的张学良深感为难。他每天都去“晋见”,但每次都是遭到蒋介石的斥骂。他在一二九运动中,对于学生,他说“我的枪决不打中国人”。他在民族国家危难时刻体现出来的是将自己的生命活动与理性的意识结合,是理性的人类生存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理性生存论的最大领会与实践付诸。

三、理性生存论下的杨虎城

杨虎城由最先追求的是个体的自我生存到民族社会的共存亡,是其理性生存观改变的体现,这也正是和马克思主义理性生存观不谋而合的。

(一)西安事变前的爱国动力

杨虎城是一个农民家的孩子,生活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中国当时的政治和经济都衰败到了历史的最低点,后来,辛亥革命的爆发让杨虎城看到了希望,虽然不了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但也满怀着革命的信心投身到辛亥革命当中,将爱国主义体现在行动中。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华,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杨虎城发表《泣告全国电》,请求政府“严重抗议,促速撤兵。”他提出要以大局为重要,发起了爱国的双十二事变也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人民民主力量的不断壮大,还解开中华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的序幕。

(二)与中共的关系的变化

杨虎城与中共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刚开始两边由于双方的不认识产生的猜忌,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没能合作。1923杨魏在相识和交往的过程中,不断了解彼此,促进彼此的感情,为后来杨虎城和中共的合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杨虎城以自己的军事力量保护共产党的群众爱国运动。1926年杨虎城正是与中共合作才取得坚守西安的胜利。杨虎城积极向共产党靠拢。虽然在有些时候中共和杨的关系有时候紧张,但也经过不断的了解得到发展,杨虎城能够运用自己的理性意识分析和坚持从国内大局出发,坚持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

总之不管是西安事变这件历史性事件还是西安事变中的重要人物表现出来的理性行为和思想,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性生存观,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理性生存论具有先进性,需与当代西方哲学的个体存在相区分,运用其分析西安事变。

四、理性生存论的发展

理性生存观是人类才具有的,这是与人类社会想发展的意识,需要全世界的每个民族和国家对其进行努力,深化和挖掘其意义。马克思主义理性生存论在中国得到一定的发展。它主要是追求社会性的发展,可以体现在要以民族思想存在,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是共同的目标,追求国家和民族自由,而不是短暂的目光,为了个人的权利和地位而牺牲整个国家和民族为代价。理性存在观是正确的意识,其发展我认为需要有两条重要途径:

(一)意识与意识的相互交织。

一些艺术、绘画和雕塑等等都是经过人类在人与世界的相互接触和交流中获取来的。我们人类作为活动的能动作用的人,需要去进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也需要对自我的意识进行了解,然后意识之间经过交流和碰撞形成智慧的火花。意识之间的相互交织,在这里我主要指的是不同领域的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将哲学领域的内容带入到政治领域,将哲学上的理性生存论带入到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如到杨虎城和张学良两位伟大的爱国将领身上去分析,这样就会充实我们意识的内容使其更丰富而不因缺乏其他因素而显得单调,也会促进正确意识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人类的实践活动的丰富

世界上的物质和意识是活动内容,我们作为人类活动的主体,需要用我们的意识去不断改造这个世界,至今为止,我们的意识活动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活动,邓小平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我看来从存在和思维的一致性上来看是不错的说法,但是有些真理是需要在时间的作用下去检验的,需要真理自己去检验自己,这是不同的两种说法,没有对错。对于理性生存观的的探讨也需要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人类只有不断的进行实践活动才能促进学说的不断发展。没有一层不变的学说,也没有一层不变的理性生存观。理性生存观也是随着历史和现实变化而变化的,但我们要去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的探寻。

猜你喜欢
杨虎城西安事变张学良
蒋介石诱捕杨虎城的阴谋如何得逞?
1934年,张学良枪毙张学狼
张学良:对汪精卫由佩服到厌恶
蒋介石诱捕杨虎城
西安事变背后故事
瘾君子张学良
张作霖竟然这么帅,比张学良颜值更高
中共中央在西安事变中从“除蒋”到“释蒋”原因考
蒋介石诱捕杨虎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