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婳 潘建波 王新庆 李战国
小微企业是最具创造性的力量,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活力源泉,为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战略,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环境和发展仍需不断改进,政策针对性、可行性仍有待增强。三链融合优化城市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环境的对策是最新的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融合指的就是在产业链发展的前提下部署创新链,再通过创新链的发展来完善资金链。
从小微企业的具体行业着手。几乎大多数产业都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去了解,狭义上的分析只是小微企业中某些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与分析,不同的行业要视其实际发展状况以及发展特色进行分析,具体分析方向可以参考数据采集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等。而广义的“三链融合”分析不仅要涉及到小微企业自身的情况,还要将与本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所有企业的性质都作出明确分析。
对于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三链融合”机制的分析,海内外的专业人士提出了不同见解。其中有四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分析,其一,应该就是产业链上涵盖资金、技术以及新的科研成果在内的所有资源进行整合,这样就能从降低经营成本的角度来提高企业的发展优势,即增加企业在同类企业中的竞争力以及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其二,对于优势企业来说,其发展必须找好产业链、创新链以及资金链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以产业链为核心,以技术的创新为联系,以资金链为桥梁,从而形成三链融合促进企业发展的局面。其三,创新链不是技术链,而是将理论成果转换为创新产品的一个过程,和生产中的技术链不能混为一谈。其四,要基于科技中介的视角对三链融合进行分析,研究三链之间的内在和外在联系,从而促进一条创新生态产业链的发展,在推动科技中介服务的基础上完成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的融合。
在百家小微企业数据分析中,发现小微企业在平台基础上发展过程中逐渐具备了较长的产业链条以及较强的带动效应,从而为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城市小微企业的发展创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部署产业链是前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基本准则,在产业链被部署完善的前提下,企业的创新链与基金链的完善才能有所进展,在这种大的前提下,“三链融合”机制应运而生,并在企业的实际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自2015年以来,杭州市全面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在2017年度浙江省小微企业成长指数报告中,杭州市在小微成长指数、综合贡献力、核心竞争力和制度供给力四项指标上均名列前茅,整体小微成长环境居全省前列。2018年杭州市小微企业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的助力下快速成长。全市小微企业新设11.9万户,同比增长12.5%;新设个体工商户10.6万户,同比增长13.1%;实现营业收入11681.79亿元,同比增长18.5%;新增就业达25.91万人次,增长13.0%;小微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68亿元,增长10.2%;新增授权专利数量为55379项,同比增长31%;个转企0.35万户,下降5.2%。但杭州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仍存在瓶颈,主要是:
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小微企业,扩张冲动乏力,小微企业遭遇的困难更多,加上“小升规”、“限下转限上”、“规改股、股上市”和创建著名品牌建设等项目标准高、要求严,小微企业整体转型提升难度较大。
在推进市场主体升级和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小微企业政策涉及市场监管、发改、经商、建设、科技、税务等十余个部门,相关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够及时、充分,各成员单位之间普遍存在各自职责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现象,相互间缺乏统筹协调,导致对象、认定标准、操作流程、兑现条件等都不尽相同,政策相互衔接不足、配套能力不足。部分小微企业反映很难享受到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持措施。
融资问题仍然是小微企业反映最严重的问题,也是较为迫切需要解决老大难问题。资金是小微企业的血液,资金链的供应绝大取决于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多样化以及贷款条件的优待。由于在贷款风险、贷款成本、担保状况、产品创新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小微企业想在金融机构贷到款少之又少。因为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数据不完整、不动产少等状况,金融机构为减少坏账,而不愿为其提供融资服务。
制约小微企业成长壮大的最主要瓶颈是小微企业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小微企业紧缺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型人才,急需更多专业性更强的人才,才能够适应复杂又多变的市场环境。小微企业普遍是从外部引进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含量不高,若没有技术创新型人才支撑小微企业,短期内难以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提升。
小微企业在起步阶段普遍是比较艰难的,因为企业的规模并不是很大,所以产业的资金链随时有可能断裂,导致企业的运营发展过程中埋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种现象,政府应该增加扶持力度,采取业务补助、增量业务奖励等措施。
1、鼓励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创新,充分利用灵活性、自主性,适当放宽小微企业贷款条件,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探索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如:银团贷款、企业信用卡业务、法人客户商用房按揭、票据融资、金融信托、贴现、金融租赁业务、应收账款质押等;二是发展个人经营贷款;三是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的情况,组建资产管理公司,整合有关资产,提升资产的抵押率。
2、发展地方担保公司,增强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保证能力,探索建立相互担保体系。协调解决好土地等抵押手续,引进有资质的担保公司、投融资平台等等,打击乱收费。
3、积极引进和发展本土中小型金融机构,推动民间资本运作,加强民间借贷管理,使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为小微企业融资创造新的通道。小微企业专营机构建设,实行社区化、特色小镇化、批量化等服务模式。
4、借助科技创新力量,引进德国等国家及地区的微贷技术,扩大机构覆盖面,推进小微金融和 “互联网+”的融合;改革商业银行考核机制,将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列入考核内容,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占全部贷款增量比重不低于30%;大力推进绿色债、创业创新债等新债券品种试点,积极引导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
5、进一步加大税收支持
我国的征税政策明文规定,对在月销售额低于2万元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体是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的,当今的政策已经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但国家政府层面要出台更多强有力的支持政策,对小微企业予以资金、技术、政策上的支持,对国外现金设备的引入免受关税等。
1、创新人才保障机制
为确保促进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市场开拓等方式的购买服务,使小微企业在发展之初就能培养一批业务能力较强的企业工作人员,使产业链在人员问题上不会出现疏漏。应该鼓励高校毕业生进入小微企业就职,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创新思维,为企业的创新链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和人才紧缺情况,以人才引进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加大引才聚才工作力度。通过已有人才库信息匹配,以“民资+人才”、“人才+产业”的合作模式吸引人才。完善小微企业人才扶持机制,对于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给予其购房、子女入学、家属落户和就业等方面支持。加强人才创业指导,支持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建立健全宣传奖励机制,让小微企业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利益上有保障。
2、创新科技政策制定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在制定和执行过程要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科技项目要向小微企业倾斜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过程监管,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建立市、县区(园区)科技投入长效机制,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优化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专项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并真正用于产品创新。
3、重视产品设计开发
产品创新是小微企业的灵魂,积极引导投资正确的产品设计,无论何种设计都要服务于创新致胜的目的。对小微企业而言,需要了解潜在的用户需求、用户人群、市场规模、竞争产品,在确定了拟开发的新产品的市场定位后,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拥有核心研发团队、核心专利和专有技术,充足的开发资金,认识到集成知识资源的重要性并充分利用分布资源辅助其完成创新产业链各环节的产品开发任务,确保产品不易被仿制。
1、平台供给,打造“小微服务”生态圈。特色小镇、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业创新平台发展迅速极具活力,集聚孵化了一大批小微企业。检验检测等资源的开放共享和科技创新券的使用,降低了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各平台在资金支持、人才集聚、引进市场机制发挥平台作用等方面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创业者能力。
2、打造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
大多数小微企业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无核心技术、无品牌意识、无销售网络,极易受市场影响。为做好品牌推广,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就是运用技术手段有效整合资源,为上下游客户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服务。互联网可以帮助小微企业品牌覆盖到全国各个省市,后续的推广及下单可全自动化的进行,打破传统销售方式,降低延展边远、跨区域客户的成本。同时,应用平台专业的大数据技术,帮助小微企业拥有足够多的数据,使其更规范化、信息化,从而达到更好地对接金融机构的目的。
另外,制定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教育制度,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建立有助于创新的税收体系等,都是提高违法(约)惩戒执行力,降低风险以及保障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