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萍 山东省济宁市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272000
近年来,高校在党建工作中扎实开展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锐意创新,各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面对新时代、新问题,如何加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事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文在探索当前部分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时,主要采取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法,对济宁地区6 所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这 6 所高校的师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 300 份,回收286份,其中有效问卷274 份。通过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掌握了关于当前部分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状的一手资料和数据,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缺乏系统性,个别高校党委自身缺乏大局意识,不能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相融合,缺乏与地方政府、企业、社区、农村等基层党组织的联系与合作。高校各个基层党组织之间,在党员发展、教育管理、联系服务群众等工作上,各自为阵,缺乏合作。
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党员队伍中部分同志存在着联系群众不紧密、服务积极性不高的情况。高校学生党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足,再加上时间有限,难以在日常服务中发挥出应有作用。教师党员虽然专业知识精湛、见多识广,服务能力强,但他们也要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压力,服务群众没有时间上的保证。
根据调查了解,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能为群众提供的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学业帮助、思想解困引导、关怀帮扶、打扫卫生、义务支教等方面。再加上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联系群众不积极,党群联系渠道不畅通,内容形式老套,形式化过强,不能有针对性地满足高校师生个性化的需求和现实的困难。
当前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服务活动阶段性强,缺乏长期性规划,服务活动开展体现出随意性,部分活动走过场、形式化过强,内容不系统,不连贯;活动效果缺乏反馈考核,活动过了就过了,为搞活动而搞活动。
进一步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党性教育不放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高党员政治站位。积极完善顶层设计,健全组织体系,围绕教学科研和师资队伍搞好服务,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活动。加强干部队伍的党务、业务素质培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建设,让他们时刻不忘初心,树立服务意识。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技术,以“互联网+”为手段,打造党建工作特色。依托校园网、手机微党建、微信公众平台、QQ 群等方式,推动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打造“一站式”党员服务网络平台。充分结合高校自身优势和校内外实际情况,加强合作交流,创建特色服务品牌,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有长效性的特色服务团队,为高校师生提供便捷服务,努力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直接联系服务师生的要求,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突出政治功能,以党员群众满意为导向,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打造一支“愿服务、会服务”的服务队伍,创新基层党组织双带头人培养选拔机制,配齐配强专兼职党务干部,加强党员学习教育,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建立完善的服务监督制度,上级党组织要严格监督下级党组织,同级党组织相互监督,还要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健全考核评价制度,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细化考核内容。落实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通过评优选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的引领作用。形成完善的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做到对党员生活上的关心、政治上的关怀、情感上的关爱等服务。
打破院系基层党组织条块分割的格局,依托其专业优势,找准对口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共建活动,实现党建服务资源的互助和共享。理顺高校基层党组织与群团的关系,创新党群联动模式,实现党群的双赢。高校基层党组织外向对接,积极构建区域化的跨地域、行业单位党建模式,如村校联建、社(区)共建、企业共建等党建工作模式,服务区域发展。
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面对新时代、新问题,要结合高校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规律,持续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