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晗 徐露诗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0
前言: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其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品质均会影响其未来成就及所做出的贡献水平。思想教育承担着提高大学生道德品质、消除错误观念等职责,其教育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所暴露出的问题逐渐增加,其教育效果多伴有暂时性特征。因此,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长效机制构建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状况的分析可知,其思政教育现状主要伴有如下问题:
当前多数高校面向大学生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普遍存在教育模式单一的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思政教育的内容较为枯燥,而长期采用单一教育模式开展思政教育,很容易促使大学生产生兴趣不足或排斥思政教育等表现【1】。上述状况均容易影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目的为:通过各式各样的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及人身观,并培养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现状来看,由于受到思政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单一等因素的影响,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欠佳。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背景已经完全被大数据背景所取代。但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尚未对大数据背景对高校教育的影响建立正确认知,导致目前的思政教育与大数据背景的要求差异较大,二者间的联系严重不足。但事实上,在大数据背景中,利用大数据技术改善高校思政教育已经成为改善思政教育效果的必要要求,因此,及时纠正上述问题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长效机制构建进行分析和研究:
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现状来看,为了改善思政教育效果,建立长效思政教育机制已经成为开展思政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在目前大数据背景中,可采用大数据挖掘需求这一措施,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长效机制构建工作奠定基础。
这种措施的构建流程为:高校可通过各种渠道,借助大数据技术了解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形式及方法等的要求,并在尽量尊重大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针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改革【2】。例如,高校可将班级群作为单位,利用在线调查工具,获取大学生的真实需求。如于各专业每个专业班级群内,发布事先以问卷星设计好的《大学生思政教育需求》调查问卷,获取电子版调查问卷后,利用SPSS等专业统计工具,确定出大学生在思政教育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偏好与需求。这种措施的应用优势在于:其可在快速获取大学生真实需求信息的基础上,为思想政治教师的后续教学方案设计提供良好的指导。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而言,这一措施的引入可确保改革方向有助于改善思政教育效果,而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参与思政教育改革的过程可间接提高其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
从高校角度来讲,思政教育改革并非一日之功。在大数据背景中,如何参照大学生的要求建立优质的思政教育长效机制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信息平台的持续应用,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进度也逐渐得到深化。为了提高思政教育长效机制的完善下水平,高校可将可控化思政教育作为最终目标,利用有效措施缩短思政教育与大数据背景要求的差距。
可行方法如下:以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建立实时获取大学生需求信息、思想行为信息的机制。例如,高校可安排专人负责统计大学生在思政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高校思政教育官方微博账号等平台的留言、评论信息,并将所统计信息整合起来,为教育预警能力、可控性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例如,某高校应用学心理专业辅导员在查看本周学院思政教育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篇文章时,发现某学生的留言存在一定的抑郁倾向。该辅导员在向领导汇报后,对应班级群内成员确定留言者,并与其单独沟通后,取得该学生的允许,为其提供了学校心理咨询室一名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机会。同时,辅导员还将这一事件反馈至学院领导,在学院领导的要求下,心理学专业的下周思政教育课程中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内容。
对于高校而言,可控的思政教育机制可充分发挥出对大学生的指导、引导、德育价值。而随着思政教育长效机制的不断完善,思政课程教师还可结合既往教育经验,对大学生的需求类型进行预测,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高校加强思政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高校可参照大数据背景的要求,以建立长效思政教育机制为目标,采用有效措施逐一调整思政教育形式、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大学生的需求及大数据背景的要求。当完善的长效思政教育机制建立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与成长可得到一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