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同云 安康高新区第三小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理解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领会文章含义的有效方式。阅读训练中包含了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内容,不仅是学生识字的途径,也是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但是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朗读,所有的学生都采用同一种方式进行朗读,而且朗读主要以浅表性朗读为主,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还需要通过层次性朗读的方式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升。
朗读教学是以字、词、句为基础的一种学习方式。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弱,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在读完一句话之后不明白句子表达的意思,那么怎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呢?首先需要从字词的理解着手。扫清字词的障碍是最基础的训练方法,需要保证学生了解字的读音,然后了解字词的大意。在此基础上读通和读懂句子,这样才能理解全文。
在基础朗读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设置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方法。以《将相和》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学习成绩一般,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为甲级;学习成绩中等,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乙级;学习成绩好,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为丙级。对于甲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多读几遍文章,圈出自己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字、词,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如果仍然无法解决,由教师为学生进行解答;对于乙等的学生,同样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朗读两遍后,将不认识或者不理解的字词圈出来后,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自行理解,由教师进行提问,学生需要将自己的理解和猜测思路讲解出来。对于丙级的学生在朗读完两遍课文后,教师从中找出一些相对比较难懂的词进行提问,比如“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这句话中的“动兵”是什么意思?对于现代来说“动兵”这个词非常少见,所以如果单拿出来这个词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而学生通过上下文的联系,就比较容易明白了。但是如果教师没有刻意的去提问,可能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会一带而过,在以后的写作或者语言表达方面缺乏应用的意识,但是在教师强调过后,学生会加深对这个词的关注,不但可以更准确的了解“动兵”的含义,同时也会掌握这个词的应用方式,对丰富学生的词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完成基础朗读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框架朗读,使学生可以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提升学生的文本把握能力。同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分层教学。对于甲级的学生教师只需要学生能够了解课文即可;对于乙级的学生需要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对于丙级的学生不仅要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含义,同时还需要能够对课文的思路进行理顺。而无论哪个层级的学生教师都需要注重对学生文章整体把握方法的培养。
为了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训练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对段落中的主题句进行理解。如果文中没有明显的主题句,可以通过自行总结,提炼出主题句。
在完成基础朗读、框架朗读后,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进行精细朗读。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对语言进行理解、积累、品味,进而更好的进行朗读。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设疑,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咀嚼。在精读的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于甲级的学生来说,学生需要对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进行了解,并可以遣词造句;对于乙级的学生来说,需要学生能够对每个段落的大意进行了解,并可以自行总结;对于丙级的学生来说,则需要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引申意思。比如在《白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课文主要以父子三人的对话展开描述,并通过爸爸的表情变化体现出中心思想。对于甲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妹妹将白杨比作伞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应用比喻句;对于乙级的学生来说,需要对父子三人间的对话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了解爸爸沉思的含义;对于丙级的学生来说,需要学生掌握更深层的含义。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文章中开头提到的茫茫戈壁有什么含义?”“为什么文章中多次提到了白杨树干非常直?”“爸爸看到几颗小白杨树后为什么露出来微笑?”通过逐层的问题深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层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阅读朗读能力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阅读朗读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教师采用同一种方式进行教学主要针对的只能是中等学生,使得学习成绩一般以及学生成绩好的学生能力提升受到限制,所以教师需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