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失火不同声音的哲学之思

2019-11-13 08:28刘慧竹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新生代 2019年13期
关键词:无感塔楼巴黎圣母院

刘慧竹 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烟台 264025

巴黎圣母院失火不同于普通住宅失火,在它失火后迅速得到相关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对于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的关注度和讨论度比其它火灾大多了,出现了“巴黎圣母院失火”、“雨果”、“卡西莫多的钟楼没了”的相关话题,更有“阿莫西林”看似荒唐的热搜,微博、微信等平台也有人发表对巴黎圣母院失火的看法,一时之间热议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做的事。了解巴黎圣母院失火后的三种不同声音,从哲学的视角分析不同声音如何产生,学会正确对待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学会理性、科学、全面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从而高效地解决问题。

一、三种不同声音

绝大多数人们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表达出自己的惋惜之情。巴黎圣母院是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建筑,不仅蕴含了法国的历史还体现了西欧独特的历史。古代建筑体现着历史文化的传承,有“凝固的历史”之称,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历史悠久,承载着灿烂光辉的文化,它的矗立可以使人们通过感觉器官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巴黎圣母院大教堂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不可估量,它在法国拥有很高的地位并且享誉世界。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所承载的文明、所传承的历史,让世界人民产生了对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巴黎圣母院意外失火,人们会产生惋惜的共鸣之情。

极少数人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表现出幸灾乐祸的一面。那些人由巴黎圣母院失火联想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将狭隘、负面的情绪展现出来,认为巴黎圣母院的失火是对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惩罚。圆明园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亦是不可估量的,如今却成一片废墟。极少数人对圆明园成废墟的遗憾、对当年英法联军丑行的不满借着巴黎圣母院失火发泄出来,认为巴黎圣母院失火是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应付出的代价,天意如此,表现出开心之情,认为烧得好。以此同时,攻击那些对巴黎圣母院失火表达惋惜之情的人们,认为那些人虚伪,只看到巴黎圣母院失火却没看到圆明园的废墟。

还有部分人的态度不能忽视,他们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表现出无感,表达出与自己无关的态度。那部分人既没有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惋惜也没有幸灾乐祸,并不觉得巴黎圣母院失火和自己有所关联。这部分人认为自己忙于生计,整日为生计奔波忙碌甚至自顾不暇,根本无暇关注其它。他们无法理解那些表达惋惜的,也不能理解那些嘲讽的,在他们看来巴黎圣母院距离他们的生活很遥远,不会在它们的生命里泛起一丝涟漪,更有甚者认为巴黎圣母院从未在他们的世界里出现过。

二、不同声音的原因

世界观不同导致人们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有惋惜、幸灾乐祸、无感的态度。在实践中,人们会自发形成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区别于哲学世界观,不是科学、系统的世界观,每个人的世界观不同,对同一事件就会出现不同的看法,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的实践生活各有差异,世界观就会有所不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经济地位有所差别,世界观也各不相同;在社会实践中,人们追求自身利益,当各自有不同的利益追求时,世界观就会有所差异。同时不能忽视阶级社会的因素,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不同世界观会有所差别;同一阶级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世界观也会出现差别。实践生活、经济地位、自身利益、阶级等不同,世界观就会有所不同,不同的人受自发形成的世界观的影响,就会对巴黎圣母院失火这同一事件有惋惜、幸灾乐祸、无感的态度。

意识的主观性导致不同的人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有惋惜、幸灾乐祸、无感的态度。感情影响是意识具有主观性的体现之一,人们本身对巴黎圣母院有热爱、厌恶、无所谓的态度,面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就会相应地表现出惋惜、幸灾乐祸、无感的情绪。知识结构是意识具有主观性的体现之一,人们的知识结构不同,有的人知识薄弱认识不到巴黎圣母院的价值、地位,有的人知识丰富能够认识到巴黎圣母院的价值、地位,面对巴黎圣母院失火自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思想方法是意识具有主观性的体现之一,人们的思想方法不同,有的人思考全面,有的人思考片面,面对同一事件受思想方法的影响,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导致不同的人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有惋惜、幸灾乐祸、无感的态度。人们处在不同地域,受历史文化影响,对待不同地域的建筑,在情感方面会有亲疏之别,面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会出现惋惜、幸灾乐祸、无感三种不同的声音。社会条件不同,有的人社会条件较好,会追求文学、音乐、建筑等艺术,有的人社会条件较差,只追求最基本的温饱,对文学、音乐、建筑等艺术无感,这样一来,面对巴黎圣母院失火这同一事件受社会条件不同的影响,就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人的个性化特点导致不同的人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有惋惜、幸灾乐祸、无感的态度。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性化的,对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有三种不同的声音,体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的观点是有差别的,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发表出不同的看法。人的个性化表现在人关注自身的利益,有的人认为巴黎圣母院的存在能够维护自身的利益,面对其失火会惋惜;有的人认为巴黎圣母院的存在与否都不涉及自身的利益,面对其失火会无感;有的人认为巴黎圣母院的存在侵害了自己的利益,面对其失火就会幸灾乐祸。这种惋惜、无感、幸灾乐祸都是“自我”的一种表现,而“自我”恰好是人的个性化的一种反映。

三、正确对待巴黎圣母院失火

查找巴黎圣母院失火的原因能够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巴黎圣母院进行调查,才能够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案。巴黎圣母院失火并不是建筑主体失火而是木质的塔楼失火,调查发现是修缮期间放了很多木材在巴黎圣母院的周围,电线短路点燃了木材导致了火灾的发生。大体来说,就是在修缮期间没有做好火灾防控措施,未排查隐患,以致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却发生了。我们需要尊重客观规律,电线短路、木材都是引发火灾的隐患,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改换老化的电线,做好木材的防火措施,并选择合适的地点放置木材,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其他木质建筑因电线老化点燃木材发生悲剧。

巴黎圣母院不单单是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它有几百年的历史,是人们能通过视觉感受到的历史,巴黎圣母院失火不仅对法国人民来说是一种损失,对世界人民来说也是一种损失。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到巴黎圣母院的重要作用,抛开偏见,认识到巴黎圣母院失火对于整个人类的文明来说都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巴黎圣母院失火,启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要保护文物、爱护文物,这样做既是对我们负责,也是对我们的后人负责。我们既要学好科学知识又要学好人文知识,不能忽视人文知识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们尊重历史,树立唯物史观有重要作用。

巴黎圣母院从建成到失火再到修建这是一个运动的过程,不是静止不变的。巴黎圣母院塔楼失火已经发生,要积极重修,不能不管不顾,否则巴黎圣母院的损毁会更严重。重新修建巴黎圣母院塔楼,在尊重其主体建筑时,可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进行相应地创新,融汇古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巴黎圣母院塔楼重建时可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在为塔楼修复献计献策的过程中,让人民群众有认同感和参与感。时代在发展,科技在发展,在塔楼修复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科技成果,这样既能节省人力、还能节省物力、财力,更高效地完成塔楼的复建工作。

巴黎圣母院失火一事,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了解巴黎圣母院失火的原因,分析问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仅在以后巴黎圣母院的保护工作中起重要作用,在其他文物的保护中也起重要作用。巴黎圣母院塔楼失火损毁已成既定的事实,要积极主动地复建塔楼,在复建过程中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利用科技进行创新,同时要尊重巴黎圣母院的主体建筑,使塔楼与主体建筑相得益彰而不至于突兀。

猜你喜欢
无感塔楼巴黎圣母院
多源数据融合的高速公路区间无感测速方法
巴黎圣母院的神秘石棺
跟踪导练(二)
塔楼和猫
巴黎圣母院没有消失
四大行纷纷推出无感支付产品
巴黎圣母院在2019年
无感蒸发
无感蒸发
逃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