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9-11-13 18:45:17韦拥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21期
关键词:思维数学课堂教学

韦拥

(广西北流市民安镇中心小学,广西北流 537401)

0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变化与空间存在形式的理性学科,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础,与物质生产及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小学也是学生系统性进行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单一施教会让抽象的数学给学生造成难学、无趣的印象。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理解并应用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使其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 浅议参与式课堂教学内涵与实际价值

新课改里的核心理念便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不仅应重视对学生的智育,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的发展,体现数学的育人价值。从而,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推理、类比以及创新思维,让他们形成良好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以及运算能力等。

为需要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课堂教学参与度,使其更好地吸收数学知识。在对参与式课堂教学理念的理解中,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师生共同营造融洽、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的参与热情,提升课堂的效率,是一种协作式、体验式教学法”在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需一改以往的知识传递式的教学模式,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深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便保障课堂学习气氛更加热烈,学生能在动手实践和直观感受中形成数学思维。可以说,这也是一种积极响应新课改的授课模式,有助于增进双方的沟通、促进师生的协同发展。

2 简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侧重学生的数学技能提升

受应试思维影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一味地进行重难点强调、辅以机械化练习。这便会造成师生间的信息不对称,即便教师讲的事无巨细、指导的尽心尽力,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习题练习认真仔细,但易形成思维定式,产生高分低能问题。

2.2 教学方式以及理念的不当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师创新意识显著提升。但并非应用新的模式、新的方式授课便是有效教学。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形式”的创新,对高效课堂的理解有误,造成课堂容量过大、知识讲授学生不理解,不仅难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甚至起了阻碍学生认知提升的反作用。

2.3 学生缺乏课堂的参与意识

因思维方式、学习兴趣、学习特点等均具有差异性,很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也会表现出综合能力间的较大区别。对此有的教师对优等生心存偏爱,导致其他学生缺乏存在感,其在课堂学习中参与度较低。随之而来的,便是班级学习的两极分化问题。

3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也应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而非教师的口述教授、学生的凭空想象,这样的学习便犹如纸上谈兵,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深入思考,使教学流于表面,更是一种将学生置于被动学习地位的教学模式,与数学新课标的理念不符。为此,教师需重视对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以多元教学,吸引学生的关注、丰富学生的学习感受,提高其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3.1 引入游戏教学,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具有奠基性,虽然较为抽象,很多都可以设计为教学游戏。为此,教师便可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对生动的游戏感兴趣的特点,适时的在教学中穿插游戏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并在寓教于乐中形成数学理解。例如:在《倍的认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形成“一个数中有几个几”概念,促进其理解倍的概念。教师在游戏中可以“今天老师在本堂课中的新的数字名字是‘5’,1、2、3、4 都能跟我成为好朋友,但前提是我需要找到10、15、20,我们才能分别组成‘朋友团’”。以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寻找“朋友团”的组成规律,让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拥有自己的数字名字,并积极寻找好朋友,分别记录下当遇到几与几时,我们便可建立朋友关系。在有趣的益智游戏环节,促进学生形成对“倍”的认识。

3.2 构建生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为此,教师可以联系生活的方式,为学生构建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具有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具有知识迁移能力,能够运用所学思考、分析实际问题。例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中,分发给学生不同面值的购书券与购书任务卡,让其在“班级书店”中运用所学知识,思考自己如完成任务需要额外获得多大面值的购书券,或还会有多少面值的剩余,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后,与另一位恰好需要等值购书券或有额度剩余的同学一起完成任务。在分发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进行因材施教:对数学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施以较难一点的任务、让数学基础略有欠佳的学生完成相对简单一些的任务,促进学生共同参与课堂,使其在学习中得到能力的锻炼、具有收获感。

3.3 引导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鉴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一对一的辅导每一位学生。为了促进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间优势互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升其对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使学生更具成就感与存在感。例如:在《正方形与长方形》的授课中,教师可设计适合三年级学生的问题“家装中在不同房间铺设瓷砖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使其在多种瓷砖中设计最具性价比的采买方案,让学生相互配合、共同探索,使其具有知识应用能力,并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表达能力。

3.4 组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为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数学课堂变得更有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科。例如:在低学段的《克和千克》的学习中,通过引入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质量、理解单位间换算,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在《位置与方向(二)》的学习中,让学生走向户外,依据地图的提示,快速“寻宝”;在《扇形统计图》教学中,让学生选择自己更高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数学调研,并与百分数、比例知识等形成联系。为学生创造实践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

4 结语

总之,新时期不仅为教学发展指明新方向,对教师的授课能力与水平更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教学数学教师,应尊重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对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一方面为学生营造生动而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共同协作、深入探究的能力。以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其高阶段的学习与发展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思维数学课堂教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