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聪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 740628)
海因里希·伯尔是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被誉为“国际文坛巨擘”。1972 年海因里希·伯尔凭借《女士及众生相》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在创作中“凭借他对时代的广阔视野,结合典型化的灵敏技巧,对复兴德国文学做出了贡献”。《女士及众生相》是伯尔70 年代的创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这一时期伯尔的创作与之前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对社会的黑暗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部小说以采访者访问女主人公莱尼的朋友,20 多人的形式描写了48 岁的莱尼从30 年代到1970 年将近50 年的生活经历。因此50 年代的经济奇迹,60 年代的社会腐败等无不在小说中直接或间接地得到反映。评论界一致认为《女士及众生相》是伯尔“最为五彩缤纷、包罗万象的作品”,它“汲取了他过去许多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行为方式、个性发展和精神面貌”。“莱尼”和“他们”构成了德国社会变迁中的各个阶层,是德国社会的缩影。在这部作品中,伯尔对现代德国社会政治、经济、宗教和道德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社会历史批评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对文学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批评方法。它主要研究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分析作者的思想倾向,将文学作品放入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关注其对社会的影响。总之,社会的、时代的内容是文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伯尔在采访中说道:“我试图描写或攥写一个承受了从1922 年至1970 年这一段历史的全部重负的年近半百的德国妇女的命运。”本文从社会历史角度讨论《女士及众生相》,将莱尼的生活经历与历史背景结合,从而理解伯尔的创作目的。
莱尼在中学时期因为向宗教课老师追问“请——请把这块生命之饼给我!干嘛要我等那么久呢?”而被推迟初领圣餐两年。要知道还是初中生的莱尼“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盼望这次初领圣餐”,却被以“表明不成熟和不能领悟圣餐”为由,被剥夺了参加初领圣餐仪式的权利。宗教课老师把莱尼的好奇与天真视为不耻,说她家是“典型的暴发户,俗不可耐”。通过莱尼领圣饼故事,伯尔讽刺的矛头明显的直指了天主教会的教育。类似这种批评还有很多处,例如莱尼在市立卫生博物馆,在性生活的部分看到的主要是各种性病的介绍;在卫生课上老师羞于向学生讲解性知识,用许多不恰当的比喻来敷衍学生等等诸如此类的情节,举不胜举。
《女士及众生相》用大量的篇幅对德国宗教教会的虚伪性做出了讽刺,借助文学手段和文学形象猛烈的抨击机构化的天主教会。伯尔把文学与政治结合,使当时的德国民众有着切身的体会。
对战争的残酷性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进行批判是伯尔在《女士及众生相》中的另一个主题。在那个战火纷飞的特殊年代,因为战争而成为寡妇的德国妇女绝不是一个两个,小说中就有莱尼、伊伦妮·施威格特和洛蒂等因为战争而失去丈夫的妇女。
莱尼有过两次婚姻,却都以悲剧收场。莱尼的第一个恋人,是她的表哥艾哈德。两人在旁人的眼中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艾哈德给莱尼写诗来表达爱意,沉默寡言的莱尼因为艾哈德而变得健谈。处于朦胧状态的美好的爱情就这样随着艾哈德的奔赴战场而画上了终止符。虽然没有和艾哈德结婚,莱尼却像一个“精神的寡妇”。后来,莱尼遇到了身为苏联战俘的鲍里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她勇敢的爱上了鲍里斯。两人在工作交接时见面,为了在短时间内说上更多的话,创造了只有他们才能听懂的缩略语。莱尼在那种环境下,每天冒着危险悄悄的给鲍里斯送生活必需品;他们在花圈厂的陵园坟堆中幽会,可即便如此,他们也甘之如饴。可是在1945 年,鲍里斯被当作纳粹军人抓走,最后死于非命。莱尼得知消息后,骑着自行车辗转几乎整个西欧,只为找到鲍里斯的下落。经过多番打听,莱尼终于找到了她的鲍里斯的墓碑。那年“她刚好满二十三岁,严格地讲,她已经是第三次守寡了”,莱尼每天晚上给孩子唱他生父生前非常爱听的歌,“祖先的墓碑日久天长,我们今天围坐在碑旁,好似异教徒忧愁悲伤,雪花冰凉落在我们身上 你在天上也没有地方”。歌词是莱尼心声的写照,让所有人都忍不住落泪。
伯尔重点叙述莱尼的父亲、哥哥、丈夫、表哥的经历,用他们在战争中的不幸遭遇,证明战争是多么残酷,给人类带来多么巨大的灾难。他认为:战争使得很多男人离家而去,在战后,妇女得负起养家,照顾老人、伤残者和教育孩子的重任。
在生成过程中,人性必然受到社会价值观的规范,也受到社会政治、宗教、民族、阶级、法律和伦理道德的制约。这种规定和限制使人性纯粹、善良、纯粹、感性的消解,使人性在生成过程中必须具有的自由丧失,从而导致人性的异化。伯尔在《女士及众生相》中塑造了许多被异化的人。
会计师霍伊泽被金钱异化的代表人物。他漠视道德观、法律、法规,完全泯灭了人性。他的成功完全靠莱尼的父亲——老格鲁伊腾。他曾经是老格鲁伊腾手下的一个仆人,得到老格鲁伊藤的重用。他凭借着老格鲁伊腾送给他的钱和一块土地奠定了自己的经济基础。二战中他倒卖物资投机倒把发了财,成为暴发户。“用一袋盐可以从乌克兰换回一整口猪,用一袋粗粒面粉可以从闹饥荒的荷兰或从比利时换回雪茄烟,从法国当然可以换到葡萄酒,大量葡萄酒、香槟和白兰地。”但是有了钱的霍泽伊“变得相当卑鄙,直到今天本性难移”。由于老格鲁伊藤被捕,霍泽伊一家和莱尼共吃共住,霍泽伊变得“斤斤计较”起来,所有的东西都重新过称,并且锁在一个小橱里。后来霍伊泽在莱尼需要用钱的时候借钱给她,然而这并不是处于善意。当莱尼向霍伊泽借的债已达两万马克时,他逼迫莱尼还债,莱尼将房子抵押给了他。最后霍伊泽以4 万马克的低价买下了莱尼的值五十万马克的房产,这显然是他当初借钱给莱尼的目的。霍伊泽暴露了他的本性,对待恩人的女儿莱尼趁火打劫,金钱已使他丧失人性。
维尔纳和库特兄弟俩则是被法律、规则、宗教异化了的人。兄弟俩是莱尼朋友洛蒂的儿子,莱尼是他们的教母,但莱尼拖欠了房租,他俩仍毫不留情地将莱尼赶出家门。赶走莱尼的原因并非为了金钱。根源在于,莱尼因为不收或少收房租的慈善行为,破坏了兄弟俩认同的社会规则,破坏了现有的社会秩序。他们一切以法律宗教为判断标准,即使是至亲的人违背了这些标准,他们也会“六亲不认”。
伯尔笔下的社会人因为各种原因而异化,他们违背道德伦理,丧失人性的天真淳朴。《女士及众生相》所描绘出的西德的社会,令人深思。
海因里希·伯尔作为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文学家,拥有着极高的文学地位。他对历史和战争抱有着永恒的追问态度。在伯尔看来,当我们经历了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之后,我们难道不应该追问到底是什么给德意志乃至全人类带来了如此巨大的灾难么?伯尔写下了这个承担整个德国命运的妇女莱尼,通过莱尼的经历,对人们做出告诫,也为今后向着更好的方向进步提出借鉴。
注释
①鲁仲达,王润荣.关于西德作家海因里希·伯尔及其写作特色[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3):65.
②海因里希·伯尔,女士及众生相[M].高年生,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1.
③高年生.女士及众生相(译本前言:满腔激情写苍生)[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11.
④海因里希·伯尔,女士及众生相[M].高年生,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481.
⑤海因里希·伯尔,女士及众生相[M].高年生,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34.
⑥海因里希·伯尔,女士及众生相[M].高年生,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270.
⑦黄凤祝.海因里希·伯尔——一个被切碎了的影像[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110.
⑧海因里希·伯尔,女士及众生相[M].高年生,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