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
(上海杉达学院,上海 201209)
国内人文学科一直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在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上,存在着历经数十年仍未解决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西马化”之间的争议与冲突;而在构建中国特色文论体系这个伟大使命上,也一直存在着如何利用好各种文论:中国古代文论,新时代的中西方文论,以及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本人认为,首要的,是要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融会贯通”的指导原则。以中国人自己的目光、观点与理解,将六七十年来被忽视以致中断了的古代文化思想传统与当代的中外形势相结合,并坚持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这样的指导方针毫无疑问地适用于眼前日渐式微的国内英语专业教学。在长期的“西化”与“应试化”的影响下,英语专业教学既不能形成中国特色中国优势,也不能满足国内外形势对英语专业不断提高的社会需求,在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上甚至落后于公共英语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让英语专业学生在中国语境、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背景中,在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辨证批判地学习西方最新权威语料资源,则既能让学生达到当前形势的语言基本功要求,也能具备扎实的中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更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自信与批判精神,成为新时代合格的英语专业人才。
社会在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文化观念、审美现象的出现也需要教师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及时地做出解释和判断。今天,在我国,虽然一个以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构成的新文化格局正在形成,但大众文化的娱乐原则,主流文化张扬的崇高品格和精英文化的理想模式,并没有构成真正意义上的三足鼎立,文化艺术的主导型从理想型向世俗型转换似乎已成为一种时代的潮流。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使它打下了浓重的感性话和修辞化的色彩。广告美学、人体美学、服装美学、影视美学,装饰美学诸如此类的生活美学在实际生活中更能吸引大众的眼球。而被媒体炒作起的各种电视选秀甚至各种学术明星写作高手的出现,更是一时风靡,追捧者如云。新的艺术观念,文艺思想与过于先锋的艺术创作实验和实践也占有很大的市场,吊足了人民的胃口,改变着人们对艺术的固有观念。因此,在新时期,英语专业的教学不仅要研究文艺嬗变的内置机制,规律,美学意义,而且还要预测全球化,知识经济,网络化因素对文艺的影响。社会的发展,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对于英语专业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英语专业教学必须站在更高的角度,必须具有更加博大的理论应对能力,这也是新时代对它的必然要求。
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提出过当时共产党人在工作中所存在的三方面缺点与不足:一是对于现状,缺乏调查研究的浓厚空气;二是对于历史,认真研究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三是关于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只是单纯的学习,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毛泽东同志当时提出的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在我们今天的英语专业教学中也是存在的。了解历史,学习别人,有助于扩大视野,把准时代的脉搏。
我们必须始终立足于我国的英语教育现实,因为只有结合中国本土实际,才能谈得上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所谓的中国特色应有以下几点:第一,就是用中国人自己的目光观点与理解,而非外国人的目光观点与理解来阐释。近百年来,中国人几乎总是跟随外国人的理论创新之后,翻译介绍,来往奔走,疲于奔命,而这种跟随与模仿,又往往变成一种时髦与招摇,这是今后必须改变的。第二,就是必须连接六七十年来被忽视以致中断了的古代文学传统,从古代文论中西区丰富的营养,摄取那些具有生命力的观点第三,要与当代的中外文学实践相结合,用以阐释我国与外国的新文艺现象。第四,有着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再也不能像新时期之初那样,面对诸多舶来的文艺资源表现出莫名的狂热与无措,而应该平静与沉稳,真正做到鲁迅先生当年所希望的拿来主义。
课程思政下的新闻英语阅读课在文章内容涉及到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社会状况,法制建设等,需辩证引入材料,让学生明白中西不同背景下,各自的观点需要辩证看待。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结合图书馆互联网数据库等资源,可以使学生能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让学生知晓不同制度文化体系下的观念差异。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新闻英语阅读课堂内容突出创意,结合中国对外宣传与交流的目标。在阅读课程改革中,融入对分课堂的模式融入具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阅读任务。思政背景下新闻英语阅读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应有别于以往。教师可以就一个阅读主题分为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教师讲解。为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和强烈的自我意识,教师在为学生进行阅读选题时应侧重选择可以让学生作为中华儿女和社会主义接班人自豪的主题。教师在阅读课程讲授的内容设计中,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地融合到阅读主题中。该环节完全由教师主导,教师利用道德素质等教育因素的价值加强思政教育的力度。第二部分:学生讨论。第二次课学生要带各自查找研读到的资料来到课堂。教师引导学生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展开小组讨论。教师在安排学生分组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阅读基础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差异之外,还应充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状态有所把握。讨论结束后,教师邀请各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相应总结。总结过程中,教师应着力鼓励赞同学生的阐述,并强调与主流文化相符的表述。教师在点评时要适当升华学生的讨论内容。使思政教育更有深度和意义。第三部分:学生反馈。反馈分为评论与翻译。开始前,教师进行评论和翻译的策略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选定几个讨论热点供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索动笔后,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一对一查看指导。学生的写作过程也是将教师教授和学生小组讨论结合于自身感悟而综合加深并凝练的过程,是教与学的重中之重。第四部分:教师修改评讲。教师在批改和评讲中。除了检查篇章结构、英语表达、逻辑连贯等问题;在评语中体现国家意志民族情怀文化和制度自信并推动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与认同。学生的写作和翻译是学生思考的结果,而课程思政的价值也正体现在学生的思考上。教师通过学生的笔头输出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利用评讲为学生进行有语境的针对性的素质教育,与学生产生共鸣,找到接下来可以触动并教化学生的思政主题。
时代的发展对新闻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今后的新闻英语阅读课程的教授中,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地位,又要积极吸收其他先进文艺和教学理论的丰富资源,并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文论与这些思想理论之间的关系,切实促进新闻英语阅读课以及英语专业教学的健康发展。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仍然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课程思政下的英语专业教学也会在理论界教育界的努力与探索中不断成熟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文论必将焕发青春,在新时期开拓出辉煌的理论前景,真正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专业教学新成果将会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