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晓娜 湖北省十堰市五堰小学 湖北十堰 442000
前言:在科学知识的获取当中,分组实验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在科学教学当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通过分组实验的开展,能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计划性的开展实验、观察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等,使得学生感受到更多实验的趣味体验。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大力的开展分组实验,并实现有效管控,使得学生的科学素质得到提升。
在科学教学当中,所谓的分组实验就是指,在教师的带领下,将学生群体划分成各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亲自动手实验,实现明确分工,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提升,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在教学当中有着非常大的实践价值。
在每节课开展之前,教师都应该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析,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整理,在分组实验开展的过程中增强规划性。与其他的一些课程内容相比较,分组实验的开展要求还是相对较高的,需要根据实际的实验内容来准备器材、工具,在准备齐全之后才能开展实验。因此,教师在进行管控时,首先就应该从准备工作入手,使得实验的有序开展得到保障。
例如,在“探究磁铁”分组实验当中,教师在实验开展之前,就应该对需要的器材进行准备,为实验的开展提供好物质保障。如,在实验当中,为了对磁铁的南北极进行确定,需要将一块条形状的磁铁横着放并悬挂起来,让磁铁处在水平上并自由转动,对磁铁停滞的位置进行观察。在准备工作当中,需要将磁铁绑好,否则的话学生在实验当中就无法进行观察,对实验的进度产生影响,可见,准备工作落实到位是非常关键的。
在科学课程当中,在开展分组实验时,通常情况下分组会划分为4-6个人为一组,这是最为合理的人数配置。在选择小组成员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秉持着适当的原则,应该保障小组内成员的互补性,并在其中筛选出具有责任感的人员作为组长,将对最终的实验成效产生直接的影响。
例如,在分组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现阶段的实验能力、操作水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秉持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划分,既要保障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也应该保障组和组之间的竞争性。最后,在小组成员确立之后,就应该进行职责的明确,确定好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职务定位,保障在后续的实验当中可以各司其职,保障小组活动得到稳定的开展。
科学课程本身的严谨性是非常强的,在科学实验当中也是如此,学生不能随心所欲,应该对实验目标进行明确,保障实验计划的完整性、逻辑性,才能使得实验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在分组实验的开展当中,教师一定要保障计划的明确性,使得学生能制定完善的实验计划,使得实验方向得到明确。
例如,在“面包发霉了”这一知识点当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实验——“面包发霉的条件”,使得学生的实验计划得到明确。在实验计划的制定当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出来,将实验器材、步骤等一一罗列出来,使得实验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参考依据,使得实验的开展得到真正的保障。
在每次实验的开展之前,教师都应该针对实验当中需要运用的器材进行详细的讲解,为学生明确相关规定、注意事项等,使得学生懂得在分组实验当中不仅能亲身动手,也能实现规范操作,将分组实验的价值更好地展现出来。
例如,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对需要清洗的器材进行及时的清洗,并放回到原处,检查是否有遗漏。对于一些没收捡、不爱惜器材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批评,使得学生逐渐的养成良好习惯,使得科学实验得到有序地开展下去。
在分组实验的开展当中,评价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本身科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是教师应该关注的一个环节。
例如,在这其中,可以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小组自我评价、小组间的评价、教师对小组、个人的评价等,使得评价更加倾向于多元化,使得学生能进一步地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使得分组实验的开展效果达到最佳,实现有效管控。
结论:总之,在课程体系当中,科学课程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具有着一定的基础性,和实际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是学生探究知识、认知生活的有效路径。因此,小学教师在科学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为了使得学科价值得到更好的展现,就一定要开展好分组实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能力、探究技能等,使得新课改的要求得到落实,使得学生本身得到更好的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