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涔 宜兴市官林中学 江苏宜兴 214200
在当下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本人发现很多班主任都是以“管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因为与小学和初中的学生不同,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性格追求自我,再加上学习压力的问题,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比如不遵守班级秩序、上课开小差、顶撞教师等,在出现问题以后,大部分的教师都是根据学校或者班级的管理规定对学生进行惩罚,但是这样的管理方法不仅不会让学生吸取教训,反而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严重影响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受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高中班主任都有管理学生升学的压力,因此为了保证学生的“升学率”不得不对学生严加管教。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不光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管理,还要管理其日常表现、班级秩序等。在当下的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要求比较严格,教师更多的是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管理,虽然这样的管理方法对于维持班级秩序有着比较高的效率,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多样化的发展。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班主任很难以“共同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导致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严重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因为中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时间较晚,因此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班主任始终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对班级进行管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发言权,学生出现了问题以后教师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而是从教师、从学校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教师的关心和温暖,甚至很多学生最终选择了自暴自弃,任由教师责骂、惩罚也不再改变自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态度很重要,纵使传统教学模式在之前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面对现代化的今天,各高中班主任也要改进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管理中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以后的教学中,班主任不要始终站在学生的对立面上解决问题,要多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在管理的同时体现温情,通过情感教育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因此班级的管理工作也要以学生为主,在保证学生学习和成长环境的基础上理顺班级秩序,建立良好的内部组织环境。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出现问题或犯错误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班主任最终要的是为学生进行疏导,排解学生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堵”。长时间的压抑环境会让学生感到压力,甚至会出现厌学的心理,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一定要充分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有更多的话语权。
自主管理式班级的建立首先需要班主任充分尊重学生,当下部分班主任盲目认为学生还没有成年,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因此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要通过改变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此基础上创建自主管理式的班级。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在班级内部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和责任机制,让学生养成主动自我管理的意识。比如在班级管理中,本人采取的是轮流管理制,每周随机安排学生作为监督者,对其他学生的表现和遵守纪律的情况实施管理,让学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分析,体会班主任教学的艰辛,以此使得班主任与学生相互理解,缓解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促进健康关系的养成。
自主式班级管理主要是将班主任的管理权转移到学生的身上。在传统班级管理过程中,通常都是由教师制定班级规定,再由教师保证班级规定的执行,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对班主任的管理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其长期发展。在当下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会鼓励学生一起加入到班级规定的制定过程中,比如针对迟到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出可以接受的管理方法,这样在以后的班级管理中针对迟到学生的管理问题就不会有太多的分歧。另外,自主式班级管理模式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掌握管理权,而是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约束自我、提高其自主管理的意识,这样在班级内部人人都自觉遵守班级的规定在提高学生约束意识的同时也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难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以上就是本人针对改进当下高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的具体改进措施,由此可见在改进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仅仅改进其班级管理模式是不够的,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让自主式班级管理变成一种习惯,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