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教学互动理念探索互动式教学模式

2019-11-13 09:01郑后建何莉
海外文摘·艺术 2019年1期
关键词:互动式师生课堂

郑后建 何莉

(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当前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的现象——即教、学“两张皮”,且不说刚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即使是一些“久经沙场”的“老”教师也有这样的现象,随之而来就出现教师的知识水平高,不等于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也不等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因此,要想真正提高高校课堂实际教学效果,致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尽快促进大学课堂教学从“教”到“学”的转变,树立教学互动理念,探索互动式教学模式。

1 教学互动的意义

教学互动(Teaching Interaction),是指师生之间,借助语言、非语言等手段进行的交互活动,交互影响,互相交流和互相促进,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教学主体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过程。

1.1 教学互动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以信息为载体,其动态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介等。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仅仅被理解为教师单一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的过程,教师充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上位角色,工作重心自然也就落在了传授知识上,而这恰恰是最大的弊病所在。这样的课堂多以“灌输式”、“命令式”、“压迫式”为主,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不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更不会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导致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在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置若罔闻、无精打采。教育人类学家茨达齐尔说过:“学习应当是一个以学习者积极主动为基础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现代教学论和社会学研究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1.1.2 教学质量的深情呼唤

一个学校课程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学质量。一直以来,高校的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思考的机会,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高校正面临着教师教法不当和学生普遍厌学的双重威胁,从教师教学角度探究,主要原因在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大学教学重在知识传承,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这样一来,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指出,要尽量“燃起学生的求知渴望和学习热情。”因此,要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加强教学互动。

1.1.3 大学生身心特点使然

大学生与中小学生相比,他们的表现欲越来越低。因此要靠课堂教学内容的吸引、老师的调动和周围同学的影响。近年来总是有一个问题令大学教师十分困惑,那就是课堂上提问学生,经常犹如对牛弹琴,回声廖廖,不是不愿意回答就是应付了事。久而久之,教师也会产生职业倦怠感,甚至还会产生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从而造成教学活动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但是话说回来,大学生风华正茂,不仅青春年少,而且思维敏锐、思想活跃,尤其是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只要老师引导得当,让他们回归大学课堂应该不是十分困难。大学课堂教学不能忽视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不能忽视师生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只有形式而没有实质性交往和交流发生的“教学”根本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更不能算是真正的教学。

1.2 教学互动的效果

1.2.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两个老头子得王积薪授谱,固然是老神在在、殚精绝虑,李离等人,一入迷局,又知道此局与万花因隧道息息相关,也觉得浑身火热,头脑中电光石火,瞬息万变。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传统教学所倚重的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高水平人才。教学互动理念的实现,能充分展示学生自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途径,大大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记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为其终身学习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2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论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建立在相互理解基础上的关系。开展教学互动,就是要降低教师的“身段”,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我国古人早就道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学生乐于和教师亲近,老师也能深入了解学生,就可一改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淡漠的窘境。

1.2.3 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公正公平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和强调教学的统一化、同步化等现象,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需求,从而容易出现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明显地不符合教育公平的要求。教师要建立一个“参与、教育机会均等、公平”的教学氛围,并从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源分配、采用灵活组织形式等方面开展教学互动,从而实现在教学过程和结果上不断接近教育公平。

可见,只要有了教学互动,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教师说与学生做之间、教师表演与学生表现之间的那层窗户纸,一捅就破。因此,在大学推进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教学互动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启用的重要理念。

2 互动式教学的方式

根据教学互动目标的要求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提高实际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通过营造多维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融,激发教学双方对焦点问题的深入探究和思考,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具体来说,互动式教学模式类型多样,从教学主体参与的角度,有双向型、多向型、网状型等;从教学手段运用的角度,有语言、非语言、文字、视频、互联网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以下主要从围绕教学目的强化学习内容的角度,简述几种典型的方式。

2.1 主题探讨式

即围绕某一主题开展互动教学,有利于重点突破,直达教学目的。其教学路径一般是亮明主题——提出问题——开展研讨——找寻答案——总结评价。这种方式的逻辑思路清楚,互动顺理成章,讨论较易深入,学生参加的积极性较高。缺点是组织起来有一定难度,对学生所提问题的深、广、难度不易把控,有时会影响教学进程。

2.2 归纳问题式

即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等,归纳出需要互动的问题。教学开始以后,逐个抛给学生,在分组的情况下,由学生进行广泛思辨和争论,然后老师再加以点评和引导,能达到熟悉巩固内容、开阔拓展思路的目的。这种方式同样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对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3 精选案例式

在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呈现精选案例的基础上,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理论提出多样化解决方案,进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具体由案例解读、方案提出、方案剖析、理论提升等环节构成。这种方式具体直观,形象生动,气氛活跃,令人印象深刻。缺点是选择典型个案的难度较大,知识性、理论性难成体系。

2.4 多维思辨式

将现有观点或经验方法提出来,让学生分析优劣并加以完善,也可以采用辩论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通常的做法是先讲解原理,再分析优劣,后发展或上升理论。这种方式气氛热烈,分析透彻,自由度大,但要求教师熟悉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并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有较强的洞察把握能力。

3 互动式教学的策略

3.1 营造氛围

教育家斯卡特金说过:“我们已经建立了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性情感的粮食太少了,因而引起了许多学生学习的苦恼、恐惧或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学习。”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师动生不动”的情况,原因虽然很多,但首当其冲就是教师没有意识到互动乃是一种心理情绪、思想情感的互动,没有意识到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开展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应适当采用目光语、微笑语、手势语等激励学生,用“放大镜”发现学生哪怕是“差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人文的环境中探究科学、寻求真理。当教学内容形成人与文本、人与媒体、人与现实生活、人与课堂氛围的交互影响,就能达到相互间的多维互动,学生就能体验到学习活动的丰富多彩;当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认知和行动产生碰撞,师生之间就能产生思维和情感上的交集和共鸣。这时的互动式教学自然充满了“人情味”和“生命观”。

3.2 问题导向

马克思说过:“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决定互动的方向,问题的水平决定教学互动的水平。问题情境是一种当学生接触到学习内容与原有知识水平不和谐、不一致时,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通达解决的心理状态。所谓问题导向,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特点,为学生揭示出一种活动的情境,并将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形成学生“心求通而不得”的认知冲突,即创设问题情境。值得注意的是,问题情境要切合学生实际,既要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又不能过于艰深和离题太远。

教师在设计探究的问题时,应花大力气研究如何提出问题和提出怎样的问题。一是要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中提出问题,让问题切中要害;二是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身心特点和生活阅历等设置问题,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三是结合学生最关注的社会热点设置问题,使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四是立足学科发展的前沿设置问题,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3.3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互动式教学的一种至高境界。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和安排,把讲解和倾听、启发和思考、演示和观察、讨论和总结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因由教学情境的变化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来参与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学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动静结合、张驰有度能使课堂错落有致、和谐自然,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形成学生对学习的渴求与企盼,感受学习的幸福和快乐;形成教师对教学的兴奋和激情,感受教学的满足与成就;最终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如果课堂只“动”不“静”,只有激情与活力,学生就没有独立思考、判断、练习和强化的时间,就不能平心静气地感受、体验、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反之,如果过分追求秩序井然,一味要求课堂的“静”,就难以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与学习的热情,也无法获得促发智力的能量,因为沉闷枯寂的学习氛围是不能有效刺激师生的感官和思维神经的。

3.4 对话合作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在德国学者克林伯格(Klingberg.L.)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互动式教学中师生对话并非原始意义上一种谈话形式,而是一种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沟通与交流,它充满赏识、期待和鼓励,蕴含着一种民主与开放的教育理念。课堂上互动不起来,往往问题就出在对话上。同时,教学的本质也决定了它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合作是互动式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在对话的基础上,要高度重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有效合作:一是合作前的独立思考,因为只有这样,讨论才能深入,思维才有碰撞,火花才会产生;二是合作中的启发、引导和调控,或释疑解惑,或鼓励创新,或优化调整;三是合作后的评价、归纳和提升,这是重点,要对合作中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加以指出和分析,对合作中尚未解决或生成的新问题,要有合理阐释和说明。

综上,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在理念和行动上尽快实现从教学“无涉”到教学互动,再从教学互动到互动式教学的转变,就一定能构建出优美的教学生态,使大学课堂教学对于师生是愉悦的身心体验,对于学校是良性的人才培养过程。

猜你喜欢
互动式师生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欢乐的课堂
A Study on English Interactive Teaching Approach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麻辣师生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