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 子
太行山向西一翻
一部大书訇然打开
西柏坡与东柏坡在书缝深处
将上下书页紧紧咬合
一位操着浓重乡音的书生
用刚毅的左手
牢牢摁住卷起的上页
右手“唰”的一声
迅疾地将下页抹平
一支如椽大笔
便潇洒地在华北平原上
圈圈点点
他不是在寻章觅句
抒写那些缠绵悱恻的诗词歌赋
而是在精读华夏的过去与未来
去赴一场历史的考试
总有一些人
不想让他和他的同学
安静地备考
可是 在密竹茂林上小学
在黄土高坡读中学的他们
已有足够的能力
自理这段艰辛的复习生活
轻拍三封电报
便退去十万飞蝇和围蚊
嗡嗡作响的轰炸机
也无非是投下一点钢铁
正好打几把锄头开荒
不指望哪位校长和老师
给他安排好试室和座位
与众不同的答题方式
决定他得用三大战役和无数奋斗
清理和扩大考场
也不指望哪位先知和圣人
为他制定考纲 划出考点
那次会议
擘划了共和国的蓝图
提出了“两个务必”
都是他自己给自己加压
给自己和团队增加考试的难度
明知是一场开卷考试
答案写在土地上 写在民心里
但也不能没有监考员
就让那些假道学靠边站吧
为天地和生民开设的考场
需要铁纪钢律
需要诤言铁脸
他及时刊发“五一口号”
以独特的方式
开诚布公
将各界贤达和仁人志士
从千山万水之外
征召在一起
共商国是 同定规矩
1949年3月23日
历史不会忘记这天上午
他弓身走出低矮的平房
弹去衣帽上的灰尘
说了那句风趣又意味深长的话语
2013年7月11日
历史同样不会忘记这天下午
又一代赶考人
在这里庄严地接过历史的考卷
并用实际行动
将一份份沉甸甸的答卷
送到人民的面前
参观王家坪
就是参观八路军司令部旧址
走进中共中央军委礼堂
就是走进庆祝抗战胜利大会的会场
那一条条鲜红的横幅
一条条醒目的标语
还那么崭新
那么鲜艳
就像他们还没离去
就像他们还在慷慨激昂
来不及分辨他或她坐在哪个位置
我不由自主地站到了主席台上
在主席和总司令画像前
我庄严地举起右手
雄壮地喊着
当年总司令下达总攻令时
喊出的口号
举手的瞬间
耳边掠过“八格呀路”“杀叽叽”等
歇斯底里的叫嚣
呼喊的同时
脑海浮现烧杀抢掠、奸淫暴虐等
惨无人道的画面
我的动作有些唐突
我的声音有些刺耳
但是
我听到所有快门按下的都是合理
我看到所有目光投来的都是赞许
我的举止
与秩序无关
与素质无关
但与民族仇恨有关
与国家危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