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新
徐州市铜山中学
高中这个阶段异常重要,高中生在学校里所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都会直接反映给社会。我国是否能完成现代化人才建设的目标也取决于高中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所以,作为高中学校,不仅要关注高中的必修课程,还需要提高对高中生德育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
德育教育是一种思想道德教育。道德是指人们的行为规范,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纵观历史,从古至今人们所遵守的行为规范发生了一次次变化,没有哪一种行为规范一成不变为人们所遵守。而且恰恰相反的是,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道德的意义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因此道德实质上具有着独特的时代内涵。在现代社会,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马克思主义可以称为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和基础,每个人都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些都建立在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然后不巧的是,对于现代的高中生而言,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了解少之又少,这使得学生的世界观得不到巩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也受到阻碍。因此高中教育中,必须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本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和分析现实事物,做到德育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高中德育教育实效。
德育教育并不是进行简单的思想教育,而是最终落实到实践过程中,表现为一种行为规范,实践及其效果才是评价德育教育实效性的依据。因此,从现实角度来考虑,如果我们想要明确行为规范的最根本意义,就首先要找到其出发点,而出发点一般都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求。对于德育教育而言,我们需要明确的不仅是学生需求,还包括社会需求。德育教育最终形成的行为规范,应该是个人和社会需求的结合,所以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时,要切实明确学生需求,以学生为工作中心,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心理情况、思想态度等,进而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处事风格和学习状态。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形势,进而达到约束学生自身行为的作用。
对于高中生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判断,但高中阶段毕竟处于成长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处于丰富和深化阶段,因此可塑性极高。一方面学生在学校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教育属于正面向上乐观的教育,而另一方面学生在参加社会活动时,也会或多或少的受到现实影响和启发,接受到社会性质的德育教育。当这两种教育出现偏差时,学生会感到迷茫,甚至会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对学校教育进行批判和否定。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言传和身教并重,使学生明白只有遵守行为规范,才能赢得大众的信赖和支持,最终梦想才能得以实现。
情感教育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人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情感关怀实际上是人的最基本关怀。而思想道德教育其实可以当做是情感交流中催化剂,能够有助于人们进行更好的交流沟通,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道德教育的目的实际上是通过开展教育活动来规范人们行为,将思想道德规范落实到实践中,最终帮助人们获得更加美好的情感体验,这一切也都需要以德育教育为基础。因此德育教育和情感教育相结合是规范人们行为,协调同学关系,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德育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可以渗透至其他各个学科教育过程中,同时在其中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等都属于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倡导的也是科学的世界观,而如今创新又是推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科学精神至关重要,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必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落实到实践之中,这样才能够体现教学意义。只有将德育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相结合,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实现德育教育教学实效的增强。
人文精神关系到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因此同样非常重要。在实践创新过程中坚持不懈,乐观向上、充满热情,这些都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表现。对于学生而言,为人处事过程中充满热情和高尚情操,能够更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并且能够促进学生价值观更加完善。因此,德育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相结合能够有助于教学实效增强。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行为规范的培养和实践同样也是如此。随着近年来社会快速发展,对于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社会的共同目标和发展方向。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缺少人生阅历,思想不成熟,但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可塑性较强,因此高中阶段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更加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