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
厦门市五显中学
历来高考都是农村学生改变命运的主要出路,因此农村学校对于高中生的教育和管理都非常重视,但是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越严格,学生们的反叛心理就越严重,因此管理的效果都不是很奏效。教学与管理的重点应该是激发学生心底对于学习的热情,以学生自身的积极态度来应该学业和家庭的压力,因此对于高中生的管理需要从班级整体队伍组织入手,以群体影响带动每个学生,才有望取得理想效果,本文从农村高中班级管理现状入手,浅析班集体的组织和管理。
生活习惯方面主要表现为作息时间不规律,卫生习惯差,缺乏基本的礼貌。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学生不良生活习惯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孩子都由爷爷奶奶或者其他长辈看护,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意识淡薄,只负责孩子的吃穿,其他方面顺其自然。与女孩子相比,男孩子在生活习惯方面非常差。
一个班级想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风。然而农村的学生普遍学习习惯差。主要表现为学习没计划、自主学习能力弱、不爱看书。一方面,学生除了在学校读课本书以外,在家从不学习看书,作业也是以完成任务为主。其次,学生在家的作业很难得到及时辅导,从小就没有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学习兴趣低。因此不少农村学生自学能力极差,学习茫然,缺乏学习动机和计划,每天都是以作业任务驱动他们去学习。学生长期在学习上没有向往和追求,导致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在手机游戏上。班级自主学习氛围不浓,学生个人奋斗目标模糊。
一方面,长期在外面打工的父母因为没有办法照顾自己的孩子而有比较强烈的愧疚感。继而采取“金钱+物质”的方式来弥补缺失的亲情。这种简单的弥补方式极易促使孩子滋生好逸恶劳,形成享受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人身观。他们只知道单向接受,不知道去施爱,很多孩子和父母感情淡薄。这就造成他们对师长,朋友,同学冷漠少情。其次,孩子们从小在遇到情感和心理问题时无处倾诉,逐渐封闭自己,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敞开心扉与人交流。
习总书记也多次谈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班主任是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的重要纽带。
建立学生自我管理制度,既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又能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可以建立“三制三会”的班级管理新体制,“三制”指“人人岗位制”、“值日班长制”和“小组值周制”。“人人岗位责任制”就是人人是班级的管理者,每个学生都在集体中负一定的责任,既是干部,又是群众;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班级的荣辱与集体成员息息相关,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得到了普遍的增强。
学生具有向师性,班主任对学生生活和学习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学生自身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有喜欢模仿他人。因此,班主任应当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正面的积极影响。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做到按时到位;在教学中,保持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平等、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针对班上的留守儿童,教师应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在平时的学习或生活中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并且抓住合适的时机对其进行表扬与鼓励,让其更积极地参与班级集体活动。
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重要成员,因此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担负的班级责任。班级管理目标是确保班级得到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是建立和谐班级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激励的过程。这样既能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又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班级管理目标要高地适中,保证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班级管理目标,激发学生不断攀登高峰的信心。
如果家校紧密合作;如果班主任和学生关系融洽;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被尊重、呵护,都有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自我管理;如果教室里充满笑声与关爱;那么班主任管理班级自然轻松,学生在这个班上自然很有幸福感。学生必然春风满面,班级必然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