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戏曲创作水准是戏曲舞台艺术实现高峰创造的重要因素。解决质量“好不好”、品格“高不高”的问题,是突破当前戏曲创作瓶颈的时代命题。就此需要:一、制定科学的创作规划;二、高度重视剧本的创作质量;三、提高院团长的定力与创作者的自律;四、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价值;五、对各艺术门类、艺术品种精准施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戏曲创作同经济社会其他行业一样,今后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要解决质量“好不好”、品格“高不高”的问题。近年来,戏曲界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戏曲创作生产质量不断提升,但从整体来看,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还是不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供给依然不足。把提高艺术质量作为戏曲创作的生命线,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是广大戏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中国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面对一个全新的时代、伟大的时代,如何以新的、更好的艺术作品创作反映和参与社会进程,并进行文化和艺术向度上的思考与回应,使戏曲与时代同行,这是社会和时代发展对戏曲创作提出的必然要求。习总书记深刻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因此,我们的戏曲创作,不仅要挖掘整理传承好优秀保留剧目,而且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在理念、内容形式上的现代转型,按时代的新要求,对包括戏曲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至今仍有价值的理念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转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提升与超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至今仍有价值的理念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和新的诠释,并创新其表现形式,增强其影响力。戏曲艺术发展至今,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创作积累,留下了一大批优秀保留剧目,这些保留剧目,不仅凝聚了历代艺术家用汗水和生命铸造就的精粹和品格,而且还深烙铸就着优秀民族文化鲜明的历史印记,是戏曲艺术发展的根,是戏曲艺术发展的魂。当然,对戏曲的丰厚的文化传统,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进行客观、科学的扬弃,使之在新时代绽放出新光彩。同时,我们又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努力让戏曲融入新的时代,攀登与文化同根、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当代戏曲高峰。
坚持与时代同步伐,要求我们从社会进步的新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新坐标出发,坚持“三并举”的原则,穿越历史、烛照现实,让戏曲焕发出新的活力。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更要求我们创作演出表现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的戏曲现代戏,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现代戏是反映现实生活最直接、最具说服力的艺术样式。同时,戏曲创作只有深刻反映现实社会,表现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才能得到观众喜爱。
面对当前戏曲舞台精品力作不多、优秀作品供给不足的实际状况,我们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戏曲创作的生命线,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需求。
创作规划是一个院团、一个部门、一个地区戏曲事业的发展蓝图,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是戏曲人的美好愿景。没有一个好的创作规划,就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现在很多单位制定的创作规划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为规划而规划,所制定的规划是为了应对评估检查;二是对本剧种艺术特色和艺术实力缺乏清醒的认知,使列入规划的一些创作项目,存在一定程度的臆想成份,不切实际;三是在中长期规划中为重大时间节点的所规划的项目,重视程度不够、思想准备不足,缺少前瞻性和针对性;四是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个重要的创作环节缺少必要保障,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做表面文章,应付了事。以上几个问题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有的项目无法落实、落地,被迫变更,但变更又找不到更好的项目,最后只能临时抱佛脚,仓促上马,敷衍了事。创作出来的作品,既达不到预期水平,更谈不上优秀二字。把创作规划由粗放性、随意性、即时性向科学性、精准性、前瞻性转变,是今后繁荣创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是我们业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当下的艺术创作,恰恰在剧本创作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剧目数量很大,质量参差不齐,好戏佳作匮乏,有歌无剧、有舞缺剧的现象大量存在。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剧本过不了“生活关”。剧作者的生活储备不足,资历阅历不深,缺少生活质感。从生活中打捞剧本、从灵魂深处挖掘剧本的心气和能力不足,生编硬造、闭门造车的多,抓点材料就写、百度一下就下手。这已经成为我们不少低劣作品的通病。二是剧本过不了“思想关”。缺少深邃、尖锐、有分量的思想穿透力,缺少对时代和历史生活的深刻把握和发现,缺少对人以及人的情感世界的独特感悟,缺少强大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作品缺少思想支撑,人物没有灵魂灌注,大大影响了剧目的品质。三是剧本过不了“文学关”。很多创作者既不能对所要创作的素材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也不能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巧的结构、曲折的情节反映所要反映的人和事,同时缺少个体的内在体验及精巧的艺术呈现,大大削弱了作品的生命活力和艺术品格。四是剧本过不了“人物关”。人物形象是作品的至高点,传之久远、经典永恒的艺术形象,一定是个性鲜明、形象独特、情感丰富、性格多元的集合体,但目前很多剧本塑造的人物形象,既没有性格刻画、心理描写,也不见环境渲染、细节铺陈,扁平化、单一化、似曾相识、苍白无力,留不下令人难忘的“这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五是剧本过不了“想象关”。艺术点石成金,化平凡为非凡、化普通为神奇,都是艺术家的想象力使然,但现在的很多剧作者,不把创作作为主体激情的体验,而是把创作作为亦步亦趋的艺匠式摹写,不以追求高尚为目的,不是以提升净化人的灵魂为根本,不能借助想象的翅膀,不能用形象的感受、思索、领悟表达生活,创作出来的剧本生硬矫情,毫无生命力可言。
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一要看创作者的功力,二要看院团长的眼力。一个院团要创排什么样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院团长的眼力比创作者的功力更为重要。道理很简单,没有功力的创作,原本就不该入院团长的审美眼界。一个院团长的判断力、决策力,决定着一个作品、一个群体、一份事业,甚至是一个剧种的荣辱成败。作为院团长,既不能你敢给钱我就敢排,也不能被创作者云里雾里的自我吹嘘所迷惑、所忽悠、所左右,而是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坚守艺术底线,恪守艺术良知。有了好的创作规划、好的题材创意,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找到最适合、最贴切的创作者。由于生活经历、阅历的不同,学识、见识的差异,决定了创作者各有所长、各有擅长。不是每个创作者都能创作好各种类型题材的作品。反过来说,作为一个有理想、有作为、有情怀、有担当、有追求的创作者,如果你手中没有金刚钻,就不该去揽做不了的瓷器活,不能什么活都敢接、什么题材都敢写,而是要结合自身的优势,正视自己的短处,要学会婉言谢绝,这既是一种学养,更是一种涵养。
纵观当下一些现实题材创作,涌现了许多社会反响很好的作品。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些作品主题不鲜明,故事不走心、不动人,存在着模式化、同质化、片面化、意念化、概念化的创作倾向。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把艺术创作简单化,有些创作者或艺术主管部门领导,缺乏对艺术规律的遵循,片面地认为只要有个好主题、好典型,就可以写出好作品,而不管该题材适不适合舞台艺术创作,不管该题材能否写出戏剧性,结果是事与愿违;二是为争时间、抢速度而忽视了对艺术创作规律的遵循,每出现一个先进人物或典型,立即抢题材,结果是意念先行、仓促上马,缺乏感染力;三是创作者修养不够、功力不足,在创作中又急功近利,结果是害人害己。习总书记深刻指出,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我们在创作中既要突出时代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涵养人们的心灵世界,又要有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尊重艺术规律,使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持久的审美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而成。围绕重大时间节点,抓现实题材的创作非常重要;就戏曲艺术发展的整体而言,传统题材、历史题材、红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并驾齐驱、交相辉映也非常重要;高度关注全国348个剧种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同样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对各艺术门类、各艺术品种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把握,有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定位。要对这些不同的艺术门类、艺术品种分门别类精准施策。各艺术门类、各艺术品种都有各自独特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艺术趋向、独立的艺术品格。不同品种,适合表现什么题材、适合展示什么风格,都各具特色和优势。只有精准施策,一剧种一对策,一院团一对策,让各自的优长在各自适合的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的创作才能步入良性科学的发展轨道,才能进一步提升质量。历史已经证明,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对每一种文化都提出了挑战,各艺术门类、各艺术品种,只有从其自身的历史传承、地域风情、文化精神、艺术特色上做出自己的选择,并在传播、流布的进程中按自身规律寻找发展之路,耕耘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沃土,孕育符合自己文化身份的文化生态,我们的艺术创作才能充满生机活力。
文艺工作具有培根铸魂的地位和作用,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理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当前文艺创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良状况:有的戏弄历史,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用无端的想像去描写历史,使历史虚无化;有的一味标新立异,追求怪诞,粗制滥造,招摇过市。我们必须要引导文艺工作者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必须引导文艺工作者要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必须引导文艺工作者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同时,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艺术事业的组织管理者,对出现的问题必须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真正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扛在肩上,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我们试想,元、明、清等历代大戏剧家如果不是饱蘸深情写出了当时那个时代人民的心声以及人性的苦痛,他们的作品恐怕也很难流传至今。为此,我们的戏曲创作,一定要把提高艺术质量作为戏曲创作的生命线,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谱写出新时代中华民族新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