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新时代
——评长篇小说《驻村兄弟》

2019-11-13 02:02王运华
绿洲 2019年1期
关键词:工作队驻村兄弟

王运华

由新疆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驻村兄弟》是作家鞠利继《同心兄弟》《援疆兄弟》之后,又一部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该书通过讲述主人公任乐水率队进驻喀拉苏村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的生动故事,为我们展示出粗犷厚重的乡村环境,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多元一体的文化交流和各民族亲如兄弟的传奇人生的壮丽画卷,堪称一部聚焦总目标,奋力新作为,放歌新时代的精品佳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向世人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全党全国人民则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这个伟大历史进程中,“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正进行着“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驻村兄弟》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任乐水率工作队进驻喀拉苏村是一个下午,迎接他们的是“女人的哭叫声,男人的怒骂声混杂着乱糟糟的劝和声。”一个男子正在殴打揭去蒙脸黑纱巾的女子。吃晚饭时,他们去了村里唯一的小餐馆,店老板库伦克亚先是一脸惊恐,随后又以羊肉卖完了为由拒不提供饭菜,村支书劝说时,店老板跑出门外,窜得无踪无影。

矛盾正是这样一步步展开的。工作队召开的第一次村支部村委会的干部会,却迟迟不见村支书阿巴的身影,原来他跑到宗教极端势力极为强大的斯迪克家棉花地里去了。村支部副书记向工作队介绍说:“斯迪克嘛,在村里威信高得很,也厉害得很,他不同意的事情村里安排不下去,所以阿巴书记每次有事都要和他说好再干”。

让人不解的是,喀拉苏村竟然多年被上级评定为“放心村”。放心村尚且如此,而不放心的村子又该是怎样的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正是基于对新疆农村的严峻、复杂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判断,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反复强调:新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坚强战斗堡垒。“访惠聚”工作队正是肩负着这样的重大任务和使命,开启了聚焦总目标的新征程。《驻村兄弟》有意识地把任乐水放置到生与死、剑与火的风口浪尖进行生命、性格、品德的锤炼,完成其从“研究员”到战斗员的转变,以达到典型的环境、典型的情节实现典型人物的塑造,顺理成章地深化了“歌颂祖国,礼赞英雄”的时代主题,可谓立意高远,出手不凡。

“兄弟”两个字,让“访惠聚”工作队在严酷的斗争中有了温度,有了亲情。送别座谈会上,任乐水的妻子张雯快人快语:“我们都是一个家庭的驻村兄弟。”身为厅级干部的任乐水皱着眉头不赞同:“我们党内是不称兄道弟的。”一番争辩后,任乐水又很快接受了这一叫法:到了南疆,到了村里,工作之余我们就是驻村兄弟。

我们都知道,在人民军队中有一个通行的叫法:不论士兵的妻子还是将军的夫人都统称为嫂子。嫂子是哥哥的媳妇,这一层意思谁都明白,而人民军队捍卫祖国,抢险救灾,往往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肝胆相照,使同志情、战友情进一步升华为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是用生命、热血书写出来的情义,庄严、神圣、纯洁,为人们普遍认可、推崇。因此,许多优秀的军旅作品中总是把兄弟之情作为最高的情谊、最高的境界来颂扬。像“你是谁,为了谁,我的兄弟姐妹”,还有“啊,士兵,我年轻的兄弟”都是肺腑之言,也使作品脍炙人口,成为经典。

无独有偶,在名著《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准尉带领参军不久的5名女战士追击潜入苏联后方山林中的12名德军时,战斗异常残酷,一名又一名女战士壮烈牺牲。战斗间隙,仍在顽强战斗的两名女战士再度与准尉相逢,悲喜交加,相拥而泣。准尉满怀深情地说:以后不要叫我准尉同志了,我就是你们的哥哥!这般生死考验中结成的兄弟姐妹之情,体现出至真至纯的人间大爱。

《驻村兄弟》对兄弟的含义做了更深厚的表达。除去工作队队员们是驻村兄弟外,任乐水是汉族,妻子张雯是回族。同时,任乐水年幼时父母因公牺牲,被已是领导干部的赛麦提大叔抚养,成为其义子。与赛麦提的儿子已是乡长的伊里亚尔是名副其实的兄弟,两人共同战斗在反恐维稳的斗争第一线。

“访惠聚”工作中,任乐水又与贫困户力提普结为异姓异族的兄弟,任乐水上大学的儿子任冰与力提普上小学的女儿姑丽且木又成为兄妹。书中通过一个又一个场景描写力提普家中的变化:姑丽且木丢弃了令她讨厌的黑色长裙黑色长裤,换上了任乐水给她买回来的绚丽多彩的艾德莱斯裙,欢乐无比。力提普腰杆子硬朗起来了,每天风风火火地在鸽子协会忙前忙后,庭院的家畜茁壮成长。不时会有邻村的一队队人马来他家学习“一村一策一品”的脱贫致富经验。力提普喜上眉梢,他有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力提普的内心表白,反映出工作队驻村前后的社会变化、家庭变化,反映出村民们的思想变化、心理变化乃至命运变化。不仅表明工作队的工作成效,更让“兄弟”的涵义融入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大爱之中,赋予它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含义,体现出任乐水为代表的驻村干部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把真情撒播在天山南北,把大爱奉献在广袤的边疆,把忠诚镌刻在大漠戈壁的真情实感。

《驻村兄弟》以新疆当前正在开展的重大工作为主题而进行的艺术创作。如作家自己所言,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宏大叙事,新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情感故事,新时代新疆“访惠聚”驻村干部的心路历程。加之在叙事语言、性格语言、场景语言等方面运用的较为老练、娴熟,使作品增添了许多情趣,显示出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当然,最应该给予肯定的是作家直面生活的创作勇气和胆量。

在文学创作领域,对于反映当代正在演进的重大事件的作品,历来观点不同,争议较多。20世纪30年代初,“9·18事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有血气的作家田军创作了反抗日寇侵略的小说《八月的乡村》。作品发表后,引起许多的批评,说太着急了,应该再等一等,看一看,沉淀沉淀才会写出好的作品来。鲁迅先生不以为然,告诉批评者:“以前清末年而论,大事件不可谓不多了,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拳变、八国联军,以至民元革命。然而我们没有一部像样的历史著作,更不必说文学作品了。”并且以极大的热情向读者推荐这部作品;“作者的心血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以至失去的茂草、高粱、蝈蝈、蚊子,搅成一团,鲜红的在读者眼前展开,显示着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和活路。凡是有心的读者,是看的完的,而且有所得的。”

不可否认,优秀历史体裁的文学作品,具有着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借古喻今的功效,发挥着教育、启迪作用。但为远离现实,假借历史去追求猎奇、刺激、抓眼球,就会变成不负责的胡编乱造。对于这类创作倾向,一位有思想的文学家曾作过剖析:画人最难,因为彼此都熟悉,画的对不对、像不像,较容易评判,而画鬼最易,因为没有鬼,人们也没见过鬼,于是画出什么鬼都很难评判。所以,过去和现在都有一批人爱画“鬼”,且乐此不疲。让一个高考落榜的高中生失望之极,然后穿越到先秦时代大背唐诗宋词,立刻被朝廷重用,享尽荣华富贵。或让大都市美貌女子失恋后痛不欲生,不经意间穿越到某个封建朝代的皇宫里,偏与继位皇子一见倾心,爱得死去活来,上演一出中国式的要美人不要江山的爱情故事。这样的作品就是在画“鬼”,既不能对历史的真实负责,也不能对历史精神负责,也就谈不上对时代负责,对人民负责。

鲁迅作为思想家、文学家,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旗帜,受人尊敬和爱戴,而他却始终把自己比喻成一名扛着枪的战士。当年毅然弃医从文是为了唤醒民众,所写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作品无不是在唤醒民众,教育民众。虽然那个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人们依然喜欢鲁迅的作品并从中受到教益,这就是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的魅力所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担当,对于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文艺工作者来讲,也更应当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驻村兄弟》认真写了人,而且是大写的人,任乐水率驻村工作队铲除暴恐势力,建强基层组织,做好群众工作,拓展致富渠道,推进精准扶贫的生动故事,让任乐水、赛麦提、阿巴等一批栩栩如生的鲜活人物向我们走来。

对于具有以下临床指征的患者采取阴道试产法进行分娩,①患者仅具有一次剖宫产史,且患者的剖宫产位置在患者的子宫下段切口处,患者的自身机体恢复状态良好;②患者的骨产道经过我院医师的检查,结果显示该部位正常,不存在任何不对称的情况[2];③患者无前次剖宫产指征,且未出现新的剖宫产指征;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较好地把握和体现了它的基本特征和原则。

第一,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把握。《驻村兄弟》给人最初印象是一本纪实文学。书中描写的场景、人物对话、故事情节如同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就像春天来了冰雪融化,花儿谢了结出果实,一切是那么自然而然,顺理成章。这与作家多年生活、工作在南疆的基层,又直接参加到“访惠聚”工作的生活积累有关,说明了深入生活,扎根基层,扎根人民群众的重要性。

把握生活的真实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生活过程、生活细节的真实,才会构成生活的“现象”与“本质”整体真实,使故事可信,人物可亲。这本书对于参加“访惠聚”工作的同志乃至关心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读者是值得一读的。

第二,深切的人文关怀。文学是人学,都是以“人”为核心的,能否塑造出富有个性的鲜活人物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这就要求作家设计出人的现实社会关系,关注人的喜怒哀乐,关注人的命运起伏变化,从而实现人文关怀,反映出社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驻村兄弟》以“访惠聚”工作为主线,为我们塑造了一批特殊条件、特殊环境、特殊情节中有棱有角的人物。这些人物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让人期待,让人回味。

任乐水,一位信念坚定的战士。从研究院来到农村,熟知的理论,熟知的文件精神,在面对民心散乱、社情复杂的状况下,“有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无奈,那种成竹在胸的淡定突然消失了”,心中非常恼火。尤其在发现村里暴恐分子的蛛丝马迹,而他按部就班,没能果断行动,造成严重失误,导致工作队队长职务被撤职。面对困难、挫折,任乐水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较高的理论素养,不气馁,不灰心,深刻检讨反省自己,重振精神,积极工作,仍然成为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的主心骨,带领大家勇往直前。任乐水的性格、命运不断地在矛盾冲突中,风口浪尖上锤炼和打造,完成了由“研究员”到“战斗员”的转变。他的形象在驻村机关干部中有普遍性、典型性和示范性。

赛麦提,一位经风雨见世面的智者。早年参加革命,剿匪平叛立下战功。官至厅级,离休后回到村里养老。80多岁的老人时常似睡非睡,看似糊涂却心似明镜。村委会大院不升国旗了,他就在自家院子里升国旗唱国歌,吸引了村民参加。任乐水免职后,他又第一时间赶去看望,给予关怀和勉励。面对宗教极端分子,低沉而有力的斥责:“年轻人,你那红色的长胡子该刮掉了!”竟然让那人吓了一跳,夺路而逃,犹如蝗虫感受到秋风的强劲。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形象树立在读者的面前,活灵活现。可以说,赛麦提老人是《驻村兄弟》中,人物刻画最为鲜活,最为成功的一位。

谢浩杰,一位让人喜欢又惹人生气的“活宝”。身为工作队副队长,思想敏锐,心直口快,还大大咧咧。对阿巴书记的错误敢于当众批评,对两面人似是而非的观点敢于直面交锋,敢于冲锋陷阵。因心直口快,方法简单,工作中许多差错、矛盾由此引发,让事情变得复杂,让故事情节更有看头。任长水对他有时喜欢有时讨厌,构成了他性格独特的标志。

第三,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各种现象纷呈。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较量从来没有停止过。这就要求作家旗帜鲜明,分清是非,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光明。高尔基创作的《母亲》发表后,大受欢迎,也奠定了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随后高尔基想写一部以地主为主角的长篇小说。当时,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政权已把地主盘剥农民的土地没收,还给了农民。这让高尔基不知怎样描写才好。他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列宁。列宁给予热情的鼓励,并告诉说文学作品不在于写了什么人物,而是通过人物的命运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驻村兄弟》中的确讲述了农村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但这些问题也说明了“访惠聚”工作的紧迫性、必要性。任乐水率工作队深入喀拉苏村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让死气沉沉的村子变成了欢歌笑语,生机勃勃的村子,群众忙着生产致富,向读者展示了农村建设的美好未来。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文艺创作如果只是单纯记述现状、原始展示丑恶,而没有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就不能鼓舞人民前进。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应当说《驻村兄弟》在创作中,较好地把握和体现了这一重要原则和方法。

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艺术性、思想性、可读性的有机结合,在《驻村兄弟》中思想性以及理性思维则更为突出。

我们知道,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大工程,自治区党政机关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都抽调了精兵强将,组成浩浩荡荡的工作大军奔赴农村。而《驻村兄弟》独独选取了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研究院这支工作队来表现,可谓匠心独到。书中透出这样强烈的信息:“访惠聚”工作既是重大现实问题,又是重大的理论问题,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说清楚、说明白、说充分。通过任乐水、谢浩杰、文泰几位理论工作者在喀拉苏村的工作实践中思考、总结、探讨、交流,在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强化逻辑思维。这样做符合人物的身份,工作特点,又增强了作品思想性的厚重。

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一条隐蔽战线、隐蔽战场的激烈斗争,这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生死较量。

通往村委会的土路,尘土飞扬,走的人越来越少。通往清真寺的路已硬化,还不时有人洒水,去的人越来越多。

村里的风气也莫名其妙地变化起来,以前那只有讨饭时女人才戴的面纱突然多了起来,而且把咖啡色的面纱换成了黑色,眼前总是黑乎乎的影子。

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小细节、小场景反映出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一度失守、错位,探明了农村执政基础不稳,暴恐案件频发的根源。

20世纪90年代,国际风云激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些事件的发生、发展,并不是敌对势力军事上侵入的结果,没有飞机大炮的轰炸,没有核武器的摧毁,甚至没有一兵一卒,没发一枪一弹,而是通过思想文化的作用和力量所得到。这种被西方世界视为他们“和平演变”的胜利,美国人桑德斯在他的《文化冷战:中央情报局与文学艺术》一书中有许多得意的显摆和夸耀。而在和平演变的行动指南中有一项内容就是:在他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地区制造民族矛盾,挑起民族仇恨,进行民族分裂,新疆的“三股势力”恰恰迎合了这一需要,成为西方敌对势力的内应力量。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两地”“分化”势力往往通过书籍报刊,广播电视、文艺演出、散发传单、讲经布道、互联网、音像制品等途径,大肆制造分裂主义舆论,攻击党的民族政策,煽动宗教极端狂热,制造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并不断地向社会、基层、学校渗透,严格意义上说,这些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就无法取得反对“三股势力”的最终胜利,就无法确保总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深刻反思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失守的原因,认真汲取教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各族干部的头脑。我们必须牢牢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组织强大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打好意识形态反分裂斗争的攻坚战,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文化环境。

猜你喜欢
工作队驻村兄弟
吉林省各地驰援长春工作队
——兰台人名录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扶贫工作队
驻村第一书记
中办国办发文要求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
克山县做好“三加强三提升”,助力驻村工作队打赢脱贫攻坚战
跟你做兄弟是会上瘾的
落难两兄弟
恶搞版《奔跑吧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