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慧群
【摘 要】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应用对于咽喉部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期间接受咽喉部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3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67%>86.05%)相对更高(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2.33%<11.63%)、术中出血量[(11.34±1.82)ml<(27.96±2.46)ml]以及疼痛VAS评分[(2.24±0.49)分<(4.17±0.51)分]相对更低(P<0.05),住院时间[(8.15±1.47)d<(14.23±3.02)d]相对更短(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将其应用于咽喉部手术中,可以更加精细的进行手术操作,降低手术治疗风险,提高咽喉疾病的治疗效果,促进其良好康复。
【关键词】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咽喉部手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0--02
咽喉部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发生于下咽、喉部位的病变,清除病灶组织的痛死,改善其吞咽、发声功能。但是手术治疗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手术创伤会引起疼痛、出血、梗阻等症状,影响到到咽喉功能的恢复。在咽喉部手术治疗期间,需要加强对手术操作的管理,并配合以优质的护理服务,其目的是减轻手术创伤,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将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能够进一步提升手术治疗操作的精细化的程度,实现微创治疗[1]。本研究探讨了86例咽喉部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分析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期间接受咽喉部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3例和20例,年龄范围为21~71岁,平均年龄(42.71±5.26)岁。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別为24例和19例,年龄范围为22~69岁,平均年龄(41.85±5.34)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使用支撑喉内镜系统,经口置入,观察咽喉部位的病变情况,实施手术治疗操作,切除并取出病变组织,予以电凝止血处理。
在观察组患者的咽喉部手术治疗期间,患者取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经口置入支撑喉内镜系统,观察咽喉部位的病变情况。在实施手术治疗之前,需要事先准备好等离子射频治疗仪,设置消融功率、止血档等参数。在手术治疗中,利用离子刀切除病变组织,能够沿着病变组织边缘切除,在切除后行消融处理(7~8档),并予以止血(3~5档)。术后1周内禁止发声,食用清淡、无渣、无刺激性的流质食物。在此基础上,合理选用抗生素药物,加强环境管理,预防发生感染。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疼痛症状及住院时间上的差异,见于表1: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见于表2: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及肺部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组间差异,见于表3: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咽喉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手术操作过程中,由于咽喉部位结构组织较为复杂,分布有许多血管、神经组织,容易受到手术创伤的影响,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难度和风险。为了克服手术治疗中的难题,减轻创伤,需要将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应用其中,对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做出改进。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的治疗应用中,可以在更加清晰的视野下,精准的判断病变组织范围,进而实施精细化治疗操作,能够保护其周围正常组织免受损伤,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消融病变组织,促进其凝固、坏死,进而更加彻底的清除病灶,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在完成手术治疗后,能够快速、有效的止血,降低术中出血量[2]。
综上所述,在咽喉部手术治疗中,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能够有效减轻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进而提升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孙佳.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咽喉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S1):136-137.
孙亚楠,李慧军,刘江涛.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咽喉部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24):20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