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中蕙
【摘 要】目的:探讨小肠及结肠肠梗阻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2例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对患者进行无肠道准备的磁共振成像,分析结肠癌性肠梗阻的磁共振表现,将其MRI增强扫描图像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RI对小肠梗阻组和结直肠梗阻组的病因诊断准确性分别为63.83%和95.56%,对92例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准确率为79.35%。结论:MRI能对肠梗阻的部位进行较为明确的显示,有利于病因的确定。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肠梗阻;弥散加权成像;无肠道准备
【中图分类号】R57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0--01
国内关于肠梗阻的磁共振(MR)诊断价值的报道较少,既往多依靠多层螺旋CT或立位腹部平片诊断肠梗阻的病因[1]。本研究以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2例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小肠及结肠肠梗阻采用MRI诊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2例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其中,男52例,女40例,年龄分布为33至84岁,平均年龄为(58.56±7.11)岁。主要症状为肛门停止排气、排便48h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呕吐、腹痛、腹胀。
1.2 方法 利用患者梗阻肠腔内的积液作为天然对比剂,所有患者在检查前无需结腸内注入或服用口服对比剂,进行无肠道准备的MRI,仪器采用PHILIPS Achieva 1.5T MR扫描仪。T2WI参数:TE60ms,TR1000ms,视野(FOV)350mm,层厚8mm;T1WI参数:TE4.76ms,TR128ms,FOV350mm,层厚8mm。弥散加权成像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弥散敏感梯度b=800s/mm2,8次激励,TE78ms,TR4229ms,T1180ms。
1.3 图像分析 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双盲法阅片,对诊断意见有分歧时通过协商达成一致进行诊断。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检验对对小肠和结直肠组肠梗阻的MRI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92例肠梗阻中,结肠梗阻45例(48.91%),小肠梗阻47例(51.09%)。45例结肠梗阻中,以结肠癌性肠梗阻为主,其33例(73.33%),恶性肿瘤侵犯4例(8.89%),积粪性梗阻8例(17.78%),术前 MRI 定位诊断准确率100%(45/45)。47例小肠梗阻中以腹部疝8例(17.02%)、粪石12例(25.53%)、粘连10例(21.28%)较为多见,术前MRI定位诊断准确率93.62%(44/47),术前MRI将2例脐周区小肠梗阻定位为回肠梗阻,术中证实为空肠下段梗阻,1例术前未能准确确定梗阻点位置。本研究显示,MRI对小肠梗阻组和结直肠梗阻组的病因诊断准确性分别为63.83%和95.56%,对92例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准确率为79.35%。运用χ 2检验统计分析小肠和结直肠不同类型肠梗阻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诊断肠梗阻的首要问题是寻找梗阻点,小肠由于肠管聚集,盘旋纡曲,显示管壁或腔内病变较困难。因此,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应先确诊结肠梗阻,将其排除,然后进一步缩小诊断范围,将诊断范围缩小在小肠范围。诊断小肠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是影像学检查。近年来,针对小肠疾病的诊断,螺旋CT和MRI检查为其提供了新的检查手段。肠梗阻患者CT检查往往需要增强扫描或口服对比剂来提高病变与肠腔内容物以及肠壁的对比度。丰富的后处理软件及MR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多序列扫描、多方位成像,对小肠病变的诊断及定位具有一定优势。
术前MRI对小肠梗阻定位诊断准确率93.62%(44/47),术前MRI将2例脐周区小肠梗阻定位为回肠梗阻,术中证实为空肠下段梗阻,分析原因可能与在小肠肠管显著扩张的情况下脐周区小肠粘膜皱襞影像表现不典型有关。1例术前未能准确确定梗阻点位置,分析可能与小肠梗阻扩张致小肠走形迂曲,肠管位置发生变化,梗阻点易被掩盖。引起肠梗阻的病因较多,不同病因所致肠梗阻的影像表现各异。研究显示,MRI对肠梗阻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AAA等对比研究了肠梗阻诊断中应用MRI进行诊断的价值,结果显示MRI对小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为72.36%,MRI对结直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为96.09%,MRI对结直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小肠梗阻。本研究结果显示,MRI定位诊断结肠梗阻准确率100%(45/45),定位诊断小肠梗阻准确率93.62%(44/47),MRI对结直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小肠梗阻,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MRI对小肠梗阻组和结直肠梗阻组的病因诊断准确性分别为63.83%和95.56%,对92例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准确率为79.35%,运用χ 2检验统计分析小肠和结直肠不同类型肠梗阻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推测原因如下:结肠梗阻的病因相对较为单纯,结肠位置相对固定,其中绝大多数为结肠癌及邻近恶性肿瘤侵犯,这一切均有助于结肠梗阻的定性诊断及定位;小肠MRI图像受蠕动伪影及呼吸的影响较重,小肠梗阻病因较多,以致对小肠梗阻的定性或定位诊断造成了影响[2-3]。
综上所述,无肠道准备的MRI无损伤、无辐射,检查优势独特,很受患者喜欢,且无肠道准备的MRI可以较为明确地显示肠梗阻的部位,在肠梗阻致病因素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徐经薇,刘文娟,曲林涛.结肠癌性肠梗阻无肠道准备的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 2018, 11(3):110-112.
李志强,徐希春,曲林涛.结肠癌性肠梗阻的MRI表现及其无肠道准备检查方式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 2017, 15(1):202-203.
王之祥.X线联合CT检查对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 2017,12(10):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