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12 05:29李赟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0期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思维导图

李赟

【摘 要】思维导图意旨表现发散性思维模式的一种有效图案思维的工具,它不仅简易并且对激发人类大脑非常有效,也是现代新型且广泛使用的具有实用性的思维工具。而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内科护理学”中,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有效引导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清晰的教学方向。

【关键词】思维导图;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应用

【中图分类号】R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0--01

思维导图是一种对人类大脑思维发展具有极强效果的模式,对人们运用在学习、思考、记忆等思维领域的“舆图”,有效促进了人类大脑的发散性思维发展。目前,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已经在各所学校得到广泛使用,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率,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思考学习的能力。本文对“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与思维导图应用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作出简要分析与研究。

1 浅析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也叫概念地图、心智地图、树状图等,它是一种以图案形式为主的思维工具,同时也能够作为应用图案形式促进人类大脑思考的协助工具。思维导图是应用其关键词语、观点等而引发的抽象化构想和划分的想法,即可以应用人类大脑的某一想法通过相关的放射路线逐步与综合相关字眼、观念等链接目录的图案解决方式。其次,思维导图具有本身独特的优势,即思维导图是通过充分应用人类左右大脑的性能,对人类在进行浏览、记忆、思考等進行顺序排列,使其左右大脑性能发展平衡,对有效激发人类大脑更多潜在性能具有一定作用。

2 分析目前“内科护理学”的教学现状

“内科护理学”课程主要包含有呼吸、消化、内分泌以及新陈代谢等诸多学习内容,因此涉及知识较多、内容较广以及不具备学生直观学习等特点,而在实际“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内科护理学”教师仍然存在落后的课堂教学思维模式与局限于“课本”理论素材知识的讲解分析,使学生在接受教学时,教学内容相对单调与课堂气氛呈现“低气压”等现象,这不仅难以促进学生自主积极学习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大大降低学生对“内科护理学”的学习兴趣,进而直接造成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水平不足以及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其次,部分内科护理学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使自身将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作为教学最终目标,使得学生未能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导致学生欠缺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进而失去了“内科护理学”中实践教学的真正意义。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欠缺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经验,致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检索提供的大量教学资源并未进行有效整合,而是直接供给学生作为学习参考,使学生对“内科护理学”的学习内容也只能是“囫囵吞枣”[1]。

3 思维导图应用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3.1 对“内科护理学”教师的作用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教师在课前利用电脑、书籍等途径检索大量“内科护理学”教学资源时,通过思维导图的软件或制定树状图等形式对检索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且有规律的排序整合,这样不仅有效促进教学质量,也提升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内科护理学”第二章节“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这一学习内容前,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制作对这一章节所有的内容按顺序排列逐渐形成一种与“树枝”相似的思维导图,将其应用于学生课堂学习中,一方面有利于为教师构造清晰的教学线路,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完整、精确的掌握课堂学习内容,提升课堂学习效率[2]。

3.2 对“内科护理学”学生的作用

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系统且直观的教学资源。如教师可黑板上画出“半成品树状图”,即教师在黑板画出树状图并填充部分教学内容,将剩下的内容交给学生补充,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课堂学习记忆,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能动性。此外,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并激励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软件开展小组学习,对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性与综合素养具有一定作用[3]。

4 思维导图应用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策略

4.1 通过思维导图软件开展教学

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软件对课件进行制作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如教师在进行“内科护理学”第三章第三小节“心力衰竭”这一课堂内容前,可以应用“MindMapper”这一思维导图软件,将“心力衰竭”中的“慢性心力衰竭”与“急性心力衰竭”等内容进行系统结构划分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有助于为学生对学习时繁杂且较易混淆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梳理,对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具有一定效果[4]。

4.2 通过笔记制作思维导图

教师通过正确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笔记或课后参考笔记通过思维导图模式进行合理排序分组。如教师在开展“内科护理学”第四章节“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这一课堂内容时,让学生对教师的板书进行笔记记录,最后应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对笔记进行排序分组,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笔记的记忆以及有效掌握课堂学习重点的内容[5]。

5 结论

由此可见,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内科护理学”对教师教学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而在教师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科学且合理的有效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办法,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促进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应正确激励并引导学生将思维导图法合理应用于学习过程中,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自身思维逻辑能力以及促进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侯永佳.思维导图在消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 v.16(14):296-297.

刘依玲,刘国莲,陈永,et al.思维导图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3):63-65.

祝青.高职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No.474(05):87-88.

王征.评价思维导图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8, v.15;No.344(09):107-109.

韦斌.思维导图在心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J].大学教育,2018, No.95(05):100-103.

猜你喜欢
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思维导图
浅谈内科护理学课堂有效性教学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