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钢琴学派及其演奏风格的形成与影响

2019-11-12 08:23梁慧珊
艺术大观 2019年11期
关键词:演奏风格

梁慧珊

摘要:法国钢琴学派在世界钢琴界占有重要地位。其形成和发展历程经历漫长的过程,对其梳理将使我们国内钢琴教学和钢琴理论研究受益。有鉴于此,本文从法国钢琴学派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风格特征等几方面进行了剖析式研究。

关键词:法国学派;代表人物;演奏风格

一、引言

在人类的音乐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民族心理、审美需求的巨大差异以及宗教信仰等。所形成的音乐也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差异。从音乐发展历程来看,声乐和器乐作为音乐艺术的两大支柱,那么时而分时而和,两者之间的优势在各个时期都有所不同的展现。通常人们经常将巴洛克作为两者的分水岭。巴洛克之前主要是以声乐为主的时期。巴洛克之后由于乐器制作技术的提高,器乐的发展超过了声乐,成为了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表现方式。钢琴音乐的兴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它在音乐的创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就是因为钢琴这件乐器的诞生极大地满足了人类在音乐中的精神需求,我们今天常说钢琴艺术300年,300年的钢琴发展历程产生了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特色的大量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的产生与时代有关,更与流派有着直接的关联性。

在众多的钢琴流派中,法国钢琴音乐创作以其独有的个性被世人所瞩目。但是在中国目前鋼琴的教学中由于多种原因,法国钢琴音乐创作及其法国钢琴学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第一,中国早期的钢琴教学是以俄罗斯钢琴音乐及钢琴音乐流派作为导入点起家。早在1927年,肖友梅先生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国立音乐院”。自建院之初,便将俄罗斯的钢琴学派的代表人物鲍里斯·查哈罗夫教授聘任为首任钢琴系主任。培养了第一代钢琴家、钢琴教育家。从此,中国的钢琴就和俄罗斯结下了不解之缘。俄罗斯钢琴作品及钢琴演奏技术对中国钢琴作品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德国钢琴及钢琴作品对中国的影响来源于德国是钢琴音乐的最重要的、最富有影响的国家。历史上,巴赫、贝多芬这两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在钢琴艺术史上是绝不能忽视的。他们的影响力在各国是巨大的。所以,中国在钢琴作品的选择上是不能忽视德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德国的钢琴音乐也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法国钢琴音乐相对于俄罗斯、德国钢琴音乐而言影响面相对要弱。这主要是法国钢琴音乐素以个性鲜明、风格独特,而独树一帜。对它的风格把握更是一件难事。但是法国钢琴音乐的独特贡献在音乐的历史上是绝不能被轻视的。法国的钢琴音乐作品作为钢琴音乐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不能被忽视,今天这里来谈法国钢琴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科尔托就是提醒人们,在当今的钢琴教学及演奏中,法国钢琴作品及其钢琴学派应当具有与之相匹配的地位。

二、法国钢琴学派的形成及其特征

法国也是欧洲音乐摇篮之一,法国钢琴艺术应追溯到巴洛克时期,其中两位伟大的作曲家,拉莫和库泊兰开辟了法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新领域。涌现出了弗朗克、圣桑、福雷、德彪西、拉威尔、梅西安等著名音乐家。巴洛克时期的两位作曲家(拉莫、库泊兰)为法国钢琴艺术在巴洛克时期取得了应有的地位,不仅在当时而且对后来法钢琴艺术的发展影响巨大。尤其是库泊兰他开创了一种洛可可风格成为一种划时代的特色,影响深远。进入19世纪法国音乐家以大胆探索的精神更是将法国音乐创作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他们的探索精神以及法兰西民族独有的浪漫主义气质使他们的音乐有别于德奥音乐,完全自成体系。浪漫主义的盛行造就了这样的作曲家。印象主义的兴起又为法国的钢琴艺术增添了新的光彩,尤其德彪西的音乐创作更使法国的钢琴艺术进入了一个接近于巅峰的临界点。德彪西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为法国的音乐走向世界做出了任何人都无法达到的境地。他开辟的印象主义音乐,将“音”“画”互映,拓展了音乐的表现手段。德彪西的钢琴音乐创作为法国钢琴学派在世界上争取到的应有的地位,并形成独特的创作技法。而钢琴这件乐器又特别适合于印象主义音乐创作,创作技法的运用。而德彪西的钢琴音乐的演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德奥钢琴演奏为主的各流派的演奏技术。这也为法国钢琴学派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先天条件。

法国钢琴学派体现了以下主要的几个特征:(一)在音乐表现上注重于其他艺术的影响,如法国的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深刻挖掘音乐的表现的内涵与演奏技术的关联性,力争找到一个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提升钢琴表现的创新。(二)法语有优美动听、清楚悦耳、准确生动、严谨细腻。受此影响法国钢琴学派的演奏也强调对音乐的精致至甄至精,精雕细刻富于想象的特点。每个音的处理都与整体的音乐表现密切相关,从而使它的演奏效果层次分明,形象生动,风格独特。(三)在作品的整体结构的处理上强调均衡,在均衡的前提下赋予演奏者更多的自由度,尤其是节奏、力度的处理更是需要赋予演奏者以二度创作的主观能动性。法国钢琴学派正是借助了法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作曲家的作品所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演奏风格以及演奏技术。美国的著名音乐评论家哈罗德·C·勋伯格对法国钢琴学派做了形象生动的特征描述,他说从卡尔克布雷纳起到赫茨,法国钢琴家都是演奏技能精湛的艺术能手,流畅、清晰、明亮已经成为法国钢琴学派的血统和总体特质。法国钢琴学派的发展历程中,有两个人物是不得不提的。一个是玛格丽特·隆,另一位是阿尔弗雷德·科尔托。

三、法国钢琴学派重要代表人物的贡献及其影响

玛格丽特·隆是20世纪法国钢琴家及钢琴教育家。她把她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法国钢琴艺术。也为法国钢琴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既是一位传承法国演奏传统的创始人,也是一位法国现代音乐的权威解释者。在一生演奏和教学生涯中,她对现代钢琴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影响深远,为法国钢琴学派的建立功不可没。她科班出身于巴黎音乐学院,也曾任教于巴黎音乐学院。而她生活的时代正是法国印象主义鼎盛时期,并且与法国的印象主义代表作曲家德彪西、拉威尔和福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也为她演奏印象主义音乐获得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她的手指经过严格的训练,技术极好,弹得清晰快速而又准确,演奏优雅精致、精细含蓄而又很有魄力,把声音弹得晶莹澄澈。她先后首演了作曲家德彪西的《钢琴与乐队幻想曲》以及拉威尔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库泊兰墓志铭》组曲等。通过她的演奏向人们展示了法国印象主义钢琴的独特魅力。她还撰写了三本指导钢琴演奏的理论书籍:《和德彪西在钢琴旁》《和福雷在钢琴旁》《和拉威尔在钢琴旁》。为法国钢琴学派的演奏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甚至成为了理论性的权威之作。玛格丽特·隆在法国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她的钢琴演奏和教学,她的人格魅力更是受到了广泛的赞誉。纳粹德国占领法国之后,玛格丽特·隆做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行动,坚决于纳粹不合作,体现了一个艺术家所具有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也受到了法国人民的敬重。1943年,玛格丽特·隆创办了具有国际性的玛格丽特·隆—雅克·蒂博(巴黎)国际钢琴比赛。这一比赛直至今日在国际上有着重要的影响。著名钢琴家弗朗索瓦和西科里尼都在这个比赛中获奖。1981年,我国少年李坚在巴黎参加了这个比赛,并荣获大奖,因此玛格丽特·隆被中国音乐界关注。

法国钢琴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科尔托,这是一位出生在瑞士的法国钢琴家。从幼年时期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直至担任巴黎音乐学院教授与钢琴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科尔托成为了红极一时的人物,1905年起,他与小提琴家蒂博和大提琴家卡萨尔斯共同组成了一个室内乐三重奏小组,演出遍布欧洲。把室内乐带入了法国音乐的前沿。他还是一个很好的指挥,曾组织并参加了大量的音乐会演出,提高了自己的声誉的同时也将室内乐音乐艺术带入了一个新的境地。科尔托是肖邦作品诠释的权威,他几乎演奏了肖邦的所有作品,成为了肖邦钢琴音乐作品的最优秀的演奏家。科尔托的钢琴演奏具有强烈的歌唱性,流畅、炙热,个性鲜明,具有强烈的歌唱性。与俄罗斯钢琴家鲁宾斯坦相比他的演奏更为柔和又不失刚劲,更显俊美。与玛格丽特·隆演奏相比,他们属于同时代人,但演奏风格差异很大。玛格丽特·隆演奏感情含蓄而科尔托的音乐则个性积极开放。但从教学角度来讲,科尔托对法国的钢琴学派影响更深、更远。这是因为科尔托长期从事教学活动,并亲自开办一所鋼琴学校。在传授钢琴技艺的同时也传授了钢琴教育的理念,并培养了新一代的法国钢琴家里帕蒂、哈斯基尔、弗朗索瓦等。他所编订的肖邦钢琴作品集现已成为法国的钢琴教学中最有影响的版本。他所编写的肖邦钢琴练习曲,强调乐曲的整体把握和细节的处理相结合的理念。用他丰富的艺术实践和理论功底为《肖邦钢琴练习曲》在艺术上和技术上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所强调的分解练习、变节奏练习、移调练习、单音变八度练习、力度变化练习、指法变化练习、轮指练习、震音练习、和弦练习以及琶音练习都和这些乐曲的艺术表现、风格把握和技术的要求相统一。前奏曲是肖邦对钢琴音乐体裁的一个贡献,这种最早依附于赋格、器乐前奏成为独立的音乐体裁。是肖邦音乐艺术灵气的重要载体,肖邦共写有24首前奏曲构成了肖邦的前奏曲集。将24首前奏曲镶嵌在24个大小调中是无标题的乐曲。科尔托将24首无标题前奏曲改为有标题的前奏曲,并诗情画意地对肖邦前奏曲进行了权威式的诠释。如第八首升f小调——大雪纷飞,狂风怒嚎:但在我悲伤的心中,有着更猛烈的风暴、第十四首降e小调——暴风骤雨下的大海;第十九首降E大调——如果我有双翼;亲爱的,我会飞到你身旁。除此之外科尔托还将肖邦的前奏曲拆分为三组技术型的练习方式:第一种,动机型的练习方式,其中包括第1、6、8、12、16五首。第二种从音型式的练习方式,有第2、5、14、19、21共五首。第三种节奏型的练习方式有第3、11、23、24共四首。这也是科尔托对肖邦前奏曲技术内涵挖掘的具体呈现,为解决肖邦钢琴演奏技术的难点找到了破解的方案。由科尔托总结自己钢琴教学和演奏实践所获得的精简钢琴技术训练的权威之作《钢琴演奏技术的合理原则》一书是科尔托钢琴教学理念的最好诠释,也标志着法国钢琴学派独立性的标志之一。许多国家的钢琴教学都或多或少的将其用作教材或者辅助教材并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钢琴演奏技术的合理原则》在中国是1985年由留法钢琴家洪士銈编译,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因此受到了中国钢琴界的关注。其实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928年。早在1954年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就曾选用部分练习作为学生提高技术训练的辅助性教材。在整曲技术性的训练中,他将钢琴演奏技术分成了五种类别:手指的独立、平均与灵活;音阶与琶音技术;双音和复调技术;伸张技术;手腕的技术——和弦的弹奏,成为了法国钢琴教学的一大特点。

四、结语

法国钢琴学派在世界钢琴发展历程上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中国虽然与俄罗斯钢琴学派、德奥钢琴学派等相比影响要弱,这是有诸多原因造成的,但绝不能就此忽视他的存在和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钢琴创作和教学越来越走向了多元化,更多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作品都成为了我国钢琴教学研究的对象。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钢琴音乐作品也越来越重视多元性的融合。从目前作曲家创作出的作品来看,这些作品仅从某种学派的演奏技术已无法完成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表现需求。将多种钢琴演奏技术整合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演奏技术体系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法国钢琴学派必将为这个体系的建立做出其他流派所不能够提供的帮助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科尔托著.钢琴技术的合理原则[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8月第一版.

[2]科尔托编著.肖邦前奏曲演奏指南[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第一版.

[3]科尔托编著.肖邦练习曲演奏指南[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第一版.

[4]郑兴三.20世纪世界钢琴学派的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5]刘孙栋.勤练不辍的钢琴家——让·艾福兰·巴维访谈录[J].钢琴艺术,2010(07):10-14.

[6]吴源渊.法国钢琴演奏艺术史[J].钢琴艺术,2011(04):32-36.

[7]A·阿列克谢耶夫,谌国璋.二十世纪的法国钢琴艺术(续一)[J].交响.西安音院学报,1985(02):49-58.

[8]科尔托著.肖邦作品—肖邦练习曲十二首[M].周薇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

[9]科尔托著.肖邦作品—肖邦练习曲十二首[M].周薇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

[10]洪士銈编著.外国著名钢琴家词典[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

[11]哈罗德·C·勋伯格.伟大的钢琴家[M].纽约:西蒙与舒斯

特出版公司,1987年:290.

猜你喜欢
演奏风格
钢琴演奏技术的形态学分析
关于中国钢琴改编曲演奏风格的几点思考
浅析《莲花谣》的演奏风格与技巧掌握
浅析《莲花谣》的演奏风格与技巧掌握
圣桑《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风格特征及演奏版本的比较研究
浅谈小号的演奏风格
浅析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比较
试析《二泉映月》的特点及其演奏风格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