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卢頔
摘 要: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至今仍然受到千家万户的喜爱与追崇,无论从业余演奏者还是专业演奏家们,都见证了这件流传了三千多年的古老乐器的发展与革新,笔者是想通过《莲花谣》这首作品从演奏风格、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等方面的浅析,对古筝传承不断发展的今天尽一份微薄之力,为新生一代的演奏家们提供丰富的学习和研究资料。
关键词: 《莲花谣》;演奏风格;技巧及表现手法;独特音色
1 作品风格
1.1 作品结构简述
王建民先生于1995年创作了《莲花谣》这首作品,诗情画意的旋律给听众描绘一副飘飘何所似、风起舞动时、优美多姿、不骄不躁、百折不屈的莲花图。作曲家分别通过慢板、快板、急板、广板四个段落,突显莲花的高贵气质,深深地表达了对莲花的偏爱之情。这首作品主题鲜明,风格特异,在创作手法上做了大胆的创新,为今后民族音乐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宝贵资料。
全曲的引子重复了很多相同的节奏型,所以在演奏的同时可以酌情处理,每一次都进行了由弱到强的层层推进,两句成为对比,有了这些铺垫最后突出了强音。从引子的总体看笔者理解为作者首先想表现的还是主题,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气质。
展姿部分由慢板构成,这一段主要在于两手之间的配合,左手都是重复的单音演奏,节奏都是后半拍,强调右手的旋律。之后,左右手的调整互换,旋律在左手,伴奏在右手,但右手六连音的练习开始还是会有些吃力的。
小快板部分作者是想表达莲花被清风拂过翩翩起舞多姿多彩的画面,在技术、节奏上应该不存在太多的困难,结尾处出现了三连音的反复,最终推出扫摇渲染气氛。同时也给人呈现出一副娇滴滴绽放、晶莹剔透的莲花图。
急板段采用复调的创作手法。大量的摇指与大篇幅的右手扫摇及左手的八度抓形成复调,后紧接左右手交替的琶音演奏和弦,接着又是重复的八度音,每一遍处理的还是有所不同,酷似劳动号子。在很多不协和和弦的连续演奏中作曲家巧妙的将调式进行了转换,从听觉上讲音响效果反差还是比较大的,色彩感对比很强烈。顺理成章的延伸到了广板,这种创作思路是很独特的。
结尾段是赞颂地广板,主要是抒情段落,右手的摇指突出旋律,左手的三连音打破了节奏型处理。最后和第一段呼应,相反右手是伴奏单音,则左手是旋律,是重复的泛音。歌颂莲花争奇斗艳,百折不败的品质,体现人们面对盛开得如此之短暂的莲花而感到怜惜。
1.2 作品创作特点
节奏节拍不规整的律动。对于古筝这件乐器在传统音乐创作当中几乎看不到复杂拍子出现,但《莲花谣》这首作品开拓了以往规规矩矩方正节奏的特点,这种主流已经在当时慢慢有所延伸了,这种复杂多变的节奏节拍对作品表达主题更为鲜明,作曲家既保留了传统音乐中的创作特点,又对新作品创作节奏进行了改革。这种单拍子与复拍子强弱对比的完美结合,使作品更具灵动,旋律更為舒展,节奏更有动感,这是有史以来独有的,这种律动方式在后来的作品创作中被借鉴,比较仅有一种节奏节拍的作品创作显为成熟,在大型舞台演奏这首作品更有说服力。
这首作品不仅在节奏节拍有创新,而且在定弦方面也有很大突破。创新了传统的五声调式定弦,改用移筝码的方法转调,将个别作品中有需要的变化音插入其中排成新的音阶,这样就减少了很多左手通过压弦方式来完成的音,避免造成音准的误差。传统的五声音阶加入不协和的特性音,调式的不停转换,这是这首作品创作的精妙之处。对乐曲的风格、韵味及技巧、表现力的发挥、创作手法的运用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2 独特音色及表现手法
2.1 作品中的独特音色
当今,古筝独特的音色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受到广泛的传播与学习,音域、表现手法比其他乐器更具有优势,《莲花谣》这首作品作曲家恰恰抓住这件乐器的优势,创作更为随意,更为精心,不受其局限。通用演奏家们人工定弦,产生新调式,拓展了传统民族音乐的道路,大胆运用西方现代作曲方式,作品风格的改变,特性音的插入,音色更为特异,给听众以另类的新鲜感。
古筝这件乐器的优势可以演奏和声与和弦,作曲家在创作这首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对双音及多音的大量运用,演奏出和音的多重效果,这种音响演奏出来会使乐曲效果丰富多彩,变化多样,与传统和声音响相比表达更为丰富。
这首作品在演奏技巧上对音色的改变也有所突破,通过很多非常规的演奏技巧演奏出来的音色也是比较特别的,这是在当时的作品创作中有所革新的,音响效果比以往丰富很多。筝码左侧这种非乐音的音色运用到乐曲中,没有具体的音高,用来渲染作品烘托作品主题,形成敲击的音色音响,这首作品中运用琴码左侧演奏区域样式繁多,视听中充分增添了许多色彩。由此可见,这首作品的创新手法及独特的不协和音色效果对民族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使民族音乐走出中国乃至奔向全世界。
2.2 作品表现手法
《莲花谣》这首作品的慢板段中采用右手作为主要旋律音型,则左手选择了固定音穿插其中作为伴奏音型,后半段相反,右手采用六连音作为伴奏,则左手作为主旋律,这种对比的创作手法是比较有特色的,通过伴奏与旋律音型的交织结合,体现出作品创作的精巧,在左手的演奏时打破了常规的4/4拍及六连音的节奏,这种表现手法更形象地表达了主题,深刻表现出了作曲家对莲花的怜爱之情。
在小快板段结尾处出现了散板段,左右手分别在琴弦两侧进行刮奏处理,我在演奏时由弱渐强反复了三次,也可酌情处理。紧接着用左手手掌左右来回抹弦,发出嘶嘶的声响效果,这些都是推动乐曲达到高潮渲染气氛的创作及表现手法,深化了主题内容形象表现了莲花争奇斗艳、不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3 作品中演奏技巧的掌握
左手演奏旋律,右手作为伴奏的技巧,在舒展地慢板段中体现得非常鲜明。其中,左手演奏旋律,右手演奏六连音。大量运用左手小指进行演奏,这种演奏方式不常见,通过这首作品的练习对很多不常见的指法帮助极大,小指的灵活性远同于其他各指,快速的小关节运动演奏可以提高速度,画面感也是非常强烈的。另外,六连音在演奏的过程中,打破常规的节奏进行演奏较为特别。
在演奏快板时,是在传统弹奏法的基础上,加强了各手指的独立性,更加充分地发挥了每一个弹弦手指的作用,加深了手指演奏的准确性,使古筝演奏技术技巧更加完善,并且运用小勾搭及四指分指演奏居多。
在4/5拍与3/4拍相互替换时,右手虽然演奏两个音,但其实有一个音在变化,另外一个音是不变的,在练习过程中,须多注意。全曲的结尾处出现许多右手演奏的泛音,这是我们少有的,其方法与左手演奏泛音是相似的。作品主题前后呼应,更能看出作曲家对这首作品中莲花的偏爱之情。
总之,《莲花谣》这首作品至今仍被演奏家们在大型音乐会及比赛中演奏,可见其位较为重要,只有深入了解这首作品,才能更好地演奏出精彩的作品。
4 结语
笔者对《莲花谣》这首作品从音乐风格、创作手法及演奏技巧等方面分别做了介绍,《莲花谣》这首作品至今在各大舞台上仍然得以继续被演奏,主要是作曲家对其创作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西方创作手法的结合,使听众从音乐中加深了感情,通过音乐的诠释展现及聆听后的感情激发,相互交融,产生共鸣。提高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音乐素养,提高文化素养,加强对乐曲的鉴赏能力、感受能力及审美能力。《莲花谣》这首作品从创作思路、演奏风格、演奏技巧等等方面,打破传统乐曲创作局限,为后期创作的新作品做了很好的铺垫,对我们新生一代演奏家们演奏现当代作品的帮助是极大的,我们都有义务对民族音乐有所保存及珍藏,更好地将民族音乐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