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伟是平山县首批“新型职业农民”,也是返乡自主创业的有志青年。我去平山清泉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采访他时,他正在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前接待一大批从省城来定货的客户。等把这些人安顿好,王晓伟冲我抱歉地一笑说:“对不起,这些日子每天都有人来谈业务,大棚里的西红柿刚开花,早就被人预定了。”
谈起当初回乡自主创业的动机,王晓伟的目光转向远处重重叠叠的大山,深沉地说:“小时候舅舅带我在石家庄看过一次电影,名字忘了,只记得是讲述一个飞行员的故事。从那时起我的心就飞了,一心想飞出大山,再也不回来。我最初的梦想是当飞行员,为了这个目标我拼命学习,各科成绩都很优秀。”
王晓伟高中毕业那年终于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国家招收飞行员,他去应试,各项科目顺利过关,他被选上了。深山沟里出了一个飞行员,这在周围十里八村都是引以为豪的事情。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梦想还没展开飞翔的翅膀,就被摔了个粉碎。上岗体检时说他牙缝有点宽,当飞行员有危险,当即被退了回来。
年轻的王晓伟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回到家郁郁寡欢,萎靡不振。父母劝他到高中复读,准备来年再考大学。亲戚朋友们也说,凭你的聪明才智,再复习一年考大学肯定没问题。王晓伟说什么也不肯去复读,怕老师同学见面问他怎么被退回来了。他不想出门,不愿见人,一个人整天钻在屋里发呆,谁跟他说话也嫌烦。母亲害怕了,说这可咋办啊?再这样闷下去说不定会得病。
王晓伟有个表哥在北京一家汽车配件厂工作,回村后听说此事,对晓伟父亲说,这孩子既然不愿再上学,让他跟我到北京打工吧,换个环境心情也许会好起来。王晓伟父亲觉得这倒是个办法,回家跟儿子商量,他欣然同意。
王晓伟跟表哥去北京打工,遇到了本村姑娘韩红红。红红在厂里打工已一年有余,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处处对他关心照顾。这姑娘漂亮能干,温柔体贴,和王晓伟又是同龄,两人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韩红红了解了王晓伟的心结,耐心开导劝慰,说人生在世,哪能样样事都随心所愿。不能当飞行员也没啥,像你这么聪明的人,还愁找不到施展才能的地方。咱们都还年轻,以后的日子长着呢,得快快乐乐过日子。你整天愁眉苦脸,自己不开心,别人看着你也不顺眼,和周围人处不好关系,生存环境会越来越糟糕。我们出来打工本来就够辛苦了,何必还跟自己较劲。
韩红红苦口婆心的开导,终于让王晓伟走出了阴影。心结打开以后,他像是换了个人,工作积极主动,做事认真负责,还很喜欢帮助别人。他的努力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从班长到车间组长,再到质检部部长,一路顺风,同时也收获了甜蜜的爱情。
2004年春天,恋爱两年的王晓伟和韩红红结了婚,到年底有了爱情的结晶。妻子回老家生下儿子六个月,带着孩子和婆婆从老家返回北京。他们在郊外租了一间民房,老人看着孩子,小两口继续在厂里打工。
王晓伟母亲从来没有离开过大山,在北京觉得处处不习惯,更惦记老伴儿在家没人照顾,怕他一个人不按时吃饭闹出毛病。还有家里的鸡啊、猪啊、猫啊、狗啊,也怕粗心的老伴儿管不好丢失。白天思虑太多,晚上总是失眠,身体逐渐消瘦。在家挺硬朗的身体,到北京后总是毛病不断,不是头痛,就是胃里难受,要不就是心脏不舒服。夜里经常做噩梦,一会儿梦到家里失火了,一会儿又是老伴儿病倒了。老人越来越心神不安,想回去又舍不下小孙子。实在没有办法,孩子刚满九个月就断了奶,被老人带回老家抚养。
小两口和幼儿两地分居,就像把心撕成了两半。红红想念孩子,整天泪眼婆娑。每天晚上都要往老家打好长时间电话,详细询问孩子的情况。这期间厂子要搬迁到南方,夫妻俩觉得那边路途遥远,回家更不方便,又到北京另一家公司打工。
这家公司的老板对王晓伟很赏识,让他做了销售部经理。王晓伟工作顺风顺水,心却越来越没有着落,他觉得城市再大,也不是自个的家。看着城里的年轻父母带着孩子到公园和游乐场玩耍的幸福场面,就会格外思念儿子。他的内心越来越不安。
妻子怀二胎临产时回了老家,王晓伟独自留在北京,更觉得孤独苦闷。他太想家了,想父母妻儿,想那个生他养他的小山村,想一家三代生活在一起该是多么温馨幸福!可家乡太穷了,全村户籍人口四百多人,实际上在农村生活的不足五十个,年轻人都进城去打工,自己要是回村能干成什么呢?
机遇是为有心人准备的。王晓伟正愁回家乡创业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在一次跑业务途中突然发现北京郊外有一片蔬菜大棚,旁边的墙上还写着一行广告词:无土栽培有机蔬菜基地。他很好奇,无土怎么栽培蔬菜呢?到基地一了解才知道,所谓无土栽培,就是用锯末和人畜粪便、炉渣等可再生废弃物,经过高温发酵后制作成土壤,放在用砖垒砌的池子里种植各种大棚蔬菜。
这发现让王晓伟怦然心动。这项目太好了,不需要占用好的耕地,在老家的荒山荒坡上可以大面积推广。山区的羊粪、猪粪、鸡粪、牛粪和农作物秸秆很多,砖窑上的炉灰渣也不缺,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还可以减少对农村环境的污染。要是能在家乡的山坡上实验成功,不仅能让乡亲们一年四季吃上新鲜的绿色蔬菜,还能带动周围村庄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多好的事啊!他迫不及待地问基地负责人,能不能到这儿学技术。负责人看他急切的样子,爽快地答应了。
王晓伟兴奋得不得了,回到厂里马上找领导请求辞职。厂长不解地问,你在这里干得好好的,为啥突然要辞职,是嫌工资低?还是有对我不满意的地方?只要你提出来,我们都可以商量。王晓伟说都不是,就是想回家乡干点儿事,想让我们的穷山沟能尽快富裕起来。廠领导虽有些不舍,但听他谈完想法,知道他决心已定,只能勉强答应。说年轻人想回家乡创业是好事,要是遇到啥难处,随时可以再回来。
王晓伟从厂领导办公室出来,马上给父亲打电话,要他来北京一起学习无土栽培技术。父亲得知他已辞职有些着急,说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也不跟家里商量商量就做决定了?打工每个月几千块钱能拿到手,创业好比坐上没底的船,稍遇点风浪就有可能呛了水。你说的这个无土栽培大棚蔬菜,人家北京是在大平原种植,在咱这大山沟能行吗?山坡上怎么建蔬菜大棚,要是发大水还不得冲个血本无归?闹不好会把你们这些年辛辛苦苦打工挣来的家底全赔进去。
王晓伟对父亲说,我和红红在北京打工都快十年了。都说三十而立,我今年都二十九岁了,马上就是两个孩子的爸爸,总不能一辈子在外漂泊着当打工族吧?你们越来越上岁数,孩子还小,一家人总这样两地分居心太累了,就是攒几个钱也是有数的。要是在咱山村里能找到致富门路,不光咱一家老小能过上团团圆圆的日子,也能让乡亲们跟着沾沾光,还能把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吸引回去。只有这样,咱山村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面貌,让乡亲们都过上好光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瞻前顾后怎么能干大事?再说了,咱山里的资源那么丰富,只要学会技术,肯定能做好的。你要相信我的判断能力。
父亲终于被他说服了,第二天坐火车赶到北京。父子俩在这里学习了几个月,掌握了无土栽培的基本技术,回村后马上筹备建蔬菜大棚之事。王晓伟负责联系采购建大棚的物品,父亲带领全家人收集农家肥自造土壤。第一个实验性的蔬菜大棚终于建起来了。老天爷也像要给王晓伟以激励,这一年风调雨顺,大棚里的各种蔬菜长势非常好。紫皮茄子像排球一样大,碧绿的豆角有三尺多长,黄瓜又脆又甜,西红柿沙面沙面的比水果还好吃。
山里人冬春两季从来没吃过新鲜蔬菜,现在看到大棚里长出这么好的绿色蔬菜,稀罕极了,都想尝尝鲜。山上大棚的蔬菜日照时间长,又没有使用化肥农药,口感好,味道纯,只要一品尝就把胃口给吊起来了。村里人很兴奋,像讲传奇故事一样讲给亲戚朋友听。一传十,十传百,外村人也纷纷来参观,看到这么水灵的蔬菜都想买回去尝尝鲜,就这样,一大棚蔬菜很快被抢购一空。
第一次实践的成功,让王晓伟的思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他和父亲算了一笔经济账,按当时的价钱,建一个蔬菜大棚需要人民币八万元,使用寿命十年,一个蔬菜大棚每年产量一万斤,按菜价和产量,两年即可收回成本,第三年就是盈利。这一算王晓伟信心大增,觉得这事能往大里干。父亲的疑虑也消除了,夸儿子比自己有经营头脑。
要发展首先得解決场地问题,建一个蔬菜大棚需要占地一亩半左右,这在山区不是个小数目。王晓伟想,要是采取让村民用荒山荒坡入股的方式成立起蔬菜种植合作社,不仅能妥善解决场地问题,还能把无土栽培技术推广开来,更重要的是能带领乡亲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想法很快得到村委会和乡亲们的积极响应。土地承包到户后,年轻人大都出去打工,老人孩子种自家那点菜地都很吃力,哪有本事开发荒山?所以,承包到各户的荒山荒坡多年来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有的人家在山坡上开垦出一片地撒点种子,也是望天收,遇到好年景,能收十斤八斤干瘪的粮食就不错了。要是遇到大旱之年,连种子都收不回来。用闲置的荒山荒坡入股,这对老百姓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谁能不乐意呢?
场地问题解决后,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2011年夏天,以王晓伟为法人代表的“平山清泉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与此同时,石家庄第一家“山区无土栽培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也正式挂牌。
蔬菜基地建设需要租用大型机械,在荒山荒坡开垦出一层层梯田,这是特别能花钱的事。由于当时资金不充裕,王晓伟决定采取“滚雪球”的方式,先开垦出够建3个大棚的梯田,在实践中摸索经验,逐步扩展。实践证明,这是最稳妥的方式。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资金的不断积累,到今年为止,他们已在荒草萋萋的山坡上开垦出300余亩梯田,建起20个用钢管做支架的高标准塑料蔬菜大棚。
山区空气清新,山坡上阳光充足,利用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用经过高温消毒处理的特制有机土壤种上西红柿、黄瓜、茄子、豆角、彩椒、塔菜、草莓、西瓜等果蔬,从几公里外的山涧引来清凌凌的山泉水灌溉。在这种没有任何污染的环境里生长出的蔬菜瓜果,口感好、品质优,很受客户的欢迎。
王晓伟靠优质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打开了销售市场,让无土栽培绿色蔬菜从深山革命老区走进了大城市。谈到创业的艰辛,王晓伟淡淡一笑说,创业哪有不艰辛的?一咬牙就过来了。
是啊,有梦想就能飞翔,想飞翔就得练就承受狂风暴雨的翅膀。在事业发展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资金缺、贷款难、连阴天、暴雨、雪灾等等各种困难和不测。有一年连降多日暴雨,三个蔬菜大棚被冲毁,拆旧建新,耽误两年种植,损失百余万。自然灾害没有把王晓伟击垮,他心里始终有个坚定的信念,只要选准目标,坚持做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王晓伟说,做农业和搞工业不一样,不能贪大求洋,要以市场为主导,按需生产,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稳步发展。目前他的20个无土栽培大棚,年产有机蔬菜20万斤,仍然供不应求。好多石家庄的客户为吃到放心菜,干脆采取提前下订单的方式,大棚里刚栽下的蔬菜就被预定了,客户定期来采摘。这种直采直销的生产方式,既保证了有机蔬菜的成熟度,也能保证客户吃上最新鲜的绿色蔬菜。
谈到这个话题,王晓伟很自豪地说,过去我们把蔬菜送进城市找市场,现在城里人成群结队找上门来订货。这种角色的转变,给了我们向更高目标飞翔的信心,也拓宽了未来基地建设的思路。为满足越来越多的客户需求,下一步我们合作社还准备建无土栽培现代农业观光厅、有机蔬菜种植园和瓜果采摘园,还要建休闲农业观光带,同时也要拓宽互联网平台,让更多人及时了解到这里的情况。此外,我们还要在石家庄推广家庭阳台有机土小菜园。现在不少城里人喜欢在阳台上种植蔬菜,既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能随时吃上新鲜的放心菜。这个市场有很大的潜力,也为我们把有机土产业做大提供了发展空间。
1982年出生的王晓伟回乡自主创业已近十年,他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带领全村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还解决了周围村庄不少留守妇女和老人的就业问题。一个在这儿打工的王姓女人告诉我,她是山那边村里的,今年64岁了,已经在这干了好几年。有吃有喝还有钱挣,大伙在一起干活儿也很开心,这样的好事上哪儿找去。
趁王晓伟去接待客户的空隙,他母亲从书橱里搬出一摞子证书,悄悄对我说,你看看这些东西用得着不?看完我得赶紧收起来,要不晓伟又该说我“显摆”了。
我好奇地问:“晓伟为啥不让你‘显摆呢?”
她自豪地笑着说:“这孩子不爱张扬。他说这些荣誉是组织上拿小鞭子赶着咱往前走哩,咱只有把事干好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才能对得起大家的期望。”
我翻看着这些证书,从中了解到,王晓伟这些年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各级组织的褒扬。2015年他被共青团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还被评为河北省平山县首批“新型职业农民”。他的“西柏坡山区‘无土栽培——有机蔬菜”项目,在中国(河北)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中获得“十佳创业奖”。这一串闪光的荣誉背后,渗透着他多少心血和汗水,蕴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只有王晓伟心里最清楚。
王晓伟没有上过大学,却在社会大学里成长成才,被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聘为“大学生个人成长导师”,成为青年学子们的学习榜样。他没有实现当飞行员在祖国蓝天翱翔的梦想,却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实现了青春的理想。
采访结束返程之时,我走到山脚下,回头仰望高高的山岭,看着那一片在阳光映照下闪闪发光的蔬菜大棚,想着大棚里生机勃勃的各种蔬菜,还有王晓伟那深沉的目光,心里突然冒出一句话:这才是乡村振兴的希望!
(周喜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全国优秀青年文艺家、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30余项。出版八卷本《周喜俊文集》,著有《辣椒嫂》《沃野寻芳》等著作13部。长篇电视剧《当家的女人》、长篇小说《当家的男人》《我的幸福谁当家》,称为“当家系列”三部曲。)
编辑:耿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