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
摘 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塑造,必须紧密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文化底蕴及办学特色,着力突出职业性、行业性、地域化和企业化等特点。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坚持历史传承和改革创新相结合,凝练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简称“学校精神与一训三风”),为职业院校大学精神的塑造,提供了一定经验。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精神 塑造 释义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8(a)-0180-02
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重要基地的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内容,是校园文化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为更好地总结提炼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与传承,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的爱校情结,凝聚人心,形成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行为导向,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围绕交通类院校文化特色、区域发展趋势、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等特征,结合学校自身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及文化底蕴,凝练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精神与一训三风”,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1 学校精神:水韵
释义:学校一直位居“江之滨,湖之畔”,与水结缘。“水韵”契合了学校“因水而生、依水而建、寄水而兴”的“水运”历史沿革;体现了学校办学历史进程中“奋斗、开拓、执着、担当、包容、奉献”的精神品质;彰显了学校在新的时代不断超越、勇争上游的目标追求。
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人才培养等社会服务的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职业精神涵養,是学校群体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学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6个方面的水韵特征,也正是学校历代广大教职工精神品格的真实体现。
1.1 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
水,不僵化,不呆板,不偏执,不拘束,汇聚成江海,浩浩淼淼;乘风起波浪,轰轰烈烈。学校从原长江航运管理局1953年初创办长航干部训练班,1955年成立长航河运技工学校,到2003年合并组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经历多次的分分合合,发展历经曲折。在65年的办学实践中,一代又一代的武交院人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
1.2 奔流到海的开拓精神
万里长江,多少阻隔,多少诱惑,东流入海的意志不曾动摇,雄浑豪迈的步伐不曾停歇,信念执着,追求不懈。学校依托交通而生,伴随交通成长,合并组建后,坚持“就业导向,服务交通,面向湖北,特色立校”的办学思想,凝心聚力,克难奋进,抢抓机遇,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跨越发展。在65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内涵建设为中心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新的时代,学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主线,以实施“五大工程”为重点,登高望远、居安思危、敢于变革、勇于创新,提出“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定位准确、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社会承认度高和国际合作影响大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目标,体现了学校不断努力、不断开拓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前进路上,学校继往开来,义无反顾。
1.3 滴水穿石的执着精神
一滴水,既小且弱,对付顽石,宁可粉身碎骨。它在牺牲的瞬间,虽然未能看见自身的价值和成果,但其价值和成果体现在无数水滴前仆后继的粉身碎骨之时,体现在终于穿石的成功之中。喻之于人,是一种前仆后继、勇于牺牲的人格完美体现;喻之于事,则是以柔克刚、以弱制强的辩证法原理成功显示。“滴水穿石”是执着进取的集中体现。水积不厚则无以载大舟,水以它顽强拼搏的气势,一路关山层叠,百转千回,凭着“万折必东”的坚定意志,逐渐形成浩浩江河、滔滔湖泊,最终汇入海洋形成汹涌澎湃、深沉博大的浩瀚之势,荡今涤古,激浊扬清。学校65年的办学历程,就是积学、积才、积势、积气的经历,经过积淀历练,才肩负起了“载大舟”的重任。
2 校训:自强不息 明志高远
释义:号召广大师生面对挑战,努力向上,永不松懈,展现出励精图治、发奋图强的精神风貌;倡导广大师生做人做事积极进取的精神品格和志存高远的理想抱负。
“自强不息,明志高远”的校训形成于2003年学校合并组建之初,经过十多年的传承,在广大师生中的知晓度较高,在社会及兄弟院校中的认识度较广,在学校品牌推介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赋予校训新内涵,正是学校尊重历史,继往开来的新定位、新举措。
3 校风:和谐 踏实 创新 卓越
释义:培育和形成全体师生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的拼搏意识、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努力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原有校风“严谨 务实 进取 创新”最初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2018年结合发展实际,学校对原有校风进行修订。
(1)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也是学校工作的终极追求。其要意是创造师生和谐、干群和谐、家校和谐、环境和谐,改革与发展的和谐,形成全体师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校园主体氛围。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营造和谐氛围、创建和谐校园。
(2)务实,强调真诚笃实,实事求是,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作风,反映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本准则,是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生成才的前提,也是学校重内涵、抓质量、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风尚的历史传承。在校园里,管理人员以说实话、办实事、创实业的精神,踏实创新,真抓实干;广大教师以踏实敬业、实事求是的态度,坚守教育教学主阵地;广大学子以踏实勤学、脚踏实地的态度努力学习。
(3)创新,强调与时俱进、除旧布新,与学校创办一流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一致。学校要不断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以新的体制和机制适应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要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自主创新的能力投身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战场;要全力以赴地推进人才培养机制的不断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4)卓越,追求卓越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学校创建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行动指南。围绕全国优质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和核心价值追求,学校构建卓越的教育体系,打造卓越的教育品牌,培养卓越的社会英才,引领卓越的人生发展,把学校建设和发展不断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4 教风:修身 笃志 匠心 仁爱
释义:要求全体教师“正师德,立师志,强师技,铸师魂”,争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回顾学校发展历史,特别是合并组建以来,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和强调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一直强调以下4个方面的要求。
(1)修身,正人先正己,教师须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和典范。要求全体教师一方面要有敬业精神。爱其业尽其力,尽其力成其事;另一方面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体现道德育人导向。
(2)笃志,坚守自己的志向,要求全体教师志存高远,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体现思想育人导向。
(3)匠心,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重拾“工匠精神”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也是每一个职教人不断思考的问题。培育“工匠精神”重在营造“工匠文化”,结合学校实际、职教特色和应有的社会效应,诠释出“匠心”灵魂本质——深厚的人文底蕴、专注的职业态度以及精湛的专业技能,体现知识育人导向。
(4)仁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教师需要用仁爱之心,真心诚意地去爱每一名学生,把学生当亲人,进一步形成育人动力,体现和谐育人导向。
5 学风:乐学 敏思 尚能 践行
释义:要求全体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尊崇技术技能,善于将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付诸实践。引导学生争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当代大学生。
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知、情、意、行等方面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校一直以来强化学风建设,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培养和形成以下4个方面的品质。
(1)乐学,就是要着力培养和形成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广大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
(2)敏思,是号召广大学生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探究、敢疑敢问、乐于创新。
(3)尚能,倡导广大学生注重掌握专业技术技能。
(4)踐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践行是治学、为人的最后阶段,是“学”“能”的最终落脚点,要求广大学生努力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精神与一训三风”,对于学校整体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指导作用。学校精神是校风形成的前提,校风是学校精神的外在体现;校风与校训是实然与应然的关系;校风是学校的作风、教风、学风的总和。整体内容既总结传承了学校的历史文脉和优良传统,又立足于时代精神和学校实际,涵盖了教育思想、科学精神、人文特征、时代特色等内容;上合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下启武交院人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从逻辑结构来看,学校精神是治学为人之根本,校训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理想信念,校风是目标境界和思想作风,教风是精神风貌和发展动力,学风是培养目标和有效途径。五者既各自独立成意,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形成凝聚人心、催人奋进、塑造形象的强大合力。
参考文献
[1] 鲍建青.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塑造[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53-56.
[2] 邓秀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精神培育的调查与研究[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1):87-91.
[3] 周玉凤.论新时代高职大学精神的重塑与培育[J].现代经济信息,2016(31):363-364.
[4] 鲍育育,沈诗怡.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精神校本化的培育路径[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