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恢复期站立时足底压力分布观察

2019-11-12 06:18:38许丹丹闫振壮曹伟伟夏晓昧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外展患侧比值

许丹丹,闫振壮,曹伟伟,夏晓昧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000)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疾患中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率为(100~300)/10万,存活者中 50%~70%患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平衡功能训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平衡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静态平衡又称为1级平衡。没有静态平衡的稳定,就没有动态平衡的发展,在康复治疗中平衡训练的原则中要求从静态平衡训练开始,逐步过渡到动态平衡[2]。坐位平衡训练改善之后,就要进行站立位平衡训练。此时患者足底承受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并直接影响平衡功能训练。因此,研究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站立时足底压力的分布情况,对于站立平衡1级的训练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该研究以2018年6月—2019年7月为研究时段,主要通过测量患者在赤足状态下静态站立时的足底压力分布,进一步了解偏瘫患者恢复期的足底负重情况,从而指导康复临床中的站立平衡训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患者40例,年龄36~75岁,脑卒中病程3~6个月、站立平衡1级、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期患者。进一步排除中枢神经瘫痪伴有重度痉挛者、精神紧张导致痉挛进一步加重者,对伴有高血压关心的患者在监督下进行。

1.2 研究方法

该研究让所有被纳入的患者接受静态足底压力分布测量。测量工具应用的是Footscan USB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韩国),规格型号:DC,FM-180227-1KR。测试过程中每位患者C赤足测量,双侧侧足底同时测量,采取健患足压力分布、患足前足与后足压力分布、健患足外展角等指标进行分析。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用于研究的结果数据。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使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该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足底压力

患者患侧的足底压力明显小于健侧足底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足外展角

患者患侧的足外展角偏大,明显大于健侧的足外展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健、患侧足底峰值压力及足外展角(±s)

表1 患者健、患侧足底峰值压力及足外展角(±s)

侧别 足底压力(%) 足外展角(°)患侧(n=40)健侧(n=40)t值P值44.17±6.97 55.81±6.98 5.28 0.001 11.469±7.11 6.57±6.69-4.29 0.001

2.3 前足压力

患者患侧的前足压力明显小于健侧前足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2.4 后足压力

患者患侧的后足压力明显小于健侧后足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2.5 前足压力/后足压力

患者患侧的前足压力/后足压力比值明显大于健侧该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健、患侧足底前后足压力及其比值(±s)

表2 患者健、患侧足底前后足压力及其比值(±s)

侧别 前足压力(%) 后足压力(%)前足压力/后足压力患侧(n=40)健侧(n=40)t值P值24.45±3.73 30.15±6.22 4.86 0.002 19.98±6.31 25.66±3.60 4.75 0.001 1.20±0.30 1.50±0.96-2.22 0.032

3 讨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后站立平衡1级的患者,其足以压力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由于患侧肢体肌力不足等原因,其负重能力必然小于健侧。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类患者并非完全或大部分靠健侧负重,从该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患侧足底压力占到了体重的(44.17±6.97)%左右。在足外展角方面,患者患侧的足外展角偏大,明显大于健侧的足外展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符合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的发现,偏瘫患者常呈现下肢外展外旋状态。

该研究的突出特点,在于对健侧和患侧足底的前足与后足压力分布比较。这个比较在近几年的文献中鲜有报道,所以具有实际临床意义。该研究发现,患者无论患侧还是健侧的前足压力明显小于健侧前足压力,后足压力也具有相同的结果,这与全足压力的区别具有相似性。在同一侧足的前后足压力比较我们发现,无论健侧还是患侧,前足的压力均略大于后足:患侧前足压力(24.45±3.73)%、后足压力(19.98±6.31)%,健侧前足压力(30.15±6.22)%、后足压力(25.66±3.60)%。该研究进一步对健患侧前后足压力比值进行计较,发现患者患侧的前足压力/后足压力比值明显大于健侧该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该研究的结果,我们进一步推测,偏瘫患者在进行站立平衡训练时,健侧全足、前足、后足负重均要稍大于患侧,无论前足还是后足,前足的负重均大于后足,且患侧的负重更倾向于前足。

有报道显示,随着新型传感技术的出现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偏瘫患者的足底压力研究也逐渐增多,足底压力可作为一种动态的、客观的健侧指标,为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估提供准确的、量化的数据,对康复训练及康复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3]。该研究运用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Footscan USB)分析了脑卒中后站立平衡1级患者足底的压力分布变化特点,因为足底压力测量在当今足部疾病诊断、步态研究和运动鞋设计等领域都已广泛应用,或许康复工作者可以尝试通过检测患者的足底压力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负重不均的问题,从而对此类患者进行中早期治疗[4]。此外,脑卒中后所致偏瘫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偏瘫侧下肢力量减弱,会导致患侧下肢肌力明显降低,降低身体协调性,最终患者可能会出现行走不稳,整个下肢生物力学的改变会导致这种情况进一步加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5-6]。

猜你喜欢
外展患侧比值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更 正
肱骨外展动作中肩袖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保健与生活(2019年3期)2019-08-01 06:33:08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河北遥感(2017年2期)2017-08-07 14:49:00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健康博览(2016年6期)2016-05-14 09:54:10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三角形的外展双叶形”的拓展与链接:由“枯井与宝剑”的故事说起
双电机比值联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