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2019-11-12 06:18:44李爱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负面妇产科下肢

李爱春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甘肃张掖 734000)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is,DVT)指的是深静脉腔内的血液因诸多因素发生凝结异常,进而静脉管腔被形成栓子阻塞最终使得血液回流发生障碍的疾病。患者一旦发病,如不及时进行诊断治疗,延误最佳治疗,则会出现脑栓塞、肺栓塞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危及患者生命。该疾病于下肢易发,也是妇产科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因早期特异性不明显容易出现误诊、漏诊进而延误治疗时机。据相关文献报道,盆腔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病情凶险[1]。因此妇产科术后,应加强干预此类疾病,同时还需预防并发症发生。本文为探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西栓形成的临床观察,选取该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纳的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7例进行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纳的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7例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为30~65 岁,平均年龄为(41.65±4.77)岁,手术类型:妇科手术20例,剖宫产18例。研究组患者年龄为31~62岁,平均年龄为(40.35±6.15)岁,手术类型:妇科手术25例,剖宫产1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伴有腹痛或剧烈疼痛,在小腿或股三角区存在明显压痛,皮肤呈暗红色,皮温提升[2];存在手术血栓形成倾向以及卧床床等相关危险因素;通过静脉造影等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纳入患者,符合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对所选用西药药物无过敏史。排除标准:未签署知情同意书;存在意识障碍,言语障碍或行为障碍患者;伴有其他严重的基础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术后给予患者250 mL氯化钠(0.9%)溶液混合尿激酶10~20 U,缓慢注射入静脉,一天两次,疗程3周。给予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2 次/d,10 d 1 个疗程;通过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一天两次,7 d1疗程。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川芎 30 g,桃仁 10 g,土鳖虫 15 g,红花 10 g,牛膝 30 g,地龙15 g,丹参25 g,鸡血藤30 g,益母草25 g。如患者表现痰浊阻络,添加半夏10 g,薏苡仁25 g,白术20 g,茯苓20 g以及15 g木瓜;如表现为气虚血瘀者,可加40~80 g黄芪;如为湿热瘀阻,可加蒲公英30 g,金银花 30 g,黄柏 15 g,赤小豆 15 g,败酱草 30 g,苍术 10 g。上述组方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辩证加减[3],1剂/d,早晚温服,使用水煎,持续服用2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以及负面情绪评分。负面情绪评分通过焦虑、抑郁评分量表SDS、SAS对患者进行评估,分值与负面情绪呈现正相关,即分值越高负面情绪越严重。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患者下肢在活动后无肿痛症状,肿胀消除,深静脉通畅性经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恢复或者基本恢复;显效:患者右下肢和左下肢周径差小于1 cm,肿胀减轻明显,下肢肿胀在活动后为轻度,深静脉通畅途径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欠佳;有效:患者右下肢和左下肢周径差小于2 cm,下肢在活动后肿痛,感依旧存在,肿胀有所减轻;无效:患者治疗后,上述症状均无明显变化[4]。

1.4 统计方法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检验计量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判定,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为 76.32%(29/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2.2 SDS、SAS负面情绪评估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通过SDS、SAS负面情绪评估得出,治疗前对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DS、SAS 研究组分别为(33.45±4.68)分、(34.56±4.50)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1 两组负面情绪对比(±s)

表1 两组负面情绪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SDS治疗前 治疗后SAS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9)对照组(n=39)t值P值56.41±5.30 55.42±4.98 0.844 0.401 33.45±4.68 43.12±3.10 10.659 0.000 54.72±5.29 53.46±6.07 0.971 0.000 34.56±4.50 42.77±4.18 2.289 0.000

3 讨论

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术后预后等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也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影响因素可能和患者肥胖、年龄较大、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疾病存在联系,同时如患者既往有血栓性疾病史,则会增加该疾病患病风险。此外,如患者术后体位不正确或未及时进行体位变换会加大,深静脉血栓形成概率[5]。还有研究表明,产妇随孕周增加而子宫增大造成下腔静脉系统受到压迫,在剖宫产分娩时,也可导致血流回流障碍,从而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西医对于此类疾病治疗成为方法为抗凝和抗血栓治疗,因血流局部淤滞,药物的作用并不显著,而机体内当尿激酶进入后,半衰期较短,不利于溶解血栓,而剂量如加大,效果虽提升但也增加了继发性出血风险概率[6]。因此临床研究认为,在常规新药治疗不甚理想时,可通过中医联合对症治疗以加快患者痊愈。中医方面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归纳为 “脉痹”“股肿”等范畴[7],以髂股静脉较为多发,如患者卧床时间长、运动少,导致水浸外溢、血气运行受阻、脉络阻塞、湿气形成,进而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理上看,该病为湿热之邪、痰湿下注。而治疗主要为通脉、益气、逐瘀等方式[8]。该文组方药材分起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健脾利水、补气消肿等功效。该文经过临床验证,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为76.32%(29/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通过SDS、SAS负面情绪评估得出,治疗前对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SDS、SAS 研究组分别为(33.45±4.68)分、(34.56±4.50)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中西医结合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取得良好成效,可降低负面情绪同时,提高其临床总有效率,临床上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负面妇产科下肢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能源(2018年8期)2018-09-21 07:57:22
远离负面情绪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1:18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7:55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