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平
(来宾市农业科学院,广西 来宾 546100)
2018年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实施的关键一年。一年以来,在首席科学家的带领下,我们根据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研发中心的工作安排,按照2018年度工作任务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本年度工作任务。
充分利用来宾试验站团队成员及示范县技术骨干技术优势,以科技服务为着眼点,依托项目为载体,打造以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标准为目标,以蚕业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发展,初步建成了兴宾区七洞乡示范基地和忻城县红渡示范基地2个基地,进一步完善了象州县大乐镇“桑蚕织梦”、柳城县凤山镇“禅韵丝缘”和鹿寨县黄冕现代蚕业(核心)示范区3个市级示范基地,总面积466.7hm2。形成新品种展示、省力化养蚕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桑园冬季套种蔬菜绿肥、桑枝栽培食用菌、蚕沙无害化处理等集成技术体系。以新科技创新引领,促进蚕桑产业整体发展。通过示范推进辐射,桑树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4120.0 hm2,动物新品种累计推广17.1万张;桑树种植新技术累计推广面积3126.7 hm2,家蚕饲养新技术累计推广 13.6 万张。
利用建成的示范基地、技术推广体系和信息传播平台等农业资源,全面推广蚕桑体系“十二五”新设备、新技术、新模式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达到节本、增产、创收的目标。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探索省力化桑蚕种养技术,将体系“十二五”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应用到生产上。开展机械化种养技术试验,小蚕共育新技术试验、滑板喂叶平台设施、方格省力化自动上蔟技术及自动摘茧机的应用、桑园机械化管理等,实现“产质”双增。通过示范推动面上应用,累计增产250t,增收1000万元。节约成本 1364.8万元,减少损失 6800万元。
在示范基地开展桑园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并结合农业测报信息,提前进行桑园病虫害预防工作,结合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措施,在减少农药的施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桑园的病虫害发生率,降低病害发生率32.6%,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桑叶产量提高8.6%。对蚕沙进行无害化处理,基地内统一建设蚕沙处理池,集中堆沤蚕沙,喷洒蚕沙腐熟药剂,加速蚕桑的无害化速度,建立了清洁生产、清洁田园的良好示范。推进桑枝粉碎还田试验示范,促进田园清洁。
据统计,生态效益明显提高,减少化学肥料施用 30kg/667m2,减少化学农药施用 25kg/667m2;提升农作物秸秆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率 22.0%,提升蚕沙资源利用率 18.0%,提升地膜残留回收率 32.0%。
不断完善市、县“两级服务网络”体制建设,对小蚕共育员、农技人员、蚕农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聘请体系岗位刘吉平教授等前往示范县开展现场培训,来宾综合试验站站长、团队成员和示范县技术骨干均踊跃加入到培训的主讲行列中。2018年试验站及各示范县共开展各种类型技术培训39期,培训人员1.6万人次,其中农民1.5万人次,农技人员102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1万余份。
据产业经济调查统计,2018年示范区每667m2产值6322元,比非示范区(平均667m2产值5723元)增加599元。养蚕年人均纯收入1.2万元,比非示范区(年人均纯收入1.1万元)增加837元。吸纳、稳定本产业技术研发队伍 20人,稳定农村就业 16万人,技术应用增加农民收入2700万元。
协助政府开展当地茧丝绸业发展规划,为广西自治区和来宾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蚕桑产业发展议案答复1项、协助政府做好来宾市三江口丝绸特色小镇规划。为来宾市政府撰写《2018年产业(桑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并承担其工作任务。向来宾市政府提出《关于蚕桑龙头企业助力推动脱贫攻坚的建议》,并获得采纳。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促进我区蚕桑种养产业提质的建议》(来宾市、柳州市级分篇),并获得采纳。配合完成“柳州市蚕桑良种补贴方案”相关数据的收集统计。完成市级科技项目实施1项《桑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防治技术创新研究与应用》(来科产162918)。申报并获得立项来宾市科技项目1项(《基于纸板方格蔟茧的采摘机械研发及配套省力化上蔟技术应用示范》)。
2.1.1 高效生态蚕桑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
(1)建立高效生态蚕桑产业技术试验与示范基地
①兴宾示范区七洞示范基地。兴宾区是“十三五”来宾综合试验站新的示范县(区),2018年狠抓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共建范基地85.5hm2(其中核心区34.4 hm2)。主要完成如下工作:指导建立了“轻简省力高效生产技术”示范展示区,面积1500m2。集成展示大蚕轨道地面饲养(500 m2)、轨道喂叶平台及其配套撒药机1套;熟蚕方格蔟自动上蔟1套(500 m2)、自动摘茧机的应用,还展示了自主创新的电动升降式大蚕蚕台饲养、可移动式大蚕蚕台饲养、简易大蚕蚕台饲养等三种蚕台模式(900 m2)、大棚大蚕饲养(100 m2,内设方格自动蔟自动上蔟)等省力高效生产技术以及紫外线灯光消毒、温湿可控的正压式水帘空调机在大蚕房的应用。
引进11个蚕桑新品种,如4个叶用桑树新品种(桂桑5号、桂桑6号、桂桑优62号和桑特优2号等)6.7hm2、5个果叶两用品种(粤椹大10号、桂椹9270、94208、90191和2172)2666.7m2,2个家蚕新品种(鑫宝3号、两广二号N)。目前基地已经基本建成,于2018年10月份投入生产使用,并通过基地的建设,开展田间课堂培训,让贫困户对蚕桑科技知识从理性认知到感性认知,到全面掌握,可辐射面积达到200 hm2以上。
另外,还开展了桑树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示范活动,在桑树柞树虫害防控岗位科学家吴福安教授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兴宾区34.4hm2示范基地利用生物农药“短稳杆菌”通过无人机飞防作业,对桑园冬季封园处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②忻城县红渡示范基地。一是品种的引进示范。引进桂桑5号、桂桑6号、强桑3号、特优2号、农桑14号、桂桑12号和桂桑62号等桑品种,5个果叶两用品种,累计示范面积13.3hm2。二是建立高效省力化技术集成示范。建立方格蔟自动上蔟及自动摘茧机应用50户,建立滑板轨道喂叶平台应用1户、电动桑树伐条机5户。三是蚕桑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已引进抗逆性家蚕品种和正压式水帘空调在大蚕房上的应用24户,减少家蚕病害程度。安装了5套太阳能杀虫灯,配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使用,防治桑断梢病、赤锈病和桑蓟马、桑螟、桑瘿蚊等病虫害。另外,指导忻城县高盛养蚕设备研发有限公司建成院企合作基地,建成一家集养蚕机械化、自动化技术设备研究、桑树专用肥料贸易、蚕病研究与桑树病虫害防治为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的“公司+基地”模式。基地在忻城县红渡镇渡江村占地3333.3m2,建筑面积1500 m2,年产1万套自动上蔟设备、年产1万台自动摘茧机和5000个田间地头养蚕房的生产厂房,同时在下辖蚕茧主产区建设两个标准化小蚕共育基地和两个省力化规模化大蚕养殖基地。
(2)形成商品小蚕饲养技术规程1套。
(3)在鹿寨县开展电动石灰撒粉机示范25户。
(4)桑树优良品种(含果桑品种)应用示范。在5个示范县区开展了桂桑5号、桂桑6号、桂椹2172、90191、94208、9270、果大10号、粤椹大10号等8个品种的应用示范,示范面积2hm2。
(5)在柳城县开展了旋转式方格蔟及其轻简型采茧机的应用示范,示范面积2000m2。
(6)智能物理空调机应用示范。在忻城县示范33套,兴宾区示范2套。
(7)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培训技术骨干30人次,农技人员95人次,农民1.5万人次。
2.1.2 蚕桑资源多元化循环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
主要围绕“微生物+”蚕沙、桑枝粉就地肥料化处理和“微生物+”桑枝叶饲料化处理试验。
(1)蚕沙肥料化还田试验
在兴宾区利用“微生物+”对蚕沙进行肥料化还田处理试验,并将处理后的蚕沙肥应用在桑树和甘蔗栽培上,试验点1个,试验户10户,在忻城县试验桑园0.7hm2,主要桑树品种为伦教40号嫁接桑,在兴宾区试验甘蔗面积累计0.7hm2,甘蔗品种为桂糖42号。施肥方法为一年两次,利用天蚕优地有机无机复混肥和蚕沙就地无害化处理的肥料,并完成相关试验数据的收集。
(2)桑枝粉肥料化还田处理试验
利用蚕桑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廖森泰岗位科学家提供的两种生物菌进行试验,在桑枝粉碎后直接撒入桑园间,然后在其上面喷入生物菌A和B,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菌B对桑枝粉促进腐化较好。
(3)桑枝桑叶养牛试验
在兴宾区七洞乡和五山乡利用夏伐桑枝条,进行粉碎后利用EM菌+蜜糖醋等进行发酵处理后喂养肉牛试验,桑园每667m2增收840元。
2.2.1 高效专用多元化蚕品种的研发、选育与示范
(1)参与特色家蚕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
开展了抗性优质蚕品种适应性试验、示范与推广。完成5个家蚕品种的试验饲养,并提交相应的饲养试验报告。
①“夏花×秋虎”(正反交)试养。2018年在鹿寨县饲养正交种1批,在柳城县饲养反交种1批,于2018年4月8日收蚁(卵量正交约8.8万粒、反正交5万粒)。试验与对照经过的5龄、全龄时间基本相同,正交:试验单张产量为37.7kg,比对照(34.4kg)增产9.6%;死笼率试验为11.7%、对照6.7%;茧层率试验为21.9%,对照20.4%。反交:试验单张产量为34.4kg,比对照增加15.0%,死笼率分别为9.1%、13.6%;茧层率试验为20.1%,对照19.2%。茧质成绩详见表1。
表1 “夏花×秋虎”和“两广二号”鲜茧茧质调查
②“夏花×浒昀”品种试养。在象州和鹿寨县各饲养1批,于2018年8月20日收蚁(卵量分别约10万、5.9万粒),试验品种比对照种5龄经过时间与全龄经过均迟15h左右;试验与对照的死笼率分别为4.4%、0,张单产量分别为39.5kg、36.6kg,增产8.0%。各项试验成绩详见表2。
③两广二号N(“9N芙N×7N湘N”)正反交品种试养。分别在忻城、柳城、象州和鹿寨县饲养,分别是2018年6月15日、8月中旬、9月中旬、10月上旬,共饲养8批58张。试验结果表明两广二号N与对照比,两广二号N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具有高的抗性,整个养蚕过程中血液型脓病的发病率为0,总发病率比对照低8.7%,张种产量比对照提高8.1%;其它发育情况及经济性状等与两广二号相类似。
表2 “夏花×浒昀”与“两广二号”品种产茧量及茧质调查
(2)推广应用抗NPV家蚕品种
完成家蚕抗NPV高产优质新品种“华康2号”和“桂蚕N2”的引进示范,春秋季在柳城、象州、忻城、鹿寨等4个示范县示范饲养累计1000多张。
(3)开展小蚕饲料饲养试验
在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的指导下,来宾综合试验站参与广西创新团队开展小蚕饲料饲养,饲养品种为“桂优食1号”,饲养1张。虽然此次试验小蚕发育不整齐,到3龄后开差很大。但是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今后的成功试验打下了基础。同时,我们指导广西鑫宝蚕桑研究院引进日本饲料开展家蚕全龄期饲料饲养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2.2 高效专用多元化桑品种的研发、选育与示范
对接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开展桑树抗逆改良试验、推广与示范。主要是参与桑树抗逆品种改良试验、推广与示范。引进“桂桑6号”和“桂桑5号”共0.7hm2、“强桑3号” 0.7hm2,果叶两用桑树0.7hm2。种植表现为:下半年测产桂桑5号2063.6kg/667m2、桂桑6号2462.8kg/667m2、强桑3号2365.7kg/667m2,分别比对照桂桑优12号(1352.2kg/667m2)增产74.7%、52.6%、75.0%,结果详见表3。
表3 2018年下半年桑树新品种产量调查统计
2.2.3 蚕桑病虫害流行监控和绿色生态防控技术研发
(1)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
在忻城县红渡镇马安村示范基地利用“互联网+”太阳能智能虫情监测器,建立桑树病虫害预警机制,示范基地1个,覆盖面积13.3hm2;实时分析各阶段气候环境改变动态,预测气候环境改变给桑园防治带来危害程度,摸清病虫害暴发情况,观察、跟踪、掌握发生态势。并指导忻城县植保站,开展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4期。
(2)继续开展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防控技术试验研究
通过引进“两广二号N”正反交品种,将“正压式水帘空调自动控温控湿机”应用于大蚕室,对养蚕环境进行温、湿度调控。并配套其它蚕病的综合防治措施。NPV平均发病率为1.2%。比对照降低了8.7%。实现了预期目标,形成1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防控技术措施。
(3)开展桑树细菌性病毒病害的调查工作
配合刘吉平岗位科学家分别在忻城县红渡镇、象州县中平镇和柳城县凤山镇等地采集青枯病、花叶病等标本送进行检测,获取检测结果报告。
2.2.4 桑蚕高效省力机械设备的选型、改进与示范
(1)参与开展新型桑管理多用机械设备的应用试验
参与桑树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专家李法德开展调试试验应用桑枝剪伐机1款。
(2)继续开展自动化小蚕共育生产线研究
指导柳城县继续进行小蚕共育滚筒筛输送线全自动喂叶机研究,该生产线于2018年上半年投产试用,总共试养了2批小蚕,合计张数280张。从试养的情况来看,该设备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调试的地方。
(3)开展新型自动摘茧机的研发
在忻城县指导高盛养蚕设备研发有限公司成功研发适用于多种质材的新型方格蔟采茧机械2款,目前已经提交专利申请2项。
2.2.5 蚕业适度生产规模、经营模式与产业组织研究
参与开展示范县蚕业产业经济调查研究,完成2017~2018年度示范县蚕桑生产情况调查。
(1)以重点蚕区典型农户为对象,选择典型的蚕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开展蚕业适度经营规模与蚕业多元化经营模式研究。
(2)按时高质量完成体系的蚕业经济管理的调查表与基础数据。
(3)跟踪并记录本地蚕丝业相关的蚕种、蚕药、蚕具、临工工资、蚕茧和生丝价格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送沟通。
2.3 基础平台建设工作
(1)完成《天蚕优地肥料在桑树上的应用》资料数据1份,上报产业研发中心。
(2)完成了6项业务工作:①完成上报2016~2018年产业扶贫工作总结材料。②完成2016~2018年培训统计。③完成体系成立以来为政府、企业等提供政策咨询建议清单统计上报。④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专辑》蚕桑分篇提供材料。⑤完成2015~2017年度经费自查报告。⑥按时上报各季度科技培训统计材料。
2.4.1 桑树疑似肥害处理
2018年3月,忻城县新圩乡新圩村发生0.7hm2桑树疑似过量施用化肥引生长异常事件,我们请来刘吉平教授,并组织团队成员和示范县技术骨干及时深入生长异常事发地调查取样、检验,并指导农户采取措施,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4.2 家蚕不吐丝现象处理
2018年5月,柳州市5县市区(柳城、融水、融安、柳北、鹿寨)发生家蚕不吐丝现象,受害累计3000多张。2018年5月初,接到群众的情况反映时,我们立即组织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前往排查,并及时向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及相关岗位科学家汇报。在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的统一布署下,潘志新、刘吉平、沈中元、鲁兴萌、潘敏慧、黄平等专家给予了大力支持。经调查和研究,初步认定为吡丙醚等农药类污染中毒。我们组织团队成员和示范县技术骨干深入宣传防控措施,使损失减少到最大限度。
2.4.3 小蚕农药中毒处理指导
2018年4月中旬,忻城县安东乡罗姐种养专业合作社900张小蚕发生疑似农药中毒事件,我们积极组织团队成员和示范县技术骨干前往指导,为合作社提出小蚕发生疑似农药中毒事件解决建议和措施,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在柳城县继续开展小蚕共育滚筒筛输送线全自动喂叶机研究,完成了自动摊叶、贮叶、送叶、切叶、喂叶、回收、撒药等供给桑叶系统的一体化机研发。该生产线于2018年上半年投产试用,总共试养了2批小蚕,合计张数280张。从试养的的情况来看,该设备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调试的地方,已申报专利6项。
与忻城县高盛养蚕设备研发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创造发明了新型多功能方格蔟摘茧机2款,正在申报专利2项。
来宾综合试验站示范县中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的是忻城县,我们扶贫工作围绕产业扶贫。广西壮族自治区组织部和自治区科技厅选派5位技术人员聘任为2018年度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按照科技服务三方协议的任务要求、结合广西科技厅“两周两展”工作活动。派出2位示范县技术骨干驻村服务。2018年以来,累计科技服务230d共211次;涉及贫困村42个,农民1728人次,印发资料2582份,引进新品种16个;建立示范基地2个,面积84hm2;举办培训班37期,培训2860人次。
4.1.1 率先推行“精神扶贫”做法
精准实施“思想扶贫”、“志气扶贫”、“信心扶贫”、“心灵扶贫”、“智力扶贫”,全面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通过“人才助脱贫”和科技特派员开展蚕业科技服务。指导建立蚕业关健技术集成示范基地,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开展蚕桑种养科技培训,采取无偿技术服务方式,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采取微信通讯、网络、制作科技宣传栏等途径及时提供蚕桑种养技术的科技服务,建立“互联网+”桑树病虫害智能监测场,进行随时跟踪监测,为预防重大病虫害害作物预测预报,解决蚕桑种养管理、病虫害防治、新品种引进试验等科技问题。通过科技服务,提高蚕业效益,辐射带动周边蚕农,提高蚕业效益。
4.1.2 指导贫困县企业推动助脱贫工作
提交《关于蚕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扶贫工作的建议》,得到来宾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并采纳了意见。选出广西忻城县莫老爷丝绸有限公司作为蚕业龙头企业,推动忻城县扶贫工作,政府投入200万元进行扶持。建立“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带着贫困户共同脱贫。我们指导该公司建立了忻城县城关镇加仁村建立规模化集约化养蚕标准化示范基地、在古蓬镇龙利村建立小蚕共育基地、在红渡镇建立优质蚕原料茧生产基地,通过基地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
国家级贫困县忻城县种植桑园1.7万hm2,产值14.1亿元。2018年,贫困人口4.6万人,预计年度脱贫5400人。通过产业扶持,提供优质桑苗和技术服务,解决了老品种低产问题,解决桑断梢病、桑赤锈病、桑椹菌核病和家蚕血液型脓病、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等多种蚕桑病虫害防控的问题。如在忻城县红渡镇建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病毒病防治技术创新研究”项目示范基地120户、桑园面积33.2hm2。平均667m2桑园鲜茧产量134.5kg;服务对象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603.6元。
在产业扶贫工作中,我们率先推行“精神扶贫”和“强弱联动”方法。“精神扶贫”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强弱联动”扶贫就是通过扶持培育素质较强的农户带动素质较弱的贫困户的联动机制,推进扶贫工作。
通过来宾综合试验站技术人员指导,以行业公司为基地作为载体,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如通过来宾综合试验站团队与广西忻城县高盛养蚕设备研发有限公司联合成功了研发新型适用于多种质材的方格蔟采茧机械,指导广西来宾市鑫丝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高效生态蚕桑产业示范基地,与广西柳城县六源蚕种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小蚕共育自动化生产线关键技术创新”。
本年度重点建设了2个集成示范基地。一是兴宾示范区鑫丝源高效生态蚕桑产业示范基地,面积为85.5hm2。集成“轻简省力高效生产技术”示范展示区,大蚕轨道地面饲养、轨道喂叶平台及其配套撒药机;熟蚕方格蔟自动上蔟、自动摘茧机的应用、电动升降式大蚕蚕饲养、可移动式大蚕蚕台饲养、简易大蚕蚕台饲养等3种蚕台模式、大棚大蚕饲养等省力高效生产技术。引进11个蚕桑新品种,如4个叶用桑树新品种、5个果叶两用品种(粤椹大10号、桂椹9270、94208、90191和2172),2个家蚕新品种(鑫宝3号、抗NPV的两广二号),辐射面积达到200hm2以上。另外,还展示了紫外线灯光消毒、温湿可控的正压式水帘空调机在大蚕房的应用、桑树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等项关键技术。二是忻城县红渡示范基地。引进7个桑树品种,5个果叶两用品种,累计示范面积13.3hm2,集成方格蔟自动上蔟及自动摘茧机应用、滑板轨道喂叶平台应用、电动桑树伐条机、蚕桑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蚕沙无害化处理等技术示范应用。
近年来,我们利用科技创新指导各示范县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CCTV-13新闻频道报道《广西忻城县“山缠水绕欲滴翠,阡陌桑园春耕忙”》(2018年3月9日)、《广西忻城县:阡陌桑园层层绿,采桑养蚕致富忙》(2018年10月1日)。2018年5月,柳州市5县(区)发生家蚕不结茧现象后,我们及时组织专家进行调查服务,得到《南国今报》采访报道《柳州多个县区蚕不吐丝,损失上千万元!专家初步调查结果出炉》(2018年6月20日)、《来宾日报》报道《辛勤播撒科技种子》(2018年11月7日)、《来宾壹报》网络版《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2018年11月5日)、《来宾日报》报道《无人机解锁新技能》(2018年11月26日)。
(1)经费使用压力大,预算与实施难以把握。一是经费迟迟未到位,造成工作既需要开展,而又无钱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工作的开展。二是经费使用手续繁琐,程序复杂,不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
(2)试验站与岗位专家的对接有待进一步加强。试验站是体系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试验示范,很多情况下是需要岗位专家的支持帮助,在对接工作上需要进一步加强。
(1)继续抓好高效生态蚕桑产业关键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
抓好核心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在示范园区继续开展关健技术集成示范。①省力化高效蚕桑技术研发与示范,新机械、新品种、新技术试验与示范。②蚕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③加强自主创新省力化养蚕设备、养蚕技术等方面的研发。
(2)重点抓好蚕桑资源多元化循环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
①继续开展蚕沙和桑枝粉就地无害化肥料化处理试验,推进桑园沃土工程。②服务企业推进蚕桑综合利用的开发。
(3)配合完成相关功能研究室的研发试验工作
认真对接岗位科学家,开展相关的试验工作。对接各岗位专家,开展技术交流活动。
(4)加强科技服务,推进扶贫工作
在结合当地的精准扶贫工作,加强蚕桑产业扶贫服务工作,重点在产业的技术服务上,计划培训15期以上,培训800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