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昱
(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原有正文22877卷,凡例、目录共60卷,成于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是为正本。嘉靖四十年(1562)至隆庆元年(1567),又重录副本一部。时至今日,正本久已亡佚,副本也仅残存800余卷,散落世界各地。然而,正是这些数量有限的残本,仍然保留下来许多不见于其他典籍的珍贵资料,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
2007年11月,全国古籍普查专家组赴华东地区核查古籍善本时,意外获知加拿大籍华人袁葰文女士藏有《永乐大典》一册,内容为卷2272—2274“模”韵“湖”字“诗文”。这册零本原为沈燕谋旧藏,后归袁安圃(袁葰文女士之父),“有两方藏书印章‘曾在袁安圃处’‘南通沈燕谋藏’”;“从封面至纸页皆无缺损,品相完好,其内容为有关‘湖’字的唐、宋、元诗文,字迹端工的馆阁体,当是真品无疑”,且能够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卷 2270—2271、卷2275—2276这两册首尾相连,“弥补了湖字韵的缺卷,达到了承上启下的联结作用”。经过多方努力,袁女士同意将家藏的这册《永乐大典》捐赠给国家,2013年9月30日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永乐大典》(卷2272—2274)这册新见零本,内容既然主要为唐、宋、元、明四朝之诗、文、词,尤以宋元作品最多,那么它对于宋元诗文别集、总集的拾遗补阙,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元诗为例,继《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唐诗》《全宋诗》之后,《全元诗》作为有元一朝诗歌总集,承续了断代诗总集的编纂传统,“据元人别集、总集以及有关文献数千种,编录出五千余位元代诗人的十三万两千首诗”,为元代文学研究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过,由于时代条件所限,《全元诗》在编纂期间尚未得见《永乐大典》(卷2272—2274)载录的元诗,所以仍有一部分缺漏。本文今从这三卷辑出刘秉忠、甘泳、释盘谷、陈景仁、陈杰、林昉、熊朋来、任士林、释允中、廉惇、张雨、贯云石、陈旅、释悟光、丁继道、孟惟诚、张宪、陈真文、韩公美、杜国英等20位《全元诗》已收诗人(以《全元诗》所在册、页为次)和吴志夫、吴世昌等2位《全元诗》失收诗人的26首佚诗,并对其中涉及的部分元人别集的流传情况略作梳理分析,以就正于方家。
湖山
红尘遮断长安道,湖上清明绝点埃。翠盖千团荷叶展,香风十里藕花开。曲栏思女楼头望,斜日归舟天际来。白鹭满滩人未醉,且留醒眼为渠开。 《永乐大典》卷2273引《刘文贞公集》
按:刘秉忠(1216—1274),字仲晦,号藏春散人,初名侃,出家为僧时法名子聪。祖籍瑞州(今属辽宁),迁居邢州(今河北邢台)。元世祖至元十一年卒,年五十九,封赵国公,谥文贞。《元史》卷157有传。
刘秉忠别集,《文渊阁书目》卷10著录“《刘文贞公集》一部十册”“《刘文贞公集》一部七册”。又有《藏春诗集》6卷,明天顺五年(1461)始刻,弘治元年(1488)重刊,弘治重刊本遂为现存各本之祖。《全元诗》册3页132据明弘治刻本《藏春诗集》6卷(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与《永乐大典》残帙引《刘文贞公集》编录其诗592首,此首失收。
湖上二首
去年湖上宿,今年湖上宿。湖上月来时,寒光动幽绿。
水浸月不湿,月照水不干。有人湖上坐,夜夜共清寒。 《永乐大典》卷2273引《中兴江湖集》
按:甘泳(1232—1290),字泳之,一字中夫,号东溪子,崇仁(今属江西)人。著有《东溪集》,已佚。《全元诗》册7页320据《皇元风雅》等编录其诗20首,此二首失收。
高邮府台上望湖
涟漪澄碧倒涵空,夺镜寒光刺眼雄。放钓烟篷七八叶,带花汀苇两三丛。风吹黄入篱边菊,霜染丹归江上枫。寄傲南窗慰寥寂,客怀秋思渺无穷。 《永乐大典》卷2274引《游山诗集》
按:释盘谷,号丽水,又号隐显翁,海盐(今属浙江)人。曾住杭州慧因寺。年七十余而卒。著有《游山诗集》三卷,已佚。明释如惺《大明高僧传》卷一有传。《全元诗》册8页342据《永乐大典》残帙引《游山诗》《游山诗集》《游山集》编录其诗20首,此首失收。
湖上和潘心田韵
春夏交承计莫留,风光次第到葵榴。湖山有旧常相对,岁月无情去似流。堂上老亲应倚望,客中连雨不胜愁。朱门尽日迎车马,纵有新诗何处投。 《永乐大典》卷2273引陈景仁诗
按:陈景仁,字仲麟(元仇远《金渊集》卷4《寄陈仲麟景仁》)。寓居杭州,与仇远多有交往唱和(《永乐大典》卷2264引陈景仁诗《西湖别仇山村先生》《寓西湖端午雨中和仇山村先生诗韵》)。《全元诗》册8页346据《永乐大典》残帙编录其诗18首,此首失收。
沔阳湖中古祠行纪
荆州渺上游,古沔僻一隅。蜀江汹西来,稍北疏为湖。一水分合流,取势极萦纡。十年再行行,俱值夏潦初。且复避风波,竟日牵高芦。沮洳莾相翳,白昼蛟噆肤。百里不逢人,并与炊烟无。晚泊古祠下,举头见栖乌。水鸟亦三四,飞来颇忘吾。凭舷聊欲狎,径去不可呼。惟余旧杨柳,短发共萧疏。风物何足纪,我行岁年徂。 《永乐大典》卷2274引《自堂存稿》
按:陈杰,字焘父,号自堂,丰城(今属江西)人。著有《自堂存稿》13卷,已佚。清乾隆间,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自堂存稿》4卷,收入《四库全书》。《全元诗》册12页356据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自堂存稿》与《永乐大典》残帙、《皇元风雅》编录其诗351首,此首失收。
秋日湖上
小舟租得载吟翁,流水斜阳秋思中。老却六桥杨柳树,一蝉犹自咽西风。 《永乐大
典》卷2273引林旦翁诗
按:林昉,字仲昉,号晓庵、旦翁,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全元诗》册12页436据清李成经辑《方城遗献》编录其诗5首,此首失收。
次韵胡端逸赠湖隐道人二首
湖水年年与岸平,不知湖上有鱼羹。市声惊转船头去,莫向烟波险处行。
湖中草满渐无莲,时见波心点翠圆。痴客不知荷是叶,几回真看作青钱。 《永乐大典》卷2274引《豫章熊朋来集》
按:熊朋来(1246—1323),字与可,号天慵、彭蠡钓徒,丰城(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不仕,隐居乡里,聚徒讲学。著有《五经说》7卷、《瑟谱》6卷。《元史》卷190有传。《全元诗》册13页132据《永乐大典》残帙引《豫章熊朋来集》等编录其诗10首,此2首失收。
用润民泛湖韵
蘸笔湖波爱诗好,酒剧诗成还草草。青山识我五十年,一领麻衣如雪皎。堤中杨柳大苏栽,春去秋来迹如扫。树犹如此我何堪,白发那能人不老。长松九里挂猿公,明日行藏付吾道。 《永乐大典》卷2274引任松卿诗
按:任士林(1253—1309),字叔实,号松乡,奉化(今属浙江)人。著有《松乡集》10卷。《全元诗》册16页167据明初刻本《松乡先生文集》10卷(卷8、卷9,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松乡集》卷9、《永乐大典》残帙引《松乡集》《任松乡集》、影印本《诗渊》等编录其诗199首,此首失收。
栖禅寺湖上
岸柳澄湖带北斜,水晶宫域梵王家。春风不发寄奴草,夜雨独开君子花。松影摇风翔翠羽,浪纹浮日走金蛇。画船回柂游人去,冉冉空烟噪暮鸦。 《永乐大典》卷2273引《云麓文稿》
按:释允中,生平不详,尝选编释氏诗文而成《云麓文稿》。《全元诗》册24页264据《永乐大典》残帙引《云麓文稿》《云麓文集》编录其诗8首,此首失收。
宿湖口
洄矶矮柳缆轻舟,水滉星河天欲流。柔橹一声惊梦觉,半樯残月楚江头。 《永乐大典》卷2274引《廉文靖公集》
按:廉惇(约1278—约1340),字公迈,畏兀儿人。希宪六子。卒谥文靖。著有《廉文靖公集》,已佚。《全元诗》册28页95据《永乐大典》残帙及影印本《诗渊》编录其诗273首,此首失收。
和沙剌班郎中湖上述怀
水净沙明柳色天,湖光争忍负芳年。渐看曲院初三月,未舶西泠第二船。云处有山皆向背,花时无地不妖妍。欲知猿鹤为君子,长啸相呼入暝烟。
日长琳宇断经过,误向风前听玉珂。陈榻题诗春事少,陶尊沥酒暮寒多。落花似雨飘瓴甋,白石如羊卧薜萝。兰省分明天汉上,思君不见欲如何。 以上《永乐大典》卷2273引张伯雨诗
按:张雨(1283—1350),字伯雨,号贞居子、句曲外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张九成六世孙。出家为道,历住西湖福真观、开元宫,主茅山崇寿观、元符宫。著有《句曲外史贞居先生诗集》5卷,元末明初始刊;明末毛晋汲古阁刻《元人十种集》,辑编为7卷(《句曲外史集》3卷、《补遗》3卷、《张伯雨集外诗》1卷);清丁丙辑刻《贞居先生诗集》9卷(7卷本又补遗2卷)、附录2卷,收入《武林往哲遗著》。《全元诗》册31页258据影元写本《句曲外史贞居先生诗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武林往哲遗著》本《贞居先生诗集》等编录其诗1007首,此2首失收。
湖边
月影湛欲破,独立透闲意。平塘不会涛,风轻水纹细。夜气泄方厚,邻翁报浓寐。身心何所藏,衾枕待天地。常心弃所归,悠悠杂游戏。 《永乐大典》卷2274引贯酸斋诗
按:贯云石(1286—1324),本名小云石海涯,号酸斋、疏仙、疏懒野人、芦花道人,畏兀儿人。贯只哥子,遂以贯为氏。好文学,工散曲。著有文集若干卷,已佚;《直解孝经》1卷。《元史》卷143有传。《全元诗》册33页305据《皇元风雅》《永乐大典》残帙及明清其他笔记、方志、书画艺术类文献编录其诗51首,此首失收。
和张伯雨先生湖上高韵
湖上春晴柳色开,西林野水傍洲洄。葛洪丹井云头冷,贺监酒船山下来。几树桃花映篱落,谁家燕子绕楼台。笑予奔走祠官后,路入招堤首重回。 《永乐大典》卷2273引《安雅堂集》
按:陈旅(1287—1342),字众仲,兴化莆田(今属福建)人。著有《安雅堂集》13卷。《元史》卷190有传。
《安雅堂集》,《元史》本传作“有文集十四卷”,《文渊阁书目》卷九仅著录“一部二册”,其后《国史经籍志》《百川书志》《澹生堂藏书目》《千顷堂书目》等均作“十三卷”,《四库全书总目》则谓“殆本传笔误,以三为四欤”。此13卷本为陈旅之子陈籲编成于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延请张翥作序,十一年又有林泉生为之序;初刊情况不详,明初即有修补翻刻。今日见存之元至正刻明修本,或存七卷,或存四卷,悉为残本;另有明祁氏澹生堂蓝格抄本及清抄本数种。《全元诗》册35页1据清金侃钞本《安雅堂文集》5卷(卷1至3为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安雅堂集》(卷2、3)及《元风雅》等他书文献编录其诗324首,此首失收。
清明泛湖
清明湖上柳如烟,桑下篱根系短船。绿水含光纱幙净,青蒲照体毳袍鲜。良辰美景词人记,法曲元歌弟子传。尽道江南好时节,何人解忆李龟年。
过湖
寻友携笻过小堤,绝湖西去到家迟。日光射水风犹动,天影流云雨欲垂。柳下野航初散乱,篱边乔木尚参差。十年萍梗江关梦,今日重来一赋诗。 以上《永乐大典》卷2274引僧雪窗诗
按:释悟光(1292—1357),字公实,号雪窗,成都新都(今属四川)人。俗姓杨。曾住四明天童寺。著有《雪窗集》《雪窗禅师语录》(明宋濂《宋学士文集》卷8《雪窗禅师语录序》),皆已佚。《全元诗》册36页433据《永乐大典》残帙引《雪窗诗集》《雪窗集》等编录其诗21首,此2首失收。
楼竹间与余邻居于四明湖上至元乙亥会于
武林之西湖遂和此以为别云
竹屋三间隔水南,湖光柳色映书帘。十年灯火吟肩瘦,千里风霜客味谙。闽海秋高云漠漠,吴山晓别月纤纤。可怜斗粟遐荒外,沛泽何时得普覃。 《永乐大典》卷2273引丁继道诗
按:丁继道,宛陵(今安徽宣城)人。《全元诗》册41页127据《宛陵群英集》、《永乐大典》残帙等编录其诗19首,此首失收。
湖上诗
黑云远傍松根起,白雨乱敲荷叶鸣。柳下画船人避暑,南熏细细送歌声。 《永乐大典》卷2273引《漫游集》
按:孟惟诚,字伯真,号漫游翁。著有《漫游集》,已佚。《全元诗》册52页276据《永乐大典》残帙引《漫游集》等编录孟惟诚诗41首,此首失收。
夜饮湖上晓归马上偶成
杨柳芙蓉夹大堤,画船来往任东西。朱丝缭亮歌声碎,翠袖翩翻舞队齐。但见朝霞生海上,不知斜月挂林低。涌金门里天街阔,信马归来路欲迷。 《永乐大典》卷2273引张思廉诗
按:张宪,字思廉,山阴(今属浙江)人。家玉笥山,因号玉笥生。著有《玉笥集》,今存1卷本、10卷本、12卷本等。其中,1卷本即明弘治五年(1492)王术刊本,有吴怡注释、杨维桢评点,实为张宪诗集的一部选注选评本;10卷本存世最多,“主要以抄本形式流传,刻本则有《粤雅堂丛书》之一种”;12卷本“只是将卷三内容分作三卷”“正是书贾伪为善本以射利的产物”。《全元诗》册57页1据《粤雅堂丛书》本《玉笥集》及明清他书文献等编录其诗635首,此首失收。
大孤山至湖口
大孤大孤何渺茫,小姑谁说嫁彭郎。鞋山对面四十里,屹立宛在湖中央。船行转江过湖口,波涛如此今何有。天公助我半帆风,江神劝汝一杯酒。 《永乐大典》卷2274引陈真文诗
按:陈真文,生平不详。《全元诗》册66页126据影印本《诗渊》编录其诗3首,此首失收。
湖上
湖光与天接,天影常荡漾。我愿乘长风,直破万里浪。 《永乐大典》卷2273引韩公美诗
按:韩公美,生平不详。《全元诗》册66页188据影印本《诗渊》编录其诗1首,此首失收。
湖边
一到湖边境界清,湖边人说十旬晴。山灵昨夜鞭龙起,七十二溪流水声。 《永乐大典》卷2274引杜国英诗
按:杜国英,生平不详。著有《杜东洲吟稿》(《文渊阁书目》卷10),已佚。《全元诗》册66页256据《永乐大典》残帙引杜国英诗、杜国英《东州集》、《东洲杜国英集》编录其诗9首,此首失收。
湖上曲
草绿波心底,花开湖上头。采莲深得藕,结缆浅随流。朱阁迎春启,华灯候月收。逶迤连袂乐,宛转沓歌愁。白云吴侬唱,遗珠汉女游。相将拾兰杜,取次入汀洲。锦缆鸳鸯并,华辀翡翠俦。那能独归去,春棹笑夷犹。 《永乐大典》卷2272引吴志夫诗
按:吴志夫,生平不详,与贡师泰有交(《玩斋集》卷6《晨起夜坐诗后序》)。《全元诗》失收其人其诗。
中秋夜与尹中岩泛舟湖上与客夜移舸,遥遥随所止。雾散天无星,明月照万里。澄光洞虚白,况况不知水。观阙水中央,荡漾欲飞起。回旋悦清趣,停桡白蘋里。觞歌间言笑,洞箫秋靡靡。清游夙所耽,此夕一生几。壶倾夜已阑,陟岸步芳芷。行行上河梁,欲别情未已。露湿罗衣裳,栏干不堪倚。 《永乐大典》卷2273引《寓庵稿》
按:吴世昌,字伯京,号寓斋,括苍(今浙江丽水西)人。历宁海、西安教谕,与陈镒多有交往唱和(《午溪集》卷4《和吴伯京学正立春见寄韵》、卷8《次韵吴伯京学正清明拜墓》)。晚岁誉望隆重,号东郡儒宗。著有《寓斋类稿》,已佚。事见明徐一夔《始丰稿》卷11《寓斋类稿序》。《全元诗》失收其人其诗。
综上所述,自《永乐大典》(卷2272—2274)这一册新见零本中辑出22位元代诗人的26首佚诗,明确引及的元人别集共9种——《刘文贞公集》《游山诗集》《自堂存稿》《豫章熊朋来集》《云麓文稿》《廉文靖公集》《安雅堂集》《漫游集》《寓庵稿》,除了《廉文靖公集》和《寓庵稿》,其他元集悉为《文渊阁书目》这部明代前期的官修目录所著录,说明它们在当时已经编刻流传,可惜时至今日半数以上均散佚无存。仅存的几种之中,刘秉忠《藏春诗集》为明天顺至弘治间刊本,而《永乐大典》残帙引《刘文贞公集》保存了大量不见于《藏春诗集》的作品;陈杰《自堂存稿》为清乾隆间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重新辑编,彼时内府存藏的《永乐大典》已有残缺,因此辑本也难免有所遗漏;陈旅《安雅堂集》虽然从元至清,代有传钞重刻,但是早在明代修补之际,就“意在改易书名,而且做得很不高明,修补之处格式极不统一”,远非元刻旧貌。此外,任士林、张雨、释悟光、张宪、杜国英等人,亦各有别集《松乡先生文集》《句曲外史贞居先生诗集》《雪窗集》《玉笥集》《杜东洲吟稿》,也都见于《文渊阁书目》著录。由此观之,《永乐大典》成于明初,包罗四部,巨细无遗,又去元尤近,收录的元人别集数量更多,并且尚未经过明代中期以降的重编重刻,所以具有十分重要的元诗辑佚价值。《四库全书总目》卷85《文渊阁书目》提要称“今以《永乐大典》对勘,其所收之书,世无传本者,往往见于此《目》,亦可知其储庋之富”,从上文的分析来看,这段评价既是对《文渊阁书目》著录明代内府藏书、保存典籍信息的一种肯定,又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永乐大典》的引书确有所据,结合《文渊阁书目》的具体著录,有助于后人梳理考察这些图书的流传与存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