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弢
(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文化研究中心,福建 漳州363000)
福州连江珠浦李弥逊家族,为李唐王室后裔。北宋理学家杨时作李弥逊父李撰的《李子约墓志铭》云:“公讳撰,字子约,姓李氏,本唐诸王苗裔。其先恭王明,以太宗子国于曹,有子五人:俊、杰、价、备、偲……世居陈留,至公之七世祖澄为温州永嘉令,始迁居福州之连江。”李澄为连江珠浦李氏开基祖。李弥逊为连江珠浦李氏第九世祖。李弥逊家族,是一个文教科举昌隆绵延数代“诗礼簪缨”的鼎盛家族。如李弥逊曾祖父李馀庆,“尝考前世治乱之迹,与其君臣之间议论,编为七十卷,藏于家,此盖其大志所存也。”李撰“喜著述,文辞简古有理趣,作《毛诗训解》二十卷、《孟子讲义》十四卷、文集五十卷、《史赞论》五卷,藏于家。 ”李弥逊《筠溪集》二十四卷附词一卷传世至今,且有多个版本。李弥逊之孙李琪著有《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传世至今,有通志堂本、《四库全书》本等。其他传世零散诗文词篇,除见收于《全宋文》《全宋诗》《全宋词》等外,仍有零散诗文篇目未见收录。兹就近年来所见辑佚如下,并讨论李弥逊家族“诗礼簪缨”之成因。
中华民国七年许登瀛续修之《珠浦李氏族谱》,于“图先像”部分历代先祖像之后,列有珠浦李氏历代先祖十三人诗十六首如下:
第四世李郯二首
公休仕而归,耽玩于山水之间茅蒲。于利坑中隐居,尝题咏泉石以寄忠悃之怀。“贪泉堪饮励忠清,卜筑何嫌是利坑。竹色绕檐消俗尽,泉香当户濯心明。东西山合时堪采,南北溪分地可耕。不是坑儒秦世短,堆床万轴利书生。”“喜抛金带系腰围,稳卧茅茨晏启扉。养性还应湛湛泊,养身切莫爱轻肥。迁乔枝上听莺语,望远楼前乍鹤归。富贵浮云何足问,旋收荷叶制荷衣。”
第六世李亚荀一首
公尝勉学云:“富贵还从苦读书,纸田笔耒任耕锄。致知格物须穷极,明善诚身要复初。身策雄才师贾谊,题桥大志拟于如。一朝名荐黄金榜,富贵还从苦读书。”
第七世李处厚一首
公尝自咏云:“落日照山城,低云徙地生。花残辞舞蝶,雨败谢流莺。急溜悬崖下,狂风掠墹鸣。应寻习沼伴,畅饮更怡情。”
第九世李弥逊一首
公尝自咏云:“伊尹桐宫放,任专见志贞。霍光扶汉鼎,一置最堪惊。闭邪须恳切,冒进患由生。宁应湖泮钓,月白与风清。晨昏听玉潄,潇洒一身轻。”
第十世李榖二首公尝自咏云:“楚楚衣冠列士夫,居仁由义道相符。苟于践履成乖戾,俯仰能无愧怍乎?”公又咏云:“岁月相催节候交,疾如风泛偃篷茅。苦言学业成身事,一寸光阴不可抛。”
第十一世李琪一首
公尝勉子姓云:“梭掷光阴不可留,等闲白发又蒙头。工夫不使及时进,潦倒深为后日忧。日射山坳应近晚,花飞篱落不胜秋。颜生不孔功嫌间,惟日孜孜在自求。”
第十二世李宁之一首
公尝题山居云:“四围篱落棘栽成,雨足平畴绕舍清。山近砚池云气湿,竹侵书愰月华明。时供饘粥溪边采,日奏笙簧涧底鸣。谩道此间无个事,黄昏课子又囊萤。”
第十二世李鉴一首
公致仕三十馀年,以诗酒自娱。卒于宝祐戊午三月,享寿八十一岁。有垂训云:“馀庆馀殃易训详,人心邪正早持防。树槐德荫三公盛,救雀恩隆四辅昌。腹照长衢炎董卓,尸分五马裂商鞅。不缘暗室昭天鉴,最巧机关最巧偿。”
第十三世李仕明二首
公自咏云:“麄衣淡饭度年华,凡事随便莫学奢。自古富从勤俭起,省衣俭食便肥家。”又劝农云:“有田有地用深耕,莫学懒人问五行。生有懒人无懒地,依时种作及时生。”
第十四世李俊一首
公尝咏幽居云:“霜重茅茨夜卧阑,朔风迢递漏声残。疏檐穿月侵衾冷,枯树啼乌聒耳寒。一片怀情泉石里,半生事业荒薜萝间。也疏裕后忙生计,方寸堪耕地自宽。”
第十七世李镇一首
公尝有《明日歌》云:“昨日待明日,今日日復过。古人戒莫待明日,事过明日事转多。时光似箭,日月如梭。青春不再,望眼婆娑。学不因循待明日,分期箬笠成乌纱。百般好事明日误,汝曹年少莫蹉跎。”
第十九世李苪一首
公尝勉学云:“苦读书,苦读书,一寸光阴不可虚。暑方扇兮寒又炉,无求安饱孔孟徒。亲师友蕴藉资才,优学富□拟名儒。等闲一过登庸去,健翮飞上天之衢。也能高乘驷马车,也能衣豸腰金鱼。前呼后拥塞闾里,茅茨改换高门闾。分明富贵翣时间,只在学与不学欤。”
第二十世李浚一首
公尝咏幽兰云:“灼灼三春花,管弦醉金谷。猗猗九畹兰,反置不经目。抱根在岩阿,未得升清穆。抱此贞淑婆,曾应秘其馥。尼山鲁叟怜,楚国灵均服。入经载离骚,易传入室录。足配商山芝,不下邓林木。造化本无私,薰蒸元气淑。有德乃有邻,终不成茕独。”
《珠浦李氏族谱》中载有第十八世李徽《司训公暨陈氏孺人行状》,全文如下:
先考没之四十五年,先妣陈氏终,孤哀子李徽等泣血谨具状曰:
先考讳镇,字重甫,生于元壬寅岁八月十七日。考之高祖讳明,字孔昭。曾祖讳俊,字仲傑,敬神好善,舍田十亩有奇于本境荷山庵,永充香灯供养。祖讳祐,字彥辅。父讳环,字德循。俱隐德不仕。洪武壬戌,先妣归于先考。先妣陈氏讳宜先,生于元癸卯二月二十六日,同里耆儒教授孟礼翁之女。孙讳伯生,字居大,任将仕郎南海巡尉,公之女也。既归而舅姑乐之,卑幼童使咸安之。祖考妣违养,克尽送终之礼。凡缮屋宇,增产业,而先妣之力所相为多,远尔闻之,皆悦服。生男曰徽,曰轸,曰俜,曰辙。先考以《礼经》举授延平府南平县训学导,朝京而没于金陵寓馆,时洪武甲戌三月二十六日,享年三十有三。路途遥远,徽等幼徲,弗克丧事,所赖舅氏讳文灿,字宗明,持携遗骸归而浮葬石门。时家多事,皆赖我先妣维持,遣徽等投师问学,暨亲戚岁时礼度无过举。为徽娶郑氏,侧室吴氏,生男蒲、萼、萌、轸;娶陈氏,生女禧,于永乐癸巳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先卒。俜娶郑氏,生男苪、芝、茱,女礽。辙娶林氏,生男芬,女禋、祺。曾孙男三,源、淮、济。淮,苪之子也,苪为邑庠弟子员。曾女孙璇,芝之子也。不幸妣于正统戌午年十一月十九日终于内寝,享寿七十有六。择地于斗门山之原,穿二穴作灰隔。卜以己未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庚午,将迁先考,重以棺椁衣衾与先妣之柩合葬焉。盖遵先妣之治命也。敬求先生并铭其墓,庶光先人于地下以传久永,是感先生之德于无穷也。
正统四年十月望日孤哀子李徽、俜、辙谨仝泣血拜书
漳州市石刻博物馆今藏李弥逊元代后裔圹志、墓志铭二通。李弥逊八世孙李光孙撰《近故县尹竹隐李公圹志》碑高54.5厘米,宽45厘米,厚1.5厘米。李正臣撰《先室安人黄氏墓志铭》碑高51厘米、宽39.5厘米、厚2.5厘米。
近故县尹竹隐李公圹志
先君县尹讳惠子,字能哲,竹隐其号也。李氏世为吴人,五世祖侍郎忠肃公守清漳,归寓三山,因家焉。为宋户部尚书少师公讳珏之曾孙,建宁府通判公讳修之孙,承奉郎行在诸司粮料院公讳昌言之子。母澹轩夫人贞节黄氏。于庚申十月八日未时生,延祐丙辰五月二十六日卯时终于正寝,享年五十有七。呜呼哀哉!妣亲黄氏先十九载以是日早亡,今先君又以是日倾逝。呜呼痛哉!勤劳鞠育之德;莫报万分;躃踊哭泣之哀,交攻五内。终天之痛,何时已邪!娶黄氏,宋状元黄公讳朴之孙女,又母夫人澹轩之犹子也。生男一人光孙,娶黄氏,前福建机宜黄公讳裳之孙女也,女四人,长许嫁,未行而卒,次适林武生,余在室。孙男一人京绍,孙女二人俱幼。卜以是岁八月二十日庚寅之吉,忍死奉柩,合葬于城西候官县孝顺里云林山之原先妣亲墓之右,遵治命也。孤哀子光孙泣血百拜,谨志姓氏岁月,用传不朽,而纳诸幽。
里人前进士靳和生填讳。邓志刻。
案,庚申,即南宋理宗景定元年庚申(1260),延祐丙辰,即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即墓主李惠子生卒年为1260~1316年。按志中所载,依连江珠浦李氏之世系,李弥逊为第九世,则李惠子为第十五世,李光孙为第十六世。
先室安人黄氏墓志铭
外氏世种德号黄长,□家吏部公以文章显当世,母夫人佩服父,君动循绳墨,自誓四十年,以贞节闻。尝从外氏求妇,指君曰:“是能嗣吾家法者。”年及笈归于我。妇姑相得甚欢,蹞步不去,侧奉席执匜无惰容,朔望具簪珥拜庭下,如初妇时。岁时享祠,饭羹胾醢,必丰必洁,无阙旧典。处置家务,下及米盐之细,悉有法。尤严于自律,旦食屏荤肉,率至亭午,按道家科戒,持斋之日□多。母夫人□苦末疾,众药弗疗,丁酉之秋转剧。君昼夜扶侍,兼旬不解衣。母殁,哀恸过甚,竟尔感疾不起。呜呼!君之奉先敬,事姑孝,律己严,抚诸子有恩,侍婢妾有惠,为李氏妇二十年,族姻内外无间言,死之日,闻者皆流涕,可谓贤也已。讵意十阅月之间,天夺吾母,君又继殁,岂不痛哉!君于己未二月初六日生,戊戌五月二十六日殁,年财四十,又可痛也。君讳福臻。曾祖振龙,朝奉郎。祖朴,廷试第一,仕至吏部郎官。父应先,乡贡进士,母彭氏。子男一人光孙,女三人,长许嫁,余尚幼。卜以大德四年庚子三月二十六日壬寅,葬于城西云林山之原。夫李正臣泣叙梗概,纳诸幽而铭之曰:
昔评谢韫,与顾氏妇。林下之风,闺房之秀。我母抱节,吾妇亦贤。埋铭幽墟,诏后千年。
案,元成宗大德四年庚子(1300)为葬年,则其殁年戊戌为大德二年(1298)。而年财四十,则其生年己未则为南宋开庆元年(1259)。即墓主安人黄氏讳福臻生卒年为1259~1298年。又案,李惠子与李正臣当是同一人,则此二通圹志、墓志铭当出自李惠子与其夫人黄长福臻之合葬墓。而黄长福臻为南宋福州闽县状元黄朴之孙女,也是名门之后。
李弥逊家族为绵延数代“诗礼簪缨”之望族,关于“诗礼传家”已如前文所述,而关于“簪缨之族”,略为举例略述。李弥逊家族,仅至两宋,有科举功名及或入仕为官者不下二三十之数。如北宋王安石为李弥逊之曾祖李馀庆所撰《朝奉郎守国子博士知常州李公墓志铭》云:“公李氏,讳馀庆,字昌宗,年四十四,官止国子博士、知常州以卒……大父郁,曾尚书虞部员外郎;考募玢,秘书省著作佐郎,赠尚书工部员外郎……男五人:处常,忠武军节度推官,与谊、諴皆已卒;处厚,大理寺丞,与处道皆进士。”前引《李子约墓志铭》亦云:“曾祖讳慕玢,故任秘书省著作佐郎,赠尚书虞部员外郎;国博君讳馀庆,曾屯田郎中;考讳处常,故任忠武军节度推官,曾朝请大夫……子男六人:弥性、弥伦、弥大、弥逊、弥中、弥正……弥伦以公遗奏补假将仕郎,弥大、弥逊,崇宁、大观间连登进士第,弥大,登仕郎,弥逊,单州司理参军,余皆举进士。”广东西樵海舟李《李弥逊家族宋朝科名录》一文,据民国《连江县志》卷十四《选举》之统计,共19人。但仍有遗漏。如上引两墓志铭所载之李馀庆、李处常、李弥中,以及整理李弥逊《筠溪集》的李弥逊曾孙李珏,等等。李弥逊家族的“诗礼传家”与“簪缨之族”,即其“诗礼簪缨”之成因,颇为值得探考。除了贵为李唐诸王苗裔之外,大略可以归为以下几点,略为考述:
首先,是优良的家训家风,尤其是尊师重道的学风。这对于李弥逊家族的昌盛是非常重要的。《珠浦李氏族谱》中之《李氏家训序》言曰:“家之有训,犹国之有政。昔柳仲塗遵守皇考训诫,得全其家,后世称盛,是宗训之不可不立也尚矣。今吾李氏之训,条款规法愁载诸谱,俾后之子子炳于目,触于心,无訾譥,无诡谲,礼以尊祖,沟睦族,彬彬乎其人,雍雍乎其俗,庶几著称于士君子之林矣。故《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后其勉之。”其具体分为“训子弟勉学”“训子弟不学”“训士”“训忠”“训孝”“训农”“训工”“训商”“训游”“训博”“训饮”“训斗”“训逸”“训谦”“训淫”等条目。这些家训条目,犹以“学”为首要。“训子弟勉学”云:“为学读书当以立志远大自期不可卤莽……务要正心诚意笃志道,朝于斯夕于斯,一时不可放诞,虚无益,勤有功……”。“训子弟不学”云:“谚曰:积千万不如薄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于读书也。”“训士”条曰:“士者心至于登名,然登名非十年窗下勤苦未易到此”。其余诸条,皆是对各行各业及为人处世在言行举止、交游师友之大原则的训诫。而末条“训谦”曰:“此言谦不可不务也……士农工商,非谦不可……故学问之道无穷,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长一年必有一年之见,长十年必有十年之识尔。子若孙观是言而察之。”则归结于为学必要谦要有所“师”。举例来说,如李弥逊父李撰师事“唐宋八大家”之北宋曾巩。《李子约墓志志铭》谓李撰“少从南丰游,南丰兄弟三人,皆登显仕,有重望,而公万为翰林公所知,及从青社辟,其兄弟至以书相贺,谓幕府得忠信之士”。又如李弥逊及其昆仲与朱弁、朱松、朱熹之交游,及弥逊曾孙李鉴与李修皆从学于朱熹再传弟子黄榦,而李修为朱松、朱熹父子修二先生祠,请李韶为之记。
其次,是优良的姻亲渊源。古人缔结姻亲讲求门当户对,其间自有深刻而实在之道理在。因此,贵贱不通婚,社会上层家族互为婚姻,仍于门第颇为重视,宋代科举为主导的平民社会转变,科考举业,游学四方兴盛。宋代“地方社会的主导,是官方力量。因此迁居官僚在迁居地,往往可轻暴易与当地家族结成婚姻关系而不会为当地所排斥。”纵观李弥逊家族数代之姻亲关系网络,大多是有科举功名的仕宦之家乃至名门之后。如此之姻亲渊源关系对于其家族的长盛不衰、血亲基因渊源传承、香火祭祀的宗庙血食不绝更是大有裨益。如据李徽《司训公暨陈氏孺人行状》,李徽乃父李镇重甫娶同里耆儒教授陈孟礼之女陈宜先,再如据上文的两通圹志、墓志铭,李正臣夫人黄长福臻乃南宋福州闽县人绍定二年(1229)状元黄朴之孙女。再比如魏峰《宋代迁徙官僚家族研究》一书对李弥逊家族的姻亲网络已有简要部分梳理。魏峰指出:“分析李余家族的姻亲对象,可以发现官僚迁居后的姻亲,主要是当地的家族,特别是适居官僚的第一、二代,多与迁入地人家族联姻。李余庆本人娶龚氏,所属地不可考。第二代李处道、李处厚、李处常皆娶苏州、杭州土著家族之女。李处道一支后来还迁居到武昌,其一女即嫁给黄州人何颉。李氏第三代李弥逊一度因生计所迫,迁回福建,因此李弥逊子、女与福建大族郑氏、林氏结亲。”与迁入地家族联姻,是迁居官僚家族扎根当地的手段之一,与在地士大夫群体结成较稳固利益关系,也是凭官位融入在地社会的说明。
最后,是家族成员个体的修身养性与专力苦读。这是内因,也是最为重要的促使李弥逊家族昌隆兴盛的最根本基点。诚如上文之连江珠浦李氏历代先祖诗十六首中,就有多首是直指家族个体成员需修身养性与专力苦读以博求有所成的。如引李亚荀勉学之诗中所云“富贵还从苦读书”,“致知格物须穷极,明善诚身要复初”,以求得“一朝名荐黄金榜”。亦如上引李琪之诗所云“梭掷光阴不可留,等闲白发又蒙头。工夫不使及时进,潦倒深为后日忧……惟日孜孜在自求。”再比如李鉴告其师黄榦云:“某三十年来,固知慕先生而起敬,而实未能安乎义理之当然……去岁之秋,幡然加鞭。省宿学之无据,愿就道而正焉……顾愚陋之曷进,日加惕而乾乾。尚图秋末,磬扣宗元,以正其身,以修其身。”李鉴三十年追慕乃师黄榦,且因自觉资质驽钝而终日乾惕,正心修身以学,终登南宋嘉定十年(1217)进士第,官宁国府司法参军,终广东提举,著有《和鸣集》。
注释:
[1][4][11][13][宋]杨时:《李子约墓志铭》,《杨龟山先生全集》卷三十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详参拙文:《李弥逊在漳州》(《闽台文化交流》2009年第3期)、《筠溪诗文与宋代漳州风情》(《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李弥逊家族在闽宦绩及其影响》(《闽台文化交流》2010年第3期)等。
[3][10][宋]王安石:王安石:《朝奉郎守国子博士知常州李公墓志铭》,《临川先生文集》卷九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祝尚书:《〈筠溪集〉二十四卷〈竹溪先生文集〉李弥逊撰》,《宋人别集叙录》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816~818页。
[6]详参拙文:《李琪〈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初探》,《闽台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期。
[7]2016年年中,偶然得知漳州有二通李弥逊家族有关的墓志铭,过后又向漳州市图书馆张大伟馆长、漳州市政协海峡文史馆江焕明馆长及漳州市石刻博物馆陈利群馆长请教二通墓志铭之来历渊源。后又幸蒙《海峡导报》记者林晓琪将此二通墓志铭之照片及文字释读无偿赠予,遂对校照片重新校读及句读二通墓志铭文字。关于其来历渊源,详参林晓琪、张伟华、王婷:《漳州石刻博物馆获两方元代墓志铭:述多少江东旧事》,《海峡导报》2016年5月2日,http://zz.mnw.cn/news/1170054.html,访问日期:2018年12月1日。
[8]两通碑铭的规格尺寸,系据林晓琪赠予的碑文释文释读文档中过录而来。
[9]黄朴及黄福臻及与李惠子之关系,参阅卢美松:《黄朴、黄昇父女墓志铭解读——两方墓志反映南宋名宦的家世与生活》(《福建文博》2016年第1期)及黄福来:《初考“高州黄朴”》文中所附《“宋绍定二年(1229年)己丑科状元黄朴”与“高州黄朴”的不同点》。http://www.514251.net/art/bshow.php?art=1469809134&sd=3&st=3,访问时间:2018年12月3日。
[12]广东西樵海舟李:《李弥逊家族宋朝科名录__连江县志》,李氏网:全球李氏论坛,http://www.lsw.cc/bbs/thread-136432-1-1.html,访问时间:2018年12月3日。
[14]详参拙文:《李弥逊与朱熹》(《闽台文化交流》2012年第3期)、《朱熹家族与李弥逊家族交游考——兼及李弥逊曾孙从黄榦游学并建二先生祠》(《闽台文化研究》2015年第1期)。
[15]魏峰:《宋代迁徙官僚家族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82~83页。
[16]魏峰:《宋代迁徙官僚家族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83页。
[17]魏峰:《宋代迁徙官僚家族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87页。
[18]魏峰:《宋代迁徙官僚家族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94页。
[19]李鉴:《祭黄勉斋先生文》,曾枣庄等:《全宋文》第318册,第7307卷,第378~379页。
[20]见曾枣庄等:《全宋文》第318册,第7307卷,第3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