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胡林翼的公仆思想

2019-11-12 19:07
鸭绿江 2019年18期
关键词:胡林翼公仆做官

李 敏

封建历朝各代,社会行政组织发展成为庞大精密的官僚体系,所有的人都位列不同等级之间。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使得官本位意识在广大民众心中根深蒂固,官因此而成为社会的掌权者、统治者、管理者,是高居于人民之上的特权等级的重要部分。而晚清时期的“中兴名臣”胡林翼却说:“吾辈做官,如仆之看家,若视主人之家如秦越之处则不忠莫大焉”。在他看来,所谓“做官”,其实是“做仆”;所谓“主人之家”,其实是“公家”,其终极指向应是“国家和人民”。胡林翼的这种思想确立了新型的官民地位,与现代公仆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

现代公仆思想是指作为公仆应视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为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党的干部必须做人民的公仆,忠诚于人民,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 2014 年 10 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他又强调指出:“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可见勤政和廉政是人民公仆的两个必备因素。

胡林翼也曾言“吾人做官,在廉、在勤”,他不仅是公仆思想的倡导者,更是公仆思想的践行者。

胡林翼一生为官清廉,无论是任职黔中,还是主政鄂省,胡林翼都克制私欲,清廉自守,可以说“心中无一毫私欲家室之念”。他为官之初, 便立志做清官,“吾辈既忝颜而居士之上,便不当谋利”。他在致叔父《墨溪书》中说:“侄出山之始,矢志作一清官,设誓于中宪、宫詹墓前,此志至今不渝”。在给夫人陶静娟的信中说:“……自从政以来未尝以一文寄家,家中苦况,何尝不知,惜不能助,且不可助”。胡林翼初任湖北巡抚时,岁入四百多万两银子,这笔庞大的收入主要用作了湘军军饷,胡“不好利,不营私,作官不余一钱”,连自己的养廉银都很少贴补家用,甚至“至发益阳私家之谷以济军食”,以致“位至巡抚,将兵十年,于家无尺寸之积。”故1861年胡林翼病逝于湖北巡抚任上时,朝廷称其“秉性忠直,操守廉洁”。

不仅如此,胡林翼还采取了许多措施施惠于民。胡林翼曾劝导下属:“可以体恤民情,节省民力之处,务须极意谋之”。在贵州任知府时,胡林翼只准予书吏索取纸笔饭食基本开支,以减轻百姓诉讼费用;诉案上呈后要随到随审,以免上诉苗民因案件积压延误而开销增多;在审理案件时,不得传唤无关紧要的证人以劳民伤财,对于必须差唤的被告,须根据道路远近、人数多寡来限定到案日期。为解决安顺城内百姓饮水问题,要实施开凿泉眼、疏浚河道与筑堰蓄水三项工程,需要数千两银子。他带头捐款四百四十三两,又动员郎岱、普定、清镇的厅县长官捐助了三百六十两,整个工程的经费与用工,都交由地方绅民办理,“不经官吏之手,无可侵渔,功归实际,费不虚糜”。

胡林翼认为, 做官还必须勤政,“官贪则吏逞其私,官惰则吏揽其权”。胡林翼认为做官必须“脱尽衙门窠臼,屏谢世禄门户,掊击官场陋习”,保持踏实而有成效的行政作风,并要求地方官“干实事,说实话,无忘来自田间, 无忘读书本色,总可稍济于时也”。这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思想不谋而合。

胡林翼曾言“官能勤于听断,不纵差役,不累百姓,是教民养民之精实事功也”。任职黔中时,胡林翼曾着手清理积压案件,仅在安顺一地就达三百余件,从而达到“案无宿牍,人自以为不冤”的状态。“命案到后,即刻查问初供,不分风雨早暮,带仵作、刑书、皂役各一名,轿夫四名,马一匹,路远或被褥及盐菜饭食一肩,近则删去,其不得逾十名, 每名自发饭食钱文,家人差役,一概不带,一切陋规,概行禁止,所带夫役、忤作,即随身旁,可免在外滋弊。”主政湖北时,他厉行改革,更是将“天下第一破烂之鄂,变成天下第一富强之省”,最后病到“面色如白纸,神采如槁木,两鼻孔日夜翕张,盖喘息粗而神明已竭”。然而如此危重之时,仍勤于职守,表示“愿即军中毕此生,无他志耳”!

在今天,“公仆”已成为现实传媒的时髦用语,不难窥见当代人对良好政治文化的期盼之情。如何将公仆思想化为全体国家公务员的自觉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探讨胡林翼的公仆思想不乏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胡林翼公仆做官
一身正气,万口仁声的胡林翼
“做官”的目的是什么?
做人做事做官“十不如”
“只见公仆不见官”
一句话
立心守正——做官不可“厚黑”
做官就是为了
胡林翼之母:教会儿子处理同僚关系
春秋时代的“国家公仆”
甘当人民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