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钦
10月20日 周六 晴
6点半坐车到学院,食堂里匆匆喝碗稀饭,去大竹四合石牛村扶贫。
这次主要是送图书、医药、被服,栽植果苗、完成第三季度收支台账等等。学院有帮扶任务的几个支部,分乘几辆车,8:00准时从学院旁的徐家坝收费站,上了包茂高速,往南疾驰。铜锣山列左,华蓥山居右,两山间华城繁镇人烟稠密,良田美池物产丰饶,青瓦白墙依山就水散居的川东村舍,被连户水泥路画成一幅幅美不胜收的风景画。
大巴山从摩天岭到巫山,沿西北—东南走向,雄浑巍峨,浩浩荡荡,呼啸而来。而在达州市的通川和开江境内,大巴山忽然自东北向西南,伸出臂膀,由西向东,脉开三支,孕育出赫赫有名的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排排坐吃果果,排成川东平行岭谷,大写了一个“川”字。三山之间为宽阔的浅丘地带,是谓东西两槽。大竹俗称西槽为山前,东槽为山后。我们要去扶贫的四合镇就在山后,需翻越铜锣山,峭壁悬崖,弯多路陡,视线不及20米,路面也坑坑洼洼,车如蛇行。
在四合场口不远处,学院驻村的小邓老师,骑着电瓶车,正在路口等我们。车子转上修好不久的村道,几分钟后就到了石牛村村委会。但见青瓦白墙,彩旗招展,人头攒动,帮扶干部和帮扶户都聚在那里。我们的车刚开进去,他们就噼里啪啦鼓掌。然后大家进入会议室,照例是学院领导、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小邓老师、帮扶户代表等讲话发言,接着开展捐书仪式。石牛村新建了村民图书阅览室,学院号召全院教职员工每人捐几本书,一下捐了几千册。不过,有的居然把教学用书都捐了来,也不管村民是否适用,只是图个完成任务。我的一个学生唐季的丈夫牟昌盛开了个图书公司,在他的书库里,我化缘来百多本三农图书。
村委会不大,两小块半个篮球场大小的坝子,一张新乒乓球台子,一个公共场所,厕所有水管,还没自来水,舀水冲厕的大塑料缸盈盈一缸水。除办公室、会议室外,最醒目的就是图书阅览室,和应时应景的村淘。村淘货架上摆着大竹特产黑花生、观音豆干、东柳醪糟、月华土纸、苎麻产品,和南瓜、冬瓜等时令瓜菜。一面雪白的墙上,画着石牛村新开辟的乡村旅游规划图,照例民宿、农家乐、垂钓、采摘体验等等,也是应时应景的。大多数村淘村旅,在我看来是顶起碓窝耍狮子,劳民伤财费力不讨好:地偏路远交通不便,物流费贵,豆腐盘成肉价钱,再者也没啥景点,不但自然景点没有,就连人工造假的景点都没有。
捐书仪式结束时,学院附属医院开始了送医赠药,帮扶户和我们都围在了这里,我也帮着石大哥拿了几盒常用药,无外乎是感冒冲剂、藿香正气液之类。元书记就喊我,快走了,去载果树。
石大哥家离村委会有两里路远,小邓老师叫了辆三轮蹦蹦车拉着果苗先走,我们和石大哥提着棉絮、鲁花菜籽油步行。叫他石大哥,其实他年龄比我小好几岁,有些木讷,路上也没啥话。石大哥的妻子梁嫂老远就迎上来,接过我们手里的东西,一迭声地感谢。梁嫂一看是个能干人,石大哥家全靠她支撑。他家前两年在路边新修了几间房子,外墙敷了水泥,没刷白。里面养了母猪公猪十多二十头,有几头母猪都下了崽和快要下崽。
寒暄时,屋里出来一个小伙子,身体单薄,面色发黄,也不说话,神情不脱石大哥,我估计是石大哥的儿子。石大哥家有两个儿子,没读出书来,在外打工。一问果然是他大儿子,生了病,近期回来休养。小伙子接过我给他家的《仔猪健康养殖百问百答》《山林果园散养土鸡新技术》《安全饲料的配置技术》《农药的使用安全和技巧》等书,就带我们去载果苗。果苗是我们在通川区田家塝果苗基地买的冰糖李和黑樱桃,栽在了石大哥家新房后的田里。田里先前是种的广西南瓜,也是帮扶时栽的。我们边栽边给石大哥和他儿子讲解果苗的栽植、施肥、管理等等,还没栽完,就喊吃饭了。
饭桌摆在石大哥家老房子院坝里。石大哥家老房子还是木板墙,只怕快百年历史,厨房里大锅大灶大冰箱,就是黢墨八黑,屋顶高,亮瓦小,亮瓦像只萤火虫,只好开着电灯。堂屋正对着的院坝边上有棵长得七扭八歪的柏树,和两棵老橘子树,橘子树上吊着几十个疤疤癞癞的红橘,比乒乓球大不了多少。
桌子上菜盘重上叠下,除了蔬菜,果然有青椒肉片、水滑肉、酸菜鱼,还有去街上采买的卤鸭、猪耳朵、牛肉和听装啤酒。我们自然不喝酒,象征性地吃了一两碗饭,米是新米,就着梁嫂做的咸菜下饭,好吃。大家都夸她能干,养这么多猪,也算家庭养殖场了,做的咸菜香得让人流口水。梁嫂就给我们送咸菜,送葛根粉,老师们坚决地按照达州市里农贸市场的价,付了钱,没现钱的,加了梁嫂的微信转账。饭钱每人50元,元书记统一给梁嫂,自然又是一番推推扯扯,石大哥和梁嫂坚决不收,说他们也吃了的,酒还是他们自己喝的,再说老天开了眼,才招待了我们这些贵客,说一千道一万也不能收这个饭钱的。我们七嘴八舌给他们讲政策说规定,好容易才让他们收了钱。
石大哥家致贫主要原因是石大哥的病,每个月要吃药,前不久才做了手术,现在大儿子也病病恹恹的。次要原因是缺技术缺资金。两个儿子也还没结婚,老大二十七八了,眼下这个房子,就是有对象,也结不了婚。梁嫂说,大竹这些年有个扶贫举措,是统一拆危旧迁新房。他们早就登了记,等着统一迁到新农村聚居点。所以老房子也没修缮,路边那新房子用来养猪,墙都没刷白。可是最近听说拆危时,出了点事故,就停了,不晓得哪天复建。说起也是一脸愁容,不迁建,两个儿子婚姻就是个难题。
饭后计算第三季度收支台账,梁嫂说,他们家的帮扶单位有我们学院、大竹四中、农发行三家,三季度工资性收入有4000,养殖业收入有3000,转移性项目及收入地方补贴648,低保金1080,没得什么支出,纯收入8728元。
“看你们今年谷子长得好,应该丰收了吧。”元书记说。
“今年收成多,要卖几千斤。”梁嫂笑了起来。
元书记和我们一合计,说:“嫂子,按3块钱一斤的米,我们一个买几十斤。”
“要得要得。”梁嫂忙喊石大哥去搲谷子打米。现在农村差不多家家都有打米机,打米也方便。米打好,过秤付钱,装到车上,又每人买几个老南瓜,就往回走了。大家兴致都很高,商讨着下个月帮扶时,做些啥。
到家差不多6点了,老婆正准备煮晚饭,见我扛了袋新米回家,兴高采烈搲新米煮饭。待我洗了澡出来,老婆搲碗我买的新米,没好气说,看你买的啥子米?还3块钱一斤,市场上新米才2块5。帮扶嘛,贵点也没说的。关键是你看看这个米,好多碎秸秆、石渣子,我淘米都淘了八九道,石渣子一颗一颗地挑半天。未必,米打起车都不车一下,就卖给你们?
“多淘几遍嘛。”我嘟哝道,心里着实不明白石大哥米打出来为啥不车一下。
附后:1987年5月21日,在以茅盾先生为首策划的“中国的一日”大型征文活动51周年之际,刘尊棋、林樾等人发起组织了“新中国的一日”征文活动,我曾有幸参与。今天我更有幸参与《四川文学》的“我们的这一天”征文活动,不知有多少参加过“新中国的一日”征文的人会书写“我们的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