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雨时
中国新诗自“五四”诞生以来,白话代替文言,催生了一系列新的诗歌品种。小诗,是其中之一。首创者当推冰心。20世纪20年代,她的《繁星》《春水》的发表和出版,引起人们竞相仿效,掀起了一场小运动。小诗的兴起的原因,除了日本俳句、印度泰戈尔《飞鸟集》的译介影响之外,还有当年青年知识分子某种特定时代情绪表达的主观欲求。正如周作人在《论小诗》中所说:“如果我们怀着爱惜这在忙碌的生活之中浮到心头又随即消失的刹那的感觉之心,想将它表现出来,那么数行的小诗便是最好的工具了。”冰心的贡献在于:她在新诗发展中,创造了小诗这种具有东方风韵的新的诗歌形式。小诗运动随着时光的流逝,虽然消歇,但其艺术影响却绵延不尽。抗日战争时期,田间等人的“街头诗”;和平建设年代,沙白的永乡生活诗,孔孚的齐鲁山水诗,就是一般抒情诗人,也时有短制佳什之作。特别是新时期之后,新世纪来临,小诗创作更呈现蔚然兴盛之势,又像一天繁星闪烁,又似一池春水飞溅。小诗,又称微型诗,或截句,形式纷繁多样。
云南诗人麦芒的诗歌创作,正是处于这种文学发展的背景之下。他发表的第一首就是小诗《小公鸡》。这只“小公鸡”,在诗人几十年创作生活中,引领了他的“美学的和历史的”方向。由于生活的坎坷、波折,他的小诗创作时断时续,但从没有放弃,并进行不懈的尝试和探索。1979年,是个重要转折。这一年《诗刊》10月号发表了他的一首一行诗《雾》。只九个字:“你能永远遮住一切吗?”在当时那种特定的历史情境下,这是一句带有反思性和预见性的关于真理的叩问,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共鸣。自此以后,他更加勤奋,探索也更为广泛和深入。2019年10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麦芒小诗精选》,从一行诗、二行诗、三行诗……直到十二行诗,犹如一个小小的花圃,五光十色,争奇竞艳。而诗人就是这花圃的《园丁》:
耗尽半生心血
亮丽一片风景
没有高帽桂冠
少有鲜花掌声
仍旧那样泰然
仍旧培土浇水
这首六行诗,记写了他作为诗人呕心沥血、操持诗歌的自我形象。
他小诗的题材界域十分广阔:花草林木,鸟兽鱼虫,山川四季,历史存照,国家大事,日常点滴,亲情乡情,人生感悟……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凡是他在人世间所遇见、碰触、经历的一切,眼中所见,心有所感,思动于衷,皆可为诗。他的小诗,犹如孩子手中的“万花筒”,千姿百态,缤纷多彩。然而,其总的精神维度和价值意向则是:“真、善、美”的褒扬,“假、恶、丑”的贬斥,以此表出他的良知和道义担当的人格风骨!
那么,他的小诗的艺术生成和美学特质是怎样的呢?这里,我不想浅表地罗列表达方式、各种技巧和话语修辞,而拟进入文本的底里,探寻其审美的机杼和神髓。反复赏析,深入体察,最后我撮举出一个字,那就是“趣”。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有别趣”。明代袁宏道在《西京稿序》中也说:“夫诗以趣为主”,并强调,诗要有“真趣”。“别趣”与“真趣”是诗的灵魂。麦芒的小诗,真正充分而深切地体现了这一点。正是“趣”字,作为动力源,催发了他的全部的艺术脉动和话语操作,从而,打开了他的个性化的独特的审美境界。
其“趣”有多种:景趣、情趣、意趣等。在诗中,可以以一种为主导,也可以几种交互并现。
先说景趣。自然景象有其自身的生命,它作为自在之物,生趣盎然。在诗中表现为自然意象,以景为主,虽有情感的融入,但不做人为的制导,而是尊重其自然的生态。例如《倒影》:
忽暗,忽明
忽梦,忽真
水下一道风景
水上一道风景
水波荡漾,忽明忽暗,水上风景与水下风景,交相辉映,如真似幻……诗人不做任何评判,只是把自己的感觉经验置于读者的视觉之前,然而,那悠悠情态,却流人们的心田,至于什么感受与触动,则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就是景趣之妙。
次说情趣。“诗缘情”。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个人旨趣,就是诗的情趣。它与诗人的个性有关。诸如直率、诚挚、纯真、诙谐、幽默、机智等等。针对不同的对象,会有不同的特定表现。例如《熊猫》:
呆头呆脑,摇头晃脑
戴一副黑色眼镜
名声却愈长愈高
熊猫,是国家级保护动物,甚至成为国际友好交往的文化符号。诗人对熊猫是挚爱的,但此种爱意怎么表现?他不是动物学地写熊猫,而是以诙谐的口吻,把它拟喻成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戴着黑眼镜,向人们摇头晃脑,憨态可掬。它的珍贵性,在读者的会心一笑中,得到自然升华。这就是情趣的艺术魅力。
再说意趣。如果说,情趣常表现为情景意象,那么意趣则表现为哲理意象。意,即理。意趣,即理趣。宋代朱熹的理学,标举“理一分殊”,即天地之至理隐藏在各种其体事物之中。意趣就是理从物现的曲折有致。例如《月亮》:
有缺
有圆
又缺
不论是行为上的自由还是思想上的自由,若没有桎梏本身的存在,则自由也就不再有意义,正因为生活中有太多无奈,才更显得自由的美好,也才更显得勇于追求自由的可贵。
又圆
缺的时候
仍然圆满
但你
看不见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望月空而想人间,天人感应,潜隐着生命的哲理。月盈则亏,月缺则圆,盈中有亏,缺中有圆,犹如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就昭示人们,满招损,谦受益,困顿时不气馁,成功时也不傲慢,而是从容、放达地对待世事变幻,此种人生真谛,从“不知道”到深刻认知,是人的生命的一大觉悟。此处,月亮的意象,是一个深度意象,对它的曲尽之至领悟,使人们获致意想超拔的乐趣,仿佛豁然敞亮。这就是意趣的审美功能。
意象是诗的实体要素,或曰诗的血肉。带着各种趣味的意象,自然意象、情感意象,智性意象,要组合、完形成诗,并获得有机的艺术生命,还必须以诗的“主旨”为核心,依照小诗的特点和形式,加以凝聚和话语编程。小诗是诗之精者,粹者。其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万中取一”“以一驭万”。因此,小诗运思的根本规律,就是“以小见大”。“以小见大”,也要有“趣”。试以《水田花房子会址》一诗为例:
一张方桌
历史
从鼾声中苏醒
1935年2月,红军长征途中,遵义土城战役后,中央政治局在云南水田花房子村召开会议。会上,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对这样的史实,诗中并没有铺叙和展开,而只是以一具简陋的“桌子”与“马灯”来表现,并且把历史拟人化为从沉睡到苏醒,以凸显会议的重大意义。小与大,带动虚与实,虚与实,涵泳情与趣。小的具体实物托举起宏大的历史时空。
小诗的意象与诗意的建构,不论是变幻角度、增设曲折、暗藏玄机,还是运用对比、聚凝发散、定格旋转,都要遵从小巧机趣的美学原则,寓丰富于单纯,以瞬间表永恒,从而造成“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的艺术境界。
小诗,由于形式短小,体制精微,因此,作为它物化和基质的语言,就有了更为特殊的要求。语言进入诗中,形成语境,成为话语,就有了它自身的生命。小诗的话语生命,在较小的格局中,就像变幻不定、趣味十足的精灵。
它命名精准,逮住就跑不了。它携情带理而行,直逼事物和生命的本质。它简洁、隽永、鲜明、生动,可状尘埃之微,可写宇宙之大。诗人小诗中例子,比比皆是。例如,《生活》:“一坛打翻在地的油彩”,一个巧喻,再现了人世间真相。又如《老子》:“两千多年过去了/一点/也不显老”,“老子”,一为尊称,二为书名,但此处“老”转化为时间、岁月,两千多年逝去而“不显老”,表明“老子”的“道”的哲学,至今仍有生命力。再如,人物速写《冰心》:“一个‘爱’字/写了一辈子//一辈子/写了一个‘爱’字”,以“爱”字为轴心的语式回环,概括了作者一生文学创作的主题。诗人在《无题之十五》中,这样自许:
我活着,我思索
一半是冰,一半是火
无题而有意。两句话,既写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也内指了生命和灵魂在此种生存境遇中的穿透和超越。如此,自画了自我人格的精神肖像。
其实,别趣、真趣,是诗人诗歌创作中永葆“赤子之心”的人生态度和审美姿势,集中表现为他个性化的艺术观照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凝聚、浓缩“真、善、美”的内质,而且也能够完美外在的语言形式,使“诗趣”成为诗的神韵、色彩和味道。此种身份的确立和凸显,势必造成他诗歌独特的美学风格:从容、自信、诚朴、纯真、机敏、风趣。恰如他在《茶》一诗中所写:
信仰如茶
生活如水
只有经受
高压高温碾泡过的
愈品
愈芬芳
愈品
愈有味
品茶,品的是人生况味,也是艺术趣味。
百年新诗,新诗百年。中国新诗在其流程中,从尝试到创建,从单一到多元,波澜壮阔,激流勇进。既有成功的波峰,又有失误的浪谷,蜿蜒曲折,起伏跌宕。然而,总的流趋是奔腾向前。把麦芒小诗创作置放于这样的历史长河中,予以考察和评价,虽不能说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他“一辈子写小诗,小诗写了一辈子”,却也在新诗长河中,掀动了一簇簇奇美的浪花,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小诗新潮。因此,我们可以认定:他的那些优秀的小诗精品,不能不作为经典,留存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史册上,并影响和激励着后来者。
人逾古稀,诗心不老。以生命为诗,以志趣为上,经营意象,锤炼语言,拓展境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在此,我们只需对老诗人表达敬意,并祝愿他健康长寿,创作更多更好的小诗佳品力作,以实现他的以诗立命的诗歌信念与追求:
有的人活着——诗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诗还在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