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爱华 张红霞 张静
当前高校对人才的培养要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建设的要求,作为财经院校,培养的人才需要有较高的实用技能和综合素质,除了专业的知识打底,更需要学生能够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策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就在教育的过程中涉及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程度和效率,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教师开拓创新教学方法,以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助推学生将知识进行转化,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动性。
高校教育要求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实践能力是诸多能力发展的基础,是验证理论和知识的重要途径,学以致用是实践能力的最佳体现,是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将知识融会贯通后并加以应用,学生具备了较高的实践能力才能够进一步拓展创造、创新的能力,并且实践能力对大学生走进社会、适应社会也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因此以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我国高校对于培养知识型、科研型人才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这源自于高校的教学定位,区别化职业教育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避免教育的功利化,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当前一些高校的大学生走入社会、走上岗位后却显得手足无措,让学生产生一种“大学白念了”的错觉,学习的知识用不上,遇到的难题不会处理,显露出实践能力不足的弊端,这与他们的高学历明显相悖,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这个尴尬的情况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大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大部分来自于课堂教学内容,我们的认知教育做的非常到位,但是学生却无法将知识有效运用于工作和生活中,面对问题时不善于利于知识来实现生活中的实践转化,一方面是不会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是遇到实际问题时不会将其转化成学科问题来进行考虑和解答,在知识和实践中产生了断层,衔接无力造成了大学生的能力缺陷。
怎样才能将学生的知识有效转化为能力?实践出真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国学者对财经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方法改革上面,针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进行教学优化,将“重知识”转变为“重能力”,尤其是大學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是高等教育契合社会对人才转型需求的必经之路,更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谓实践能力就是知识向技能消化、内化、转化的过程,知识解决了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能解决的则是怎么做、做的好的问题,技能形成于实践过程之中,在大学生还不能通过职业岗位获得经验积累的时候,就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形成知识向技能转化的方法、策略,锻炼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行动力,为落实转化打好基础。
一是定位不清,重视不足。财经类课程研究偏向于宏观层面的分析以及对问题的罗列,学生普遍反映学不会,不好学,课程本身的特点使得理论性较强,而教师立足于知识传授也是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理论,理解理论,对于实践教学环节则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实践只是辅助验证理论的方法,并没有提到与理论知识对等的高度上来;二是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绝大部分来自于高校的教学,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约束下,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能力,而教学方法和效果则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完成教学目标,那就无法挤出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动手、操作,要平衡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优化创新。
市场发展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要求人才的实用性、应用性,因此高校教育也应当遵循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大学生知识向技能的有效、高效的转化,让学生知行合一。
4.1明确培养实践能力的作用,将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大学生不仅仅是知识学习活动的主体,更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学作为培养人才的一项主要活动,就要从学生的社会实践需求出发,满足学生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需要,以此为目标来确立教学的方向,那么传统的知识获取、认知培养就不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必要的过程,当他们能够真正用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时候,增强学生改造、创新能力的时候,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时候,他们才具有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提高实践教学的地位不代表要弱化理论教学,相反的,实践教学是需要理论教学作为基础的,只是当前我们的教育体系下,理论知识培养和认知能力培养没有达到他应有的教学效果,即通过这两者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和社会实践水平,因此我们需要找到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平衡点,将二者有效衔接、融入,形成一个整体,边学习,边实践。
4.2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课程
(1)多种教法融合,改善课堂氛围
当前课堂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基于学生为主体,自主式、合作式、案例式、互动式、研讨式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的改善,在课堂上可以不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式,找到适合课堂的教授方式,可以选择多种教法的组合,能弥补各教法的缺点,实现教学优化。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用实际经济问题设定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下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研究成果,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项目构建,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讨论实验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学习方式上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重点在于学生亲自参与方案策划并加以实施的过程,这就是知识的应用转化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话语权,教师指导实验要点并最终做出评价,做好引导、辅助、总结工作。
(2)课堂联系实际,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效对接
教学受实际社会情况的影响,市场变化每时每刻,学科发展也不断推进,因此在教学中不可能脱离了社会实际现状,这也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与学科发展、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将基础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理论的正确验证。比如模拟证券交易的教学,首先让学生掌握基本股票交易技能,并能够熟练进行操作,然后可以向学生拓展知识面,介绍当前信息时代的金融数据挖掘、管控的重要作用和方法等,让学生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不使教学脱节。
可以在校内开展仿真教学,把社会“缩小”并“嵌入”学校,构建校园仿真商务环境,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建立学校仿真实训平台,将虚拟流程与实务操作融为一体,让学生参与岗位角色扮演,布置任务,体验创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步骤的全周期活动,在仿真商务环境中提高动脑、动手能力,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岗位角色可以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代的发展进步对于人才能力需求的标准一直在发生变化,高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建设祖国、发展经济贡献力量,也为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而付出努力,跟紧社会的需求是高校教育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在当前社会需要大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前提下,高校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都要随之进行优化改革,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提高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会有助于加强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提高学生内在实力,对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系2018-2019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时期产教融合视角下财经类应用型大学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8GJJG370);2018-2019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知识向能力高效转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8GJJG376);2018年河北金融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双创”为导向的财政学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路径研究(2018JG12)
(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