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夏偲
在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入是输出的前提和基础,而听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为依据,分析目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并探讨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
据美国教学法专家W.M. Rivers和M.S. Temperly统计,听在人类语言交际活动中约占45%。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英语听力是一个薄弱环节。尤其高中阶段听力材料更为复杂和综合化,“听”成为许多学生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产生畏惧心理。本文以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为指导,对当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一些改善策略。
“输入假说”是Krashen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他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他把现有语言知识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阶段定义为i+1,语言输入只有稍高于i,即i+1水平时,才能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同时,他还强调语言输入不需要按照语法严格顺序,只要拥有足够的有趣又有关联的可理解输入就能模拟出“自然”的语言环境,形成最佳输入。
第一,缺乏文化背景知识。有时听力材料难度并不大、生词也不多,但学生仍无法完全理解其含义。从这点看,理解上的障碍不一定是语音或语法的问题,而是由于学生对听力材料中文化背景不了解造成的。
第二,教学手段过于单调。目前教师大多采用教学“三步曲”,即“听录音—对答案—再听”。这种方法有一定帮助,但因过于枯燥导致学生兴致不高,不能真正投入对话情境中。
第三,听力训练时间不够。曾有老师(姜程,2015)对所教学生做过调查,55.6%的学生每周听力练习少于三次,76.6%的学生每次训练时长约为15分钟,37.9%的学生课外从未主动练习过听力。
Krashen强调听力活动对语言习得最为重要。笔者以为,他提出的输入假说理论能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带来有益的启示:
3.1合理选择可理解的i+1语言材料
通过分析近五年高考听力的考点,其中具体信息题占比高达50%,推理判断题约占40%且有增长趋势。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细节的同时还能对听到的信息进行简单推断。例如一篇关于感恩节的独白,倘若学生对此节日由来不了解,那么对感恩节的时间,以及为什么要在那天吃火鸡、南瓜等问题的把握就会发生偏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同时通过模拟考试、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尽可能安排接近大多数同学i+1水平的听力难度,设定分层目标,循序渐进。
3.2有趣又有关联的语言输入
高考听力话题主要围绕学生的认知世界展开,如问路、就餐、旅行等。且材料多以mp3或磁带呈现,熟悉的男女情景对话以及长期没有什么变化的语音语调提不起学生的兴致。如今,互联网+和多媒体的运用,让教师可以借助声像、动画和真实视频来增加学生视听上的刺激。比如英文电影从经典《阿甘正传》到科幻《复仇者联盟》等,有趣的情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影,甚至主动揣摩和模仿影片中的对白,这比傳统的听力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3非语法程序安排教学大纲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过分强调语音、语法规则的理解,容易把听力课变成语法和语篇结构分析课。这种方法固然可以使学生快速理解听力材料内容,但也破坏了对话情境的真实感,降低语言输入的质量。语法知识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自然地习得英语思维。
3.4加强泛听以增加输入量
确保足够的输入量是从阶段i上升到i+1的前提条件。课堂教学是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途径,然而想有效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光靠课堂上几道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听力训练,加强泛听扩大听的渠道。与精听不同,泛听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可以寓教于乐,如开展英语角、英文演讲等活动。然而,泛听也不是盲目地“泛泛而听”。一方面教师可以围绕大纲选择适当的材料设计任务,另一方面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听力材料。
综上所述,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论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让我们从新的视角发现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重视可理解输入,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选择相应难度的语言材料,同时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等手段,增加语言输入的趣味性及保证足够的输入量,从而进一步提升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效果。
(作者单位:丰城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