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在公共艺术设计与展示中的应用研究

2019-11-11 03:51张培
工业设计 2019年10期
关键词:展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张培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公共艺术设计;展示;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新兴科技,在工业制造、娱乐、房地产、教育等行业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也随之扩大,逐渐深入到艺术这一领域之中,它突破了传统艺术设计中存在的维度上的限制,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共艺术作为公共空间中的文化载体,在当下城市景观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积极寻找虚拟现实技术是如何在公共艺术设计和展示中的应用,也成为当下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虚拟现实技术概念及其特性

虚拟现实技术(以下简称为VR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结合相关科学技术,生成与一定范围真实环境在视、听、触感等方面高度相似的数字化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装备与数字化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相互影响,可以产生亲临对应真实环境的感受与体验。

目前,大部分VR技术是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和动作对人产生感觉上的影响。VR技术具有逼真性、沉浸感,使得人可以被动的通过视听等方式沉浸于虚拟世界之中去接收三维空间中的信息;同时VR技术具有交互性与创造性,人们可以通过空间化的方式去改变、创造信息。

美国科学家Philippe Coiffet和Burdea G在1993年发表的文章《Vi rtual Reality Systems andApplication》中提出“虚拟现实技术的三角形”,他认为虚拟现实最突出的三个特性分别是:交互性(Interactivity)、沉浸感(1mmerslon)和想象性(lmagination),也被誉为虚拟现实核心的“3I”特性。

2虚拟现实技术在公共艺术设计与展示中的应用意义

2.1增强公共艺术的表现力

公共艺术并不特指某一种艺术,而是存在于公共空间中的雕塑、装置、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统一概念,其形式具有多样性,能够给予公众充分的想象空间。VR技术表现形态具有生动性,可以通过立体图文、视频等方式启发公众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应用于公共艺术设计之中可以增强公共艺术的表现力,还能充分激发公众想象力。此外,社会公共性是公共艺术所具有的最根本属性,决定了公众参与是公共艺术在社会公共空间中发挥作用的最基本表现,对公众开放共享,公众可以在公共艺术中完全沉浸、体验。正是因为这种社会公共性,公共艺术作品是需要公众互动与反馈的。

2.2增加公共艺术作品与公众的互动性

传统的公共艺术,表现形式有限,交互性的体验相对单一。VR技术作为前沿的科技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类科技、艺术展览之中去。VR技术最大的特征为交互性,其可以在公共艺术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其交互方式具体表现有四类:动作捕捉、触觉反馈、眼球追踪、手势跟踪,通过这几种交互方式,VR技术可以带给公众沉浸感,应用到公共艺术设计中可以让公众更好的欣赏艺术,理解艺术,也更利于公众对艺术作品的反馈,方便艺术家与公众的交流。

2.3便于公共艺术创作者调整作品

VR技术对公共艺术的便捷性影响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对公共艺术创作者的正向影响;二是对公众体验的提升。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公共艺术创作者得以接触新的创作形式,同时公共艺术以公众为受众主体,创作者在VR技术创作过程中可以进行低成本测试,小范围地让公众参与体验,收集公众反馈,调整自己的艺术作品,让创作符合公众的实际需求。

2.4方便公众体验公共艺术

同样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让公众在体验公共艺术的过程中得以摆脱时间、空间上的束缚。公众可以随时通过穿戴VR技术设备进行体验,公共艺术的空间展示空间不只是传统的艺术街区或者展馆,公众在家就能走进公共艺术之中,省时、省力的体验方式让公众能够花费更多时间投入在公共艺术的欣赏中。同时公众在相对私密的环境中体验,不用顾忌周遭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心理上的投入,思考程度也会高于传统公共艺术的观感方式。

3虚拟现实技术在公共艺术设计与展示中的应用分析

3.1虚拟现实技术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传统公共艺术创作过程通常先是艺术家个人创作,然后作品完成后被运送放置到公共空间之中去。公共艺术作品创作的环境、材料、工具、形式都有一定的限制,且与最后展示环境必然存在差异,这便是公共艺术传统设计方式所存在的局限性。而基于VR技术的公共艺术设计创作改进了传统的表达形式,使得公共艺术的创作从三维向四维、五维突破,可以以最直接的方式让艺术家看到作品的方方面面以及在实际环境中的应用效果,为公共艺术创作带来全新的思路。

例如,谷歌推出的Tilt Brush VR绘画创作应用,令艺术家或者对艺术感兴趣的人可以自由选择材料、描绘造型、塑造体量,在三维空间中自由地进行艺术创作。Zbrush是一个将体验与创作融于一体的绘画和数字雕刻软件,里面所提供的画具,以及强大的功能组合,为艺术家或使用者提供了全新的创作方式,并且可以源源不断的激发艺术家的灵感,带来创作的活力。运用类似VR技术创作软件,艺术家可以摆脱现实空间中环境、材料等方面的束缚,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艺术创意,突破维度上的限制,实现创作方式上的革新,完成后即可有针对I生地在现实中选择材料进行重現。

VR技术也赋予了公共艺术新的存在方式,即可以模仿现实中的视觉、触觉、嗅觉等效果,以超现实的方式在虚拟世界中存在。在虚拟的公共艺术中,观众可以有差异性地选择自己的欣赏方式和欣赏角度,形成与艺术之间独一无二的交流体验。此外,观众还可以参与到公共艺术的再设计之中去,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改造作品、丰富作品。在虚拟环境条件下,作品的创作方式是自由丰富的,不仅可以给观众以独特的感官享受,同时还可以引发观众的思考,带动观众的情感共鸣。VR技术所创造的虚拟环境对现实世界介质的束缚和制约进行了突破,虚拟环境创造了更为自由的环境,可以展示内容、展示的形式以及内涵都更加自由丰富,除了设计者的想象力,没有其他的物质能束缚创造。

3.2虚拟现实技术在公共艺术展示中的应用分析

公共艺术作品通常于艺术馆、商业街区、地铁等公共空间进行展示,且展示方式通常是直接放置,等待公众的观赏。这样单方向的传播不能很好的在作品与观赏者、艺术家与观赏者之间形成紧密的关联,并很难将作品思想有效的传递给观赏者,导致公共艺术作品的功能受到极大的限制。VR技术的介入使公共艺术作品在视觉上得到突破,为公共艺术作品展示方式提供了新的选择。

VR技术解决了许多经典艺术作品难以展示或无法展示的状况。这些是现实生活中无法转换展示位置或真实世界已经消失的作品,都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被模仿出来。例如VR技术对古建筑的复原、传承。古建筑是极具历史意义的公共艺术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人类文明的艺术瑰宝。我国古建筑由于历史中的人为破坏、时间、自然腐蚀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对古建筑进行传统意义上的修葺问题,也存在较大困难,原因在于古建筑传统修葺工艺细节的丢失,无法复原古建筑的原貌,利用现代工艺修葺会折损古建筑的历史价值。以“圆明园”为例,是否在原址上进行圆明园的修复一直是争议较大的问题,圆明园遗址承载着特殊的历史、民族包袱,警醒当代人振兴国家;同时作为昔日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汇集着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华,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顶峰之作,极具艺术价值。通过VR技术对圆明园进行修复,能够让当代人身临其境地观赏古代建筑,学习和感受艺术文化的精华,谨记历史教训的同时也能够让古园林建筑以数字化的方式得到传承。

与传统概念上的公共艺术展示形式相比,VR技术应用于公共艺术展示的最大优势和独特之处就在于交互性。VR技术介入公共艺术展示,在给予公众视觉享受的基础上,可以调动其他所有感官的参与和整体感受。例如,阿布拉莫维奇2017年的个人首件VR技术作品《上升》(Rising),让观众头戴VR技术设备进入到艺术家的虚拟私人空间之中,目睹海水从阿布拉莫维奇腰部开始上升直至淹没的过程。观众每做出一项减少碳排放的承诺,玻璃水舱中水位就会下降一分,反之水位会持续上升,直到这个虚拟的阿布拉莫维奇溺水而亡。作品旨在警示公众全球变暖现象。阿布拉莫维奇表示:VR技术能用科技激发人性中的怜悯,从而引导人们审慎思考全球气候变迁这一重大的议题。《上升》让观众感同身受地体验到他人的苦难,从而让人们心灵受到巨大冲击。用人体能做的行为艺术十分有限,艺术家甚至在表演中有丧命的危险。但有了虚拟现实技术,艺术家就可以无限制地实现他们的想象。由此可见,公众不再是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作探索艺术的主动者,所作出的行为能够影响到作品,使作品产生变化,从而产生更深刻地认识,凸显了人文价值。

4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新兴科技,在5G网络发展的大背景下,将应用到人类发展的各个领域当中。VR技术在公共艺术设计中,为艺术家带来更贴近公眾的创作形式,为公众带来更便捷、更深入交互的体验,为不可实现的问题提供了可行性,公共艺术设计需要虚拟现实技术的介入。在VR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虚拟现实技术为艺术家提供更富有创造性、想象力的创作平台,摆脱空间、材料等物质束缚,同时也为公众带来全新的视觉突破。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还需要思考如何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提升公众彼此间的交流互动。

猜你喜欢
展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刍议商品展示与陈列的基本原则
硫粉与铁粉化合的实验改进
在积极展示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化数学思维
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数码绘画在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多元表现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虚拟现实技术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