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郭青春
1.1 高职西藏生对汉语的把握基础较差,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采用单一、简单的交流方式,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容易成为零交流或者甚至造成误会,不便于班主任的工作开展。往往因为班级问题没有及时反映到班主任处,存在很多弊端。
1.2 西藏生因为名字字数较多,新班主任要在短时间内记住每个学生,了解每个学生工作量大且效果又不是很好。
1.3 高职西藏生来到武陵山区,路途遥远,地域差距很大,民族,宗教,信仰等等都不相同,他们对陌生的环境存在一定的恐惧和担忧,面对面的交流形式很难进行沟通。
1.4 高职生班主任的工作内容较多较细,其中包括对自己班级学生寝室卫生的监督工作,每天要求去学生宿舍检查卫生,对于校园较大的学校,班主任查完所有的寝室就需要一两个小时,还不算路上的交通时间,而且班主任刚走,学生就开始乱丢垃圾了,这种方式落后而且效果不好。
2.1 例如,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17级高职西藏班一个男同学的手机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忘记拿了,他和同学一起查了食堂监控发现在食堂做卫生的阿姨收走了,决定私下去找人拿回。幸亏个同学用微信给班主任发了条微信,把事情的经过如实反映出来了,在班主任和学校保卫科的老师共同努力做好食堂捡手机阿姨的思想工作解决了问题,不然他们强硬拿回手机是一定会发生矛盾的。看似是小问题,很多打架、斗殴都是由小矛盾激发出来的。
2.2 现在学生多喜欢使用手机,利用微信平台可以建立微信群,群里头像设置自己的大头照、修改自己本名,新班主任可以随时随地在短时间里记忆每个学生的信息。
2.3 因为面对面交流,害羞的学生无法开口,因为羞涩他们甚至会遮住自己的脸,尤其是西藏较偏僻地区的女生。曾经我自己班上就有一个女同学,她初到班级,因为迟到了,一直用手遮住脸,问她名字理由不答,问她迟到的理由也不说,这样班主任工作就变得很被动了。让她先进去后,找到班长了解到这个女生的名字,然后用微信与她进行了沟通知道了迟到的原因就是因为她害羞没有融入到同学中来,初到学校也找不到教室。
2.4 对于班级学生寝室卫生的监督工作难的情况,建立班级微信群后,这个工作可以交给各个寝室长,规定每天早上起床上课前和中午拍寝室视频发到群里,或者对较差卫生的寝室班主任可以随时抽查。
2.5 西藏班的学生因为返藏后主要的就业途径为参加公务员考试成为公务员,国家教育援藏的目的和出发点就是希望实现民族大融合,多民族和睦共处。对于西藏班学生的入党问题需要班主任和系部的严格把关,政治上加强对西藏班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提高西藏生对我党的理论认识,学习党章知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班主任手机上可以下载“学习强国”APP,对于一些有意义有内涵的文章视频可以分享到班级入党积极分子微信群,布置学习任务,然后分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通过微信群,入党积极分子在每个月可以向组织汇报下近段时间的思想、学习、校园生活方面的动态,便于认识自己的不足和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也方便班主任随时把握积极分子,从正能量方面对他们进行引導。
3.1 转变教师的德育观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微信,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班主任工作的时代性。
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需要被充分利用。网络推动了教师办公自动化的进程,进一步从事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微信的使用符合时代特色,加深了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学生上网也有积极意义,新鲜灵活的网络育德较之枯燥的说教、呆板的训斥等传统的方式更能为学生接受,从而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奠定学生可接受、可建构、不拒斥的心理基础。教师要勇于尝试科技发展带来的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从而使班主任和学生找到一个“情感共生带”和“共鸣区”,实现双向互动,增强班主任与学生的感情,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的良性发展,同时也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时代性。
3.2 掌握并充分运用微信平台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
微信平台因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直观、互动、可参与、可再现以及情景模拟等特性,传输语音、视频、文字、图片等信息便捷快速,符合青少年好新、好奇、好美、求上进的心理特点,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需求“不谋而合”,因此深得职业院校学生的喜爱。充分利用微信视频能满足学生的自主选择欲,更能调动学生主体的主动性、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
3.3 班主任工作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收到的效果及面临的挑战。
我们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微信平台,对班主任的工作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要求班主任破除旧思想、传统教学模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微信应用与畜牧兽医专业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融合。班主任工作需要不要进步就一定要学习新的职业技能,学习微信的使用,因此班主任工作在新的历史平台上面临着全新的转变,要求职业教育的班主任要与时俱进、立足实践、担当作为。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十三五规划课题立项(XJK18CZY070)
*通讯作者:郭青春
(作者单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