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迎芬
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职业教育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领域。为了发挥一体化的优势,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对于社会进步的作用,欧洲采取了许多具体有效的措施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保障职业教育的质量。这些措施对于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也有很多启发。
职业教育与培训在各个国家都有着重大意义。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正由“供给导向” 转向“需求导向”、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构建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的劳动就业制度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1.1 职业教育迈进质量发展新阶段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质量强国”不仅是一个口号、一种战略,更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要求和迫切需要。作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民生之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质量是重中之重。其中,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结合最紧密的教育,必须同步优先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规模发展转向质量发展。
1.2 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我们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高职院校今年扩招100万人。
1.3 启动高职“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4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决定重点支持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简称“双高”计划)。
1.4 推进职业教育“1+X” 证书制度试点
2019年4月10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提出自2019年开始,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以10个左右职业技能领域为起点,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院校主要包括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性跨越的黄金时期。我国职业教育要冲击世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既要立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也要善于借鉴他山之石,欧洲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路径。职业教育的一体化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部分,不过,由于欧洲内部各国之间在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政治体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国职业教育培训的状况也因此有所不同,存在着多样性。在职业教育模式上,有学徒制、学校模式和能力模式;在管理模式上,有分属于教育部的,有分属于劳动就业部门的,也有二者都参与管理的。为了提升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发挥一体化的优势,欧洲采取了多种措施。
2.1 哥本哈根进程
2002年欧洲各国职业教育和培训部长以及欧洲委员会发表声明,确定了哥本哈根进程的优先级。哥本哈根进程致力于在终生学习的环境中,鼓励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职业训练机会,改良欧洲职业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教育品质,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该进程是欧洲教育与培训领域发展战略下一系列措施与规定的集合,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建立欧洲共同目标和改革国家职业教育系统的政治维度;发展欧洲共同框架工具,提升能力和资格的透明度和品质以及便利的流动性;培养欧洲层面上的共同学习,将国家层面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包含其中。
2.2 职业教育和培训学分互通
为了扩大欧洲在教育和培训领域的合作,在哥本哈根进程的指导下欧洲运行着新的职业教育学分体系,使得学习者在不同背景和国家之间流动时提高学业成绩透明度、可比性及学分转换和累积的便利性,从而调整欧洲劳工市场供需关系,最终为工人和学习者在职业教育领域建立一个无国界的终身学习环境。
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学分体系不仅能够减少学生在欧盟范围内流动时遇到的障碍,还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欧洲职业教育的水平和竞争力。
2.3 职业教育教师的选拔和培训
职业教育与培训师资方面要解决的一大问题是注重教师和培训员的区分。在不同的教育领域,教师和培训员应当有不同的资格获取方式和培训方式。欧洲各国运行着比较完善的教师选拔和培训体系,成为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大力推行哥本哈根进程的背景下,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重视,欧洲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加强职业教育教师职前的培训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的在职培训。
2.4 有效的认证和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确保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加上经济一体化的推动,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认证和质量保证体系在欧洲的发展具有必然性。欧洲职业教育培训认证和质量保证体系在不同国家呈现不同的运行模式。在德国,这一体系主要由鉴定和认过程中,通过学习中国画的鉴赏知识,高职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还能对未来幼儿进行艺术启蒙教育,发扬和传承我国傳统伟大艺术精华。
2.4 提升高职学生核心素养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提高对艺术课程的重视,课程的设置只是为了培育单一的专业技能方面人才,忽略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中国画鉴赏课程是高职院校朝向新课程改革迈进的重要举措。随着新课改的确立和落实,很多院校开始着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审美情趣作为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在高职院校长引起重视。当今社会出现很多教育者凌虐幼儿的恶劣事件,这就是教育者缺乏核心素养与正确道德观念的体现。因此,核心素养的培育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全体学生都非常必要。通过中国画的鉴赏实现审美趣味和道德情操的升华,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和职业观念,为我国的幼儿启蒙教育做出潜在贡献。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培育未来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任,需要在保证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过关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中国画鉴赏课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培育高职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技巧,还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和职业观念,为今后步入社会的育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中国画鉴赏课程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作者单位:毕节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