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巾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尤其是加强青年大学生的党性修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和内生动力。2019年正值五四运动100周年,100年前那个惊心动魄的历史现场所孕育的五四精神代代相传;100年中五四精神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也从未缺席过;100年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任务、新挑战、新威胁。重温“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探析五四精神所蕴含的青年力量和所延伸的智慧,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他们胸怀祖国、坚定信念、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五四精神的产生源自那场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那场青春的、酣畅淋漓的、激荡的、纯洁的运动。五四运动凝聚的五四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未曾褪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塑造者他们的党员品格,锻炼着他们的党性修养,鼓舞和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之崛起与复兴而奋斗不止。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中凝练而成的,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是一首悲壮的、激烈的青春赞歌。而怀有这种强烈情怀的往往是励志求新求变、有血性、有担当的青年群体。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源泉:爱国主义如同革命斗争中的“钙”,没有钙,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就如同得了软骨病无法前行。进步精神是五四精神不竭的动力:进步精神是当时社会上拥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为青年,以一种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决心所掀起的一场革命运动。民主和科学是五四精神的双翼:提倡民主目的是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束缚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希望当时的社会能够解放思想,从旧的封建迷信观点中解放出来,建立所谓西洋式的“新国家”。
当今国际国内局势深刻变化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多元化的价值观对大学生党员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严峻的挑战。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党性修养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可以说当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缺失,没有把党的理想信念和个人的理想信念相结合,他们是在物质条件较为丰富和精神文明较为发达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的生活和平幸福,缺少艰苦环境的磨砺和考验,缺少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面临来自社会各种诱惑时,在个人得失与党的利益发生矛盾时,思想意识就会极易受到波动,缺乏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认识,反映出党性修养弱、不够纯,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不够自觉。没有从思想和精神深处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远大理想目标。
2.2 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不够扎实
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还源自理论上的成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党的理论依据,是我们解决各种问题的总指导和遵循。然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一些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包装或裹挟在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不断侵蚀和破坏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当代青年大学生群体特别容易忽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仅从课堂上、课本中进行了解,对原著停留在浅尝辄止、囫囵吞枣的肤浅状态,更谈不上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很好运用现实解决实际问题中。
2.3 对党的知识和理论掌握不足
学习贯彻党章是做合格党员的第一位要求。很多青年大学生,在入党之后,缺乏对党章的再认识,避而远之党组织,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忘记入党的初心,对党的历史知识和规章制度的理论学习更是抛之脑后,缺乏主动学习、探索的意识;不能吃苦、不能远足,缺乏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重温红色革命传统,领悟、学习革命精神,来加强个人的党性修养。这些反映出大学生党员党性意识不强,党性教育欠缺,组织纪律涣散等问题。
2.4 先锋模范作用不强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是人民的公仆,大学生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要能做到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的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当代青年大学生大部分党员能够坚持大局观念,从整体利益出发,服从组织安排。但是也有部分党员在面对个人得失的时候,凡事以己为先,表现的自私自利,不能做到奉献为先,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学校组织的重要活动不带动、不参与,表率作用不足,面对困难,没有冲在前面的意识,模范作用不强。对于一些危险或者需要当机立断做出个人牺牲的事情,大学生党员并不能做到身先士卒,冲锋一线,缺乏奉献、牺牲的主动性。
五四精神在每个時代都被赋予了当时的时代意义,在不同的时代都会散发出独特的光芒,也吸引着无数代青年去追求进步和真理,科学和民主。五四精神的内涵不会因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改变,而是作为一种精神遗产,它仍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取向存在内在联系。
3.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做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者和践行者
青年大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信念,但又要脚踏实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五四精神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弘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帮助当今没有经历艰苦岁月和革命战争历练的青年大学生来理解流血牺牲的历史,树立能与国家同甘共苦的国家情怀,要理智爱国,要把爱国的激情化为实际的爱国行动,把个人的生活融入到推进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实践中去,身体力行的从不损害国家和他人的利益,爱自己、爱家人、爱学校、尊师爱党出发,为国家、社会做贡献。
3.2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党的宗旨教育,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信奉者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者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就是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掌握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念好马克思主义的“真经”,用经典坚定信仰、涵养正气、历练思想、提高境界、指导实践,防止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青年大学生党员必须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真信、真懂、真言、真用,要坚持一切学习活动、科研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都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要切实以一名青年大學生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强化“四个意识”,担当起新时代赋予青年大学生的时代重任。
3.3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做努力拼搏的新时代创新创业的奋斗者
五四精神彰显的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进步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古语有云:尊新必威,守旧必亡。青年大学生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即认真学习 科学,把握科学方法,坚持科学理性的实践观,又要有不进则退,求创新、求突破的发展意识。切实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用新理念来提出新思路,用新举措来应对新情况,以真本领、真能力、真才干,加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队伍中来,为国家繁荣、人民幸福、民族振兴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3.4 加强党员民主作风建设,树立奉献精神,做服务于人民的社会主义公仆
青年大学生是学校的主体,现代教育理念背景下,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实质就是发扬民主作风和履行主人翁精神的体现。不论课堂、课下,还是进入社会以后成为建设国家各项事业的主力军,都要时刻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遵旨,勇于牺牲,勇于奉献,持之以恒的发扬民主作风。要能够虚心听取、接受他人意见,遇到重大问题,能积极参与党内的充分讨论,而不独断专行,不教条固执;在平日生活中要能平等待人,谦虚谨慎,同学间关系融洽,敢于承担责任,不推卸责任等等。
总之,百年前的五四,以铿锵有力的脚步、雷霆万钧的气势,不仅唤醒了中国国民的意识,播撒了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开启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征程,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以五四精神为旗帜,不断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中锻炼、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在历史的每个阶段不断开拓新境界。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