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60-02
手捧《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自主”、“合作”、“探究”、“综合实践”等一些新理念的代名词,在我眼前鲜活起来,并且撞击着我的心灵深处,激起了我对三十二年前的回忆……
“我不去二年二班!”
1984年7月,我从内蒙古哲盟师范学校毕业,凭借连续三年的自治区级三好学生,被择优分配在哲盟师范附小工作。对于一个从小在山沟沟里长大的孩子来说,这是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我兴奋,我憧憬,我激动得两天两夜没有睡好觉。
8月,我到学校报到。校领导安排我教二年二班的语文,担任班主任。这是一个新组合班。由于其他几个班级人数太多,所以从每个班级抽出一部分同学组成了二年二班。
9月2日,这是开学的第二天,我兴致勃勃地去各班接学生。我先到四班去接,四班的班主任王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女教师。她说:“我点到谁的名字,谁就到外面站排。”孩子们个个正襟危坐,眼睛睁得大大的,盯着她们的班主任,都在担心被抽出去。因为他们以为分出去的学生是坏学生,是老师不要的;加上新来的老师是一个新毕业的小伙子,他们有些害怕。
“庞燕”(北京大学博士)。最先点到名字的是一个小女孩,她立刻哭了,然后抿着嘴,拿起书包,像一只无奈的小绵羊走了出来。我把她领过来,站在了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他们都流着眼泪走了出来。
“赵伟。”没有人出来。“赵伟。”还是没有人出来。
只见王老师走到一个小男孩跟前,说:“叫你呢,赵伟。”
那赵伟小脸很脏,鼻涕已经把上下嘴唇连了起来。赵伟只是看着王老师,不作声,也不动。王老师又说:“看,新来的老师多好啊!他来接你来啦,快去吧。”说着,王老师伸手拉他。赵伟一下子大哭起来,说:“我不去,我不去!王老师我以后一定听您的话,好好学习,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行,学校已经安排好了,不能改的。”赵伟很不情愿地拿起书包,来到了门口。我刚要接他。他突然抓住门框,大哭着说:“我不去呀!我不去二年二班!”见此情景,我把赵伟抱了起来,放在一个小女孩身后。他抽噎着,无奈地望着我。
“老师我的橡皮不见了”
新班级组成后,一连半个多月不能稳定,有的家长还在托人要求回原班。看着48个天真无邪的面孔,上进心和责任感告诉我,“一定要带好这个班。”
开始的一周基本无法上课。我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跳绳,一起丢沙包,一起做游戏。我一个大小伙子,领着一长串的孩子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孩子们跟我渐渐熟悉了,情绪也稳定了,家长们也开始对我认可了。
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一天上课,我刚走进教室,一位男同学站起来举手说:“老师,我新买的香橡皮不见了!”
经过仔细查找,也没有找到。
此后每天都有丢东西的。“老师,我的小刀丢了。”“老师我的面包被人偷吃了。”
起初还只是一两个人举手,后来,告状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竟达十几个人。看着丢东西孩子痛苦的表情,想到偷东西孩子的可怕后果。我深感事态的严重。可我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破案。
一时间,刚刚稳定的班级,混乱起来,甚至连正常的教学也无法进行。
一个学期,在忙碌中,在惶恐中过去。期末考试,语文成绩在年级组倒数第一,平均成绩与第一名相差十分。
《少年犯》引起的讨论
寒假过后,新学期伴着北国依然料峭的寒风来到了。仅过了一个寒假,孩子们又长高了一节。我先请同学们谈新学期的打算。大家谈得很好,我也充满欢喜和信心。
开学后一个月内,没有发生丢东西的现象,我暗自松了一口气。可好景不长,四月的一天下午第一节课,王云静同学(后考入广东中山大学)告状:“我的小水杯不见了。”我帮她找了又找,翻遍了周围同学的书桌,仍不见水杯的踪影。我的心一下子沉重起来。此后的几天里,小偷小摸现象开始死灰复燃,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4月25日,学校大队部组织全校同学看电影《少年犯》。返校后,我请大家谈观后感。
甲:“那些少年犯的爸爸妈妈多伤心呢!”
乙:“他们失去了自由,不能随便玩了。”
丙:“我看他们是罪有应得,谁让他们干坏事了。”
……
听着大家的谈话,我想何不利用形象生动的反面教材,教育那些爱偷东西的同学呢?
我又问:“这些少年犯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呢?”
A:“是因为父母离婚没有大人管。”
B:“是因为父母太溺爱孩子。”
C:“他们从小爱小偷小摸,然后越偷越大就被抓起来了。”
D:“是因为太爱贪小便宜。”
……
讨论之中,一些同学的表情變得不自然啦。看得出似乎有所触动。其实上面的话我不知说了多少回,但都看不出有什么效果。而今天通过孩子们的口,谈他们的内心感受,给了我启发,只有亲自经历,亲身感受,才能唤醒孩子们被玷污的心灵。
“采访不成,决不收兵!”
讨论结束后,我决定趁热打铁。我问:“大家想不想了解我们身边的少年犯?”同学们情绪激动地说:“想!”我让同学们自由组合,推选组长,然后分头到公安局、少管所,或找在公检法部门工作的亲戚朋友采访。“采访不成,决不收兵!”并且将此次活动命名为“橡皮行动”。于是全班同学都跃跃欲试,摩拳擦掌。
一个星期后,各路采访组相继向我汇报。有的写了一两句话交给我,有的说大人不给讲,付苗苗小组到公安局去采访,公安局的叔叔说:“我们正在工作,小孩子不要打扰。”
经过询问采访过程发现,学生没有采访成功,原因是我没有教给他们采访的方法。
我鼓励大家说:“通過一周的采访活动,我们有了很大收获,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到什么地方去采访了,但这样的结果还不理想。我教给大家一些方法,再试一试。”
一、带好红领巾,见到叔叔阿姨后先敬队礼。然后问好,说明来意,请他(她)帮助救救我的同学。
二、叔叔阿姨愿意接受采访,要表示感谢,并请他(她)说详细一些。如果叔叔阿姨说没有时间,那就再约个时间和地点。
三、要求故事讲得越详细越好。听的时候态度要认真,还要记住,并整理成一个小故事。
第二次采访,经历了十几天,有的小组连续约了好几次时间,有的小组利用星期天,徒步跑五六里路到少管所去采访。
这一次都有很大的收获,各小组都写成了小故事,短的有三百字左右,长的有五六百字。从孩子们兴奋的表情上,我看到,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的案例故事,还有做事做到底的习惯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不用破“案”,“案”自破
我从同学们采访的材料中选择了十二篇典型的小故事,把它们整理成生动感人的演讲稿。之后,我又挑选了十二名朗读好的同学,指导他们进行演讲。我从停顿、重音、语调、语速、手势和表情等各个细节,逐篇逐句进行辅导,力求能够感动人。
1985年5月25日下午,万里无云,春风拂面,令人神清气爽。“橡皮行动”主题中队会在学校大礼堂举行。学校领导来了,全校的班主任来了,各班的优秀少先队员来了。队会气氛隆重而热烈。
庄严的队会仪式过后,小主持人王颖(现为浙江省广播电台节目部主任)说:“不久前我们看了电影《少年犯》,大家很受教育,后来我们又靠自己的力量,采访到了身边的少年犯,那么这些少年犯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呢?先请听付苗苗(《解放军日报》社记者)同学的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一个苹果使张宾走进了少管所》
……
十几名同学的演讲生动精彩,令人感动。只见有些同学低下了头。
演讲完毕,小王颖走到前边激动地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少年犯的下场多么可怕呀!他们当初也没有想到犯罪,可是越偷越想偷,越偷越向少管所走近了一步。我们之间也有象少年犯一样的同学,如果你勇敢地拿起法制这块橡皮,擦去心灵上的污点,我们会欢迎你的!”说完,她深情地张开了双臂。
这时班级里传出了哭声,有的同学在擦眼泪,就连前来观摩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也有很多人感动得掉了泪。
我看时机成熟了,就走到了前边,说:“亲爱的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一起游戏的情景,想一想爸爸妈妈对我们期望的目光,想一想公安局法院那些威严的干警和法官。我们不忍心看到哪一位同学离开我们走向少管所。如果你能勇敢地承认错误,就等于卸掉了包袱,如果你能改正错误,你还是我的好学生,还是大家的好伙伴!”
我的话音刚落,一个小男孩一边摸眼泪,一边走到了前边(这是一名班级干部)。他刚一开口就泣不成声,哽咽着说:“我的香橡皮──丢了一块──又一块──也找不着,那天中午,我看王云静的水杯──很好看──我就拿走了。”
我抚摸着他的头说:“好孩子说出来就轻松了,老师还喜欢你,你还继续做班干部。”
接着有二十几位同学讲了他们曾经做过的一件件可怕而无知的傻事。其中一位女生说:“开始我看到别人有好东西,就想拿来,拿来了就不想给了。后来,我看到别人的东西,不管有用没用,只要方便就拿,不拿就觉得不得劲儿。”她说:“大约有五十多次吧。”
就这样不用破“案”,“案”自破,二十几名同学用法制这块橡皮,擦去了心灵上的污点;二十几朵小花,又重新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主题中队会在忏悔的哭声中、在热情的掌声中、在灿烂的泪光中结束了。
存钱盒里有三元四角钱
“橡皮行动”主题中队会结束后,班级设立了“拾金不昧存钱盒”。直到期末,班级里再也没有发生一次丢东西的事,而拾金不昧、团结互助的班风蔚然形成。
放假前一天,打开由庞燕(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管理的“拾金不昧存钱盒”,里面居然有三元四角六分钱。这在当时可是能够一个成人近半个月的伙食费,能买很多的玩具和小食品的!
期末考试成绩揭晓,我们班语文成绩名列年组第二名!
“橡皮行动”的成功,赢得了很高的荣誉,先后获得“哲盟创造性活动特等奖”,“内蒙古自治区创造性活动最佳奖”,“全国树理想教育创造性活动三等奖”。十月份,我应邀带王颖同学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小骏马在腾飞”夏令营(自治区团委出资)。这是我和我的学生第一次来到北京,第一次登上神往已久的天安门城楼,并且受到了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李源潮、刘延东等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王颖同学代表全体营员向刘延东敬献哈达(内蒙古自治区对待贵宾的最高礼节)。
此后,我又组织开展了《未来的我》等一系列小队活动,使孩子们从自私自我的阴影中走出来,踏上实现美好理想的阳光大道。
我的反思
想当年,《橡皮行动》及系列活动的成功,使多少迷失的少年找回了真善美,并从此踏上了光明的人生之路;看今朝,那些无知的孩童已经人到中年,他们有的当了博士成了科研人员,有的成了省一级广播电台的部门负责人,有的成了政府公务员,还有的成了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至今还没有一位走上犯罪道路的。如今,每当看到或听到我的学生们快乐地工作愉快地生活,总会在内心涌起幸福感。在学习贯彻新课标的过程中,在为三十二年前的综合实践活动感到欣慰的时候,反思《橡皮行动》,有以下三方面体会:
第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实践”。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橡皮行动》之前,我不知苦口婆心地讲了多少形象生动的故事,但都无济于事;然而,只有通过学生亲自思考,亲自采访、体验,亲身感受小偷小摸的后果之后,才收到了神奇的效果。这使我想起这样一句话: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会。这里的“看”与“做”就是“实践”。学知识、学本领需要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思想教育,往往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活动”。既然是活动,就应当有目标、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进行。《橡皮行动》的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使其受到震慑与教育,进而自觉拿起法制的橡皮擦去幼小心灵上的污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周密设计了每一个步骤。第一步,谈观后感,目的是通过反面形象,给学生以感性的触动。第二步,以小组为单位,采访身边的少年犯,意在用身边的事实进一步触动学生的心灵。第三步整理材料,准备演讲稿,则是从一个个的案例悟出规律——“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近而走上犯罪道路。第四步,召开半即兴主题中队会,队鼓队歌的庄严氛围、同学们真情演讲的艺术感染、以及校长老师和同学的期盼,构成了强大的合力,促使孩子们勇敢地战胜自我,说出自己的过失。第五步,继续开展系列活动,以巩固成果养成向往、追求真善美的良好习惯。
第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与主动实践,但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比如,学生谈观后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怎样采访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写演讲稿以及怎样演讲需要教师的指导。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指导,是不可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总之,三十二年前的“橡皮行动”,印证了今天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可行性。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整个“橡皮行动”的活动中,通过采访锻炼了学生接触社会及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整理采访笔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准备主题中队会,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战胜困难以及热爱集体等良好品格。
回忆三十二年前的“橡皮行动”,我不禁为《新课程标准》拍手叫好!
(“橡皮行动”曾获全国和内蒙古自治区少先队创造性活动最佳奖,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颁奖夏令营活动,受到团中央书记刘延东、李源潮的接见。)
作者简介:李虎(1963.11-),男,籍贯:内蒙古通辽市,民族:汉族,职称:高级,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