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赣南苏区红色绘画艺术研究创作模式

2019-11-11 12:18彭日伟
卷宗 2019年29期

摘 要:赣南苏区红色绘画艺术是抗日战争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和历史特点,并且在绘画艺术的表现中呈现极强的革命性和整治性,在战争阶段能欧给予人民群众和革命战士极强的精神支撑。即便是在当下艺术现象与日俱增的环境中仍旧能够具备自身极强的艺术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赣南苏区;红色绘画;艺术形态

基金项目:2019年度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9336)。

红色文化的产生具有极强的社会历史特点以及产生沿革特点,创造的主要群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进程中将极强的精神力量转化成为当下支撑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现实依据,具有极强的精神指引作用。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就在赣西南、闽西等地区建立了中国革命根据地,成为了支撑革命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在地区的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也呈现出了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红色绘画作品。

1 赣南苏区红色艺术的发展概述

赣南苏区居住的主要群体是客家人,客家人的渊源开始于两晋时期,由于北方地区的战乱十分严重,大量的百姓和土地饱受战火的影响,一部分居民为了谋求更为稳定的生活,进而渡江南下,移民到具有良好自然环境和较为闭塞的地区,进而开展自身的生活。正是因为客家人的存在,在抗战时期给予了中国共产党人极大的帮助和引导,是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漫画在艺术表现形式中是较为直观并且具体的形式,并且不受群众文化水平和素养的影响,基本上都能够被群众理解。在漫画的影响和鼓舞下,更多客家人逐渐投身于革命斗争中,对于整体的革命斗争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古田会议决议》曾经反复强调,在红军进行革命宣传的过程中应当提升政治教育的影响,协同人民群众进行整体性的抗战活动。进而有效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的整体成功。其中就将漫画作为革命斗争中的政治宣传工具之一。

在党中央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赣南苏区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漫画创作,其中表现为漫画、壁画、墙报、画报等等形式的政治宣传和教育,在最大限度上有效组织现有力量进行革命事业的宣传。在进行革命宣传的早期,基本上的形式是人民群众自发形成的,具有随意性和零散性的业余活动。随着活动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进而形成了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的革命教育机构,例如,“工农剧社美术部”、“工农美术社”等等。并且在党中央的指导下举办了相应的美术作品展览,更将美术作品的创作和产生提供了相应的艺术指导和空间,给予红色绘画更多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建立更为完善的创作机制。

2 赣南苏区红色绘画的创作形式

2.1 赣南苏区红色绘画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革命性

赣南苏区在上世纪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在客家人群众中产生的,并且在当时的社会发展中,客家人的群众基础并不具有较强的文化素养和水平,基本上是完全由农民和手工艺者组成的。因此,在进行红色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创作的作品具有群众基础,能够满足不同群众的审美需求和体验,能够将绘画作品进行阶段性和区域性划分,有效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进而能够有效的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到抗战斗争中,争取战争的全面性胜利。

绘画作品能够有效反应当下的社会现象,以及百姓的生活状况,引导百姓产生推翻旧社会的主张和畅想,提升我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的优势地位。1933年4月23日《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刊登在《红色中华》中,画面上的红旗飘动,革命战士手握镰刀,地球上写着“全世界”。这种绘画作品简明生动,能够有效反应出区域人民团结一致的信心以及争取革命斗争胜利对的勇气。

2.2 贛南苏区红色绘画具有普及性和大众性

赣南苏区的红色绘画作品应当切合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能够与群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有效调动群众的斗争积极性。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群众基本上不具备文化基础,文化素养较为薄弱。因此,在进行文化创作的过程中应当有效将真实的社会情况以直观的形式反映给群众。作品中的基本内容都是工农兵斗争、学习、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等现象,具有极强的社会基础以及鲜明生动的大众性。

2.3 赣南苏区红色绘画具有艺术性

赣南苏区的红色绘画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体现在生活环境中的各个方面,例如,标语、邮票、壁画等等。但是,在每一种绘画作品的表现上都具有良好的艺术特点,能够保证绘画作品的构图、色彩、内容的运用上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和观赏效果,通过成熟的笔触能够展现当下的社会现象,想群众展示当下社会上的重大事件,提升群众投身革命事业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群众参与革命事业的决心。进而起到联合群众进行斗争的主要目的。

3 结束语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我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情况较为复杂多变,也成就了赣南苏区具有自身特点的艺术形式,在红色绘画的表现中具有极强的自身特点,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我国绘画艺术和历史进程的演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一部分红色绘画在精神上支持了革命者坚定的信心和勇气,给予了绘画历史,以及我国近代史就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张忠贤.塑造红色经典 笔墨境界高远-伍启中绘画艺术评述[J].企业观察家,2016,(008).

[2]刘书麟,李虹.浅谈赣南苏区红色绘画的艺术形态[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27):126-127.

[3]余珊.新“红色”绘画艺术的形式拓展与精神美学研究[J].大众文艺,2012,(22):21-22.

[4]罗一平.居高声自远记蔡超的绘画艺术[J].中国拍卖,2018,000(008):P.70-75.

作者简介

彭日伟(1981-),男,汉族,江西宁都人,研究生,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