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艺瑗
【摘 要】人的思维过程都是始于问题情境,而问题情境又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人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所以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以训练逻辑思维能力为主旨的数学学习,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而在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要使学生思考、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的主要途径在于提问,所以,好的初中数学老师,都会研究在数学课上,怎么向学生问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老师;问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1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那么,怎样改进提问技巧,营造优质提问的数学课堂?我认为教师应当特别关注“准备问题、陈述问题、激发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加工以及对提问行为进行反思”等五个方面,因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问要符合及时、合理、恰当的标准
要引起学生关注一个问题,提出与学生刚刚学习的知识密切相关地、学生容易顺着逻辑思维产生答案的问题,是最能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问方式。
二、问题的目标要明确
老师所准备问题一要紧扣当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设问表述须明确,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同时,提问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不能大而化之。
三、设问须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学生学习思考的热情就高。因此,教师设计数学问题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设问要给予一定的思考时间
问题提出后,适当地停顿,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特别是一些需要用到多项知识的综合性数学问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
五、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课堂教学提问中不应只有“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只面向少数几名学生发问。课堂提问应成为全体学生与教师的信息交流的载体,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特别要考虑中低程度学生的参与面,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的时机让他们参与,争取每节课全班大多数学生能有解答问题的机会,更好地激发班级群体积极思维的热情。
六、提问的过程要师生互动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反馈给教师。因此,课堂设问既要有教师向学生提问,同时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向老师提问,学生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质疑问难。有许多数学知识,可以在一个问题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回答为基础,提出新问题,让问题环环相扣,达到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七、要培养良好的反思习惯
在课堂应要求学生根据同学的回答结合自己对答案的思考,以及教师的反馈,再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再思考和修正,从而不断完善,形成对新知的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八、要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针对课堂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的习惯
学生总是只能回答老师的提问,并不能很好地培养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在解决旧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问题的习惯,才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也可以借此发展学生的建模思想。
总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思维的出发点,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新教育要求数学教师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提问是数学课堂中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良好方法,也是检验教师教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能力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有助于教与学的创新。教师都应当提高自己运用提问这种教学方式的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好的初中数学老师,都很会向学生问问题。
参考文献
[1]武芳如.西部农村地区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2]王佳文.预问问题教学简介——数学创新教育初探[J].中学数学,200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