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和共享实训资源的最直接途径,“校企共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共同培育能直接胜任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无缝隙对接。本文以湖南省特色专业群重点发展专业长沙南方职业学院空中乘务专业为例,从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入手,分析现行的培养模式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未来“校企共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见解与建议,为高职空中乘务专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校企共育;人才培养;空中乘务专业
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其中明确指出校企合作是指中等、高等职业学校和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过程中通过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实施的合作活动。长沙南方职业学院空中乘务专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群中重点发展专业,于2016年开始设立海南航空、天津航空、首都航空订单班,开始“校企共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从企业岗位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和项目式教学模块开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尝试,试图进一步开拓“校企合作”的新思路。
1 “校企共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共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联合学校、企业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签订用人协议,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共同培育能直接胜任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共同确定专业培养方向,共同对学生就业核心岗位定位,共同对学生培养能力进行定位;共同确立课程体系,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共同建立实训体系,共同开发实训项目;组织企业员工与学院教师的双向兼职,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企业兼职教师到学院进行短期培训和专题讲座;拓展企业横向课题的合作建设与开发。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无缝隙对接。
我院目前空中乘务专业前期通过订单航空公司调研,邀请企业一线的专家和工作者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制定,根据空中乘务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开设课程,如客舱服务、客舱设备使用、客舱英语等。学生既学习到了本专业所要求的通识技能,同时又根据订单航空公司的特色,开设针对该航空公司的个性化课程。签订订单的航空公司是该合作方式的直接受益人,也更愿意将企业资源和校外实训基地共享给学校和学生,学生上岗即能熟练操作,胜任企业岗位,节省企业培训资源,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目前我院空中乘务专业制定“学院+模拟实训室+企业”的校企共育“2.25+0.75”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学年又半学期在学校完成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后,后一学期半在集团内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间由学院和合作企业共同管理,空中乘务专业与海南航空、天津航空、首都航空等多家航空企业签订了校企共育的“海南航空、天津航空、首都航空”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践行了以实践为主导,能力为本,岗位为导向的“四个一体化”,即“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素质与技能培养一体化、就业与顶岗实习一体化”。
学生进入订单班采用择优录取方式,现已实施的方案是学生大一入学之后即可参加已与我校签订“校企共育”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的航空公司面试,由各航空公司选派专业的面试官,根据现行行业标准进行订单班学生的选拔,被录取的学生根据各项考核指标优先与该航司签订就业协议,订单班部分课程以行业岗前培训内容为教材,实现与企业的无缝隙对接。
2 现行的培养模式暴露出来的问题
1)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航空人才出现了大量缺口,空中乘务专业现已成为高职学生首选的热门专业,但部分高职院校紧跟时代潮流,在硬件基础建设不足的情况下,就盲目开设新专业。我院目前已拥有民航客舱模拟实训室、VIP服务实训室、插花实训室、形体实训室、化妆实训室等,还需建设应急撤离实训室(含水陆部分),校内实训基础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
2)我院订单班录取方式主要由订单航空公司选派企业专业面试官进行面试考核,部分学生由于身高、外形、表达能力等方面表现出众,在面试中脱颖而出进入订单班学习培养,但从此也产生了自我优越感,觉得自己比其他人“高人一等”,进入订单班学习之后,学习主动性不强,导致课堂中不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和技能,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我院空中乘务专业的录取方式主要有两种:全国统一高考和高校单独招生考试(简称单招)。其中我院空中乘务专业单招考试通过面试学生的个人形象气质、语言表达能力、亲和力、英语水平、身体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打分,根据排名高低择优录取,通过单招录取的部分学生一般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英语口语较差,在进入订单班之后会出现客舱英语等课程跟不上的情况。
3 关于订单班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
1)依托湖南省特色专业群加强实训基地基础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院校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现高等职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障。未来充分利用订单班航空企业对退旧航空设备的捐献,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基础建设,使学生在校期间充分掌握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熟练使用实训设施设备,学生上手快,走出校门即上岗。
2)对接行业建立课程体系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空中乘务专业是服务行业,应将企业岗位工作标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建立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遵循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不求全,但求专”,以具体流程为主线,以实践操作为基本来设置专业课程。与行业、航空企业紧密对接,校企整合,共同确立人才培养规格,始终按照服务需求与就业导向的为方针办专业,建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动态调整机制。
3)根据行业企业标准建立订单班考核评价体系。将航空公司评价考核体系融入课程评价与反馈中,完善“校企共育”订单式培养合作机制下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及保障体系,构建以用人单位、校外专家、高校管理者、专业教师和学生等多评价主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建立订单班淘汰机制,定时进行过程性考核,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淘汰和补录取,用实力说话,激发全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订单班未来发展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和良性竞争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共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虽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获得企业的认可,但同时也在实践摸索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中国正在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空中乘务专业招生规模和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要认真思考总结已经出现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真正为各航空公司企业输送到岗即上岗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红岩.应用型高校建设与空乘专业人才培养[J].文教资料,2019年第13期:124-125.
[2]李广春.我国高校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3,24(3):34-37.
[3]苗珊珊.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初探[J].科教导刊,2019年第10期:52-53.
作者简介
李晓娇(1986-),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讲师,长沙南方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