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霞玲
【摘 要】当老师如果没有做班主任将是一种遗憾,将是一种不完美的教师生涯。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育人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但班主任工作琐碎繁杂、千头万绪,班主任责任大、任务重,容易导致身心疲惫,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如何从忙碌而低效的工作中解救出来?由“事务型”班主任转变成“智慧型”班主任,追求幸福人生并实现自我价值,是我们不断探索的方向。
【关键词】班级管理;事务型;智慧型;成长需要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01
到底班主任工作是“治乱”还是“防乱”?这可以从两个视角去理解:管理视角和发展视角。毋庸置疑,前者相当于消防员,哪里有火就往哪里扑。为营造一个安定团结、秩序井然的班级环境,班主任工作重点解决的是班级秩序问题,工作核心是“治乱”,着力点是控制和打压;而发展视角解决的是学生成长和班级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班主任需要帮助学生不断解决其成长中的困惑,班级问题成了教育问题,工作重心是解决问题。要想变“事务型”班主任为“智慧型”班主任,以下两点值得思考:
一、善于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让学生心服
“亲其师,信其道。”为师者,如果能采用为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方法,方法得当,即使是批评,他们也会心悦诚服。新接手的三(1)班,开学前两周还挺好的。可近期,班级的“牛肉干”罚单多了,几乎跟“卫生”有关。卫生委员也吐嘈:值日生一天都倒了好几次垃圾,但不知为什么,班里的垃圾桶一下子又满了,有时还没来得及倒就被扣分了,倒霉!开学伊始,不是早就定好班级卫生制度么?每天的清洁任务和职责,分工明确,为何还有这种情况?每次扣分了就罚背、罚抄《卫生公约》,可罚了还是老样,纸屑依旧随处可见。老师忙于“治乱”,虽能维持一时之洁,却不能保一贯之净。经过几天的观察分析,水落石出——都是不良习惯惹的祸!于是班主任设计了一节主题班会课《卫生清洁是“保”出来的》。先用照片记录下同学们平时随意撕纸、乱扔纸团的浪费现象,导致每次的美术课和算术课后,垃圾桶总是塞满了废纸甚至撒了一地,同学们视而不见,不单不随手捡拾,甚至还用脚踢飞……同学们看得脸都红了,沉默地低下头来。老师趁势让大家反省并自我检讨:原来平时自己这种无意识的陋习是多么令人讨厌,污染了环境还无动于衷!导致一大早就得清扫课室,同学们一边早读,一边吸着灰尘,长期下去能健康么?这等于慢性“自杀”啊!老师随即发问:罪魁祸首是谁?同学们把头埋得更低了。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是“垃圾制造者”!而非清扫者!接着播放日本这个典型的国家如何保持环境卫生的视频,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个国家如何从幼儿园起就培养孩子的卫生意识,包括严格的垃圾分类、保洁工作等。同学们一边自责,一边弯下身子迅速寻拾自己座位下的纸碎。最后师生共商新增一条:谁制造的垃圾多,谁就拿个塑料袋装回自己家里去倒掉!目的是督促大家少扔垃圾,大家都心服口服。从此,班里慢慢撤掉了两个垃圾桶只剩一个,卫生面貌大大改观。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良性发展,而不是管控与惩罚。要善于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诊断”出病因,从而“对症下药”。
二、致力研究学生成长的需要——让学生折服
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而班级管理应以“培育自觉”为教育基础,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让学生在有效的教育活动中培养自主意识。但规则教育往往也有缺陷,它只能针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做出规范,而对隐藏在学生心里的思想道德问题,规章制度却无能为力!因此,唤醒心灵比履行制度更重要,班规之外更需要爱心与智慧。自上而下的命令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情绪,平等的沟通与对话才是有效的粘合剂。
请看“手机风波”:为什么全班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跟老师投诉A生带了手机来学校?连班干都替他隐瞒,不但沉默包庇,下课还偷着陪他一起打游戏!老师二话没说当场没收了手机,尽管A生欲言又止,眼睛红了一圈,老师也全然不顾,还严厉地让全班写了检讨,找班干部个别谈心,不应串通一气。但细一想:这样做只是出了口闷气,没解决问题啊!高年级的学生,单靠老师的威严是不能震慑他们的。经过一翻明查暗访,擅自带手机回校的A生,由于父母闹离婚,父亲一人既要守店又要看管两个孩子,家、校相距太远,中午没空接回家,干脆把手机给了大儿子,方便联系及微信支付午餐费。原来,同学们不愿意揭发他是有理由的。了解真相后,老师调整策略,运用“同感”技巧常与学生促膝谈心,怎样做到不伤害别人的同时,又不给自己造成负面的影响。鉴于A同学家庭的特殊原因,大家一致认为:上课时间由老师替他暂管手机,放学后才交给他使用。借此教育契机,老师与同学们民主协议:以后除了外出研学活动可以带上手机拍照,其余时间一概不许带手机上学。另外,每周在家玩手机的时间要与家长约法三章,若违规三次,一个月免玩。较好地解决了“玩手机难题”。本着以“成事育人”的核心取向,就能将事务性问题转化为教育性问题,在“成事”的過程中“育人”。只有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与理解,才会对师之道有发自内心的信服,才会折服师所定之规。
如果你对班中出现的非正常情形,不仅仅把它们当作为了维持正常秩序需要解决的麻烦,而是换一个视角,把它们看做具有潜在教育价值的资源,通过对这些事项的处理,激发学生产生更多的思考,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用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来实施教育,甚至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那么,智慧型班主任非你莫属!
参考文献
[1]李伟胜.《班级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2]韩东才.《班主任基本功》.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