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视域下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2019-11-11 12:36殷妹娟
课外语文·下 2019年9期
关键词:媒体微课初中语文

【摘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践,则是促进创新进程不断加快的途径。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育技术也得到了更新换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应用微课技术,实现文化常识的渗透,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文本中的结构顺序,同时基于幻灯片技术,促进课堂游戏活动的构建,逐步形成现代化、高效性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媒体;微课;文学常识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自20世纪末期计算机问世以来,社会进入了信息化和智能化。而随着近些年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成了“多媒体”“微课”“思维导图”以及“幻灯片”等概念,也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策略设计的新颖工具。伴随新课改中对语文课堂现代化构建的要求,教师也开始积极探索,将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语文知识教学相融合,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效果。那么如何将这些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真正践行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彰显其应用的价值呢?

一、借助媒体技术,优化教学结构

多媒体具有操作简便、形式多样等特点,也是较早的现代教育资源,与初中语文课堂相互融合的形式。在对学生进行初中语文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具有多样知识展示形式的多媒体,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一直变化的语文知识呈现中,逐步提升对语文知识的认知和学习效果,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教师先使用多媒体中的视听技术,向学生投放有关济南冬天的视频,使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直观感受到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初步理解《济南的冬天》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随后,教师以整体框架的样式,引导学生认知《济南的冬天》中的生字词和文本的结构,使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济南的冬天》这节课的学习。紧接着,教师呈现其他地区冬天的图片,结合文章中的文本内容,向学生进行《济南的冬天》这节课的细致教学,让学生在一直变化的教学场景中,将注意力集中在《济南的冬天》这节课上,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最后,教师以Word文档的形式,进行本节课知识的总结,使学生在纯文本的知识呈现中,完成对《济南的冬天》这节课的反思。

可见,多媒体技术对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在实际开展语文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视听功能、框架展示功能,帮助学生认知教材中文本知识的结构,促进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二、应用微课技术,渗透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的工具。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只能讲解语文课本中的知识,很少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关文学常识的渗透,从而降低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发展水平。而微课技术的出现,则能有效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纪念白求恩》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基于本篇文章的作者和文章中的内容,逐步实现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白求恩的原名是“诺尔曼·白求恩”,一生致力于医学研究,提出了“人工气胸疗法”等治疗肺结核的方法,同时,白求恩还具备医者仁慈之心和牺牲的精神,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医疗事业,本篇文章是毛泽东在白求恩先生逝世后所写的……在微课中,教师将上述介绍白求恩医生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观看微课视频,增加对白求恩医生的了解,从而更进一步理解《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

不难看出,在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技术,向学生渗透文学常识,让学生自主进行文学常识的学习,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语文体系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可视化的学习工具,在开展初中语文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促进文本整体框架的建立,将文章中的逻辑顺序进行明确,串联不同文本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对文章的认知效果。而在传统形式下,学生进行思维导图构建的形式是“手绘式”,难以修改的手绘思维导图构建形式,会降低学生刻画思维导图的效率,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伴随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电子技术的发展,在目前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应用计算机进行思维导图的刻画,从而提高思维导图构建的效率,促进文本可视化。

例如在《皇帝的新装》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从“皇帝的新装”的中心词出发,延伸出“意义”“作者”“人物”“情节”等四条支路,随后,教师让学生再从“意义”的关键词出发,分化出“现在”“当时”等支路,在“作者”的支路上分化出“安徒生”,在“人物”上分化出“上层”“底层”等支路,在“情节”上分化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等支路。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在每一支路后进行内容的细致填充,让学生在进行《皇帝的新装》这一思维导图刻画的过程中,逐步理清文章的结构,提升学习的效果。

显而易见,在开展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文章内容的梳理,让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从而构建完整的语文文本结构。

四、使用幻灯片,创建课堂游戏

“幻灯片”是多媒体中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直观展示的工具之一。在传统形式下,教师只将幻灯片作为是开展语文知识讲解的课件,是板书的替代品,而忽略了对幻灯片的开发和利用,从而造成课堂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和刻板化,制约了高效语文课堂的形成。而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游戏化设计,让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同时,逐步提升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效果。

例如在《植树的牧羊人》中,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教师就可以利用“打擂台”的形式,提高學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在课下,教师将“栋”“拣”“戳”等生字录入计算机中,使得每张幻灯片对应一个生字。在实际开展《植树的牧羊人》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对学生讲述本节课中的主要生字词,让学生对“栋”“拣”“戳”等生字有初步的认知。随后,教师选择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当教师利用多媒体投放提前制作好的课件时,两名学生对课件中所展示的“栋”“拣”“戳”等生字进行认读,并进行答题权的争夺。获得答题权且认读正确的学生,获得胜利,另一名学生被淘汰出局。之后,教师请其他学生对之前获得胜利的学生进行挑战,重复上述游戏流程,从而赛出本班的冠军,深化学生对“栋”“拣”“戳”等生字的认知。

显然,在开展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幻灯片进行课堂游戏的设计,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逐步完成对生字词的认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而言之,教育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成长,同时能够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形成。现代化视域下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当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学相整合,进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不断学习,并应用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促进现代化、高效性语文课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培,王晓敏.“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学习课堂设计[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12).

[2]眭春梅.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J].江西教育,2017(36).

[3]张培,许家利.“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有效学习模式[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6).

作者简介:殷妹娟,女,1980年生,江苏昆山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媒体微课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