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9-11-11 12:57郑爱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2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现状问题

郑爱红

摘要:把握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是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践基础。以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为例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结合我院社会责任感教育工作实际,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其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2-0243-02

一、我院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的实践探索

我院主要通过立体化责任教学体系的构建、覆盖全院的专题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以及准军事化一日生活教育进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育。

1.通过思想政治理论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搭建,系统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激发学生责任担当的内生动力。构建“一个中心,三个课堂,骨干引领,立体学习,多元考核”的教学体系,为系统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搭建立体化教学环境。

“一个中心”即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为中心,推进教学大纲校本化,分类为航海类专业、邮轮乘务类专业等不同的教学大纲;“三个课堂”是依学时规定和学院实际,将课程任务分解为面授、网络(超星网络课程和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社会实践三大板块;“骨干引领”即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长廊”校内实践基地,签约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月牙河社区校外实践基地,通过指导周邓学社、法律协会等学生社团在基地的实践活动,培养课程学习骨干,发挥其课上学习、课下实践中的引领作用;“立体学习”即通过上述平台搭建和学生组织建设,实现面授与网络,理论与实践,课上与课下(教师开通的QQ班级群、微信班级群、QQ空间等)相通相连的立体化学习环境构建;“多元考核”即实行过程考核,内容上涵盖“知”与“行”的考查,空间上覆盖课上、线上、线下社会实践与准军事化一日生活,构建贯穿学习全程的多元考核体系。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所构建的立体化教学体系,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系统认识个体生命及人生活动特别是职业活动在社会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从而在理论上系统解决学生为什么要“担负责任”的思想问题。

2.通过覆盖全员的专题社会实践活动深化责任担当意识。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特别是责任担当素质的提升需要躬行践履。从2009年开始,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实践教学活动纳入教学大纲,并覆盖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躬身践履进行责任担当的实践机会。经过连续8年大力开展实践教学研究,我院实践教学建立了以科研带动实践项目和资源的开发,以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以实践教学基地为活动开展的根基,以学生社团骨干示范为先行,以科学规范的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为保障,形式和类型上适应于校内外、课堂内外不同空间开展得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指导下的志愿公益实践项目,已经连续开设5年,全体修课学生共12 000多人次设计项目并实施了志愿公益活动,极大地帮助学生提高了生命价值意识、社会担当意识。

3.通过准军事化一日生活教育培育“责任担当”的生活习惯。我院在建院之初就确定了“军事化管理”和“礼仪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通过“准军事化管理”一日生活制度,提高学生的三种能力: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升四种精神: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及吃苦耐劳精神;培养五种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服从意识、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实现“用铁的纪律锻造金的品质”的育人目标。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严谨求实、爱岗敬业的作风。

为适应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我院建立了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的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将礼仪课作为全院各专业的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两个学期,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为重点,使学生逐步养成礼仪行为,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树文明形象、展礼仪风采”蔚然成风,提高了学生人际交往形象责任意识,也进一步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我院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与问题分析

为了更加深入具体地了解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现状与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教学工作,我院采用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责任教育研究中心“2017年全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问卷对我院学生开展调查。

1.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显示,我院受测大学生总体社会责任感得分为76.73分,处于一般水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水平档次划分为五档:低于60分为低水平,60≤得分<70为较低水平,70≤得分<80为一般水平,80≤得分<90为较高水平,90分及以上为高水平)。

从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认同和行动的三个环节看,受测大学生社会责任认同得分最高(77.45分),其次为社会责任认知(76.73分),社会责任行动得分最低(74.57分)。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该校社会责任行动教育和社会责任认知教育仍需加强。

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5个维度看,受测大学生生命责任感得分最高(77.21分),其次为网络责任感(76.91分),第三为学习责任感(76.32分),第四是学校责任感(74.83分),政治责任感得分最低(74.69分)。

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其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结合我院社会责任感教育实践,通过对受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数据的分析,我院社会责任教育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社会责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以及资源协同利用不足,社会责任教育的合力作用有待加强。尽管学院有相对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亦按照国家规定开设了应有的人文社科素质教育课,有独具特色的准军事化管理体系,有较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但是这些课程体系与管理及教育体系各自为政,相对独立,尚未形成协同发展、有机统一的教育教学系统,教育教学的合力作用尚不够充分。

政治责任教育内容不够丰富多样,亲和力有待提升。我院政治责任教育除了思想政治课和数量不多的人文素质课进行责任方面的理论教学及校内准军事化管理外,学生校外社会实践,特别是对党和国家带领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类活动相对欠缺。这就使得对学生的政治教育局限在校内生活和有限的课堂理论教学之中,距离国家政治生活相对较远。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的基础性作用有待突出。“04方案”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得到学院大力支持,各方面条件不断改善,但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工作量常年严重超负,教师业务成长以及教学研究受到很大影响,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性作用需要加强。

3.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在加强大学生服务党和国家的意识教育、担当网络责任等社会责任行动教育,提升大学生内心公平感社会认同教育方面,学院要从如下方面做出努力:夯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地位。人文社会科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是专门以社会责任感教育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以点带面的格局,突出重点,形成积极、良性的教育效应,营造责任感教育的良好氛围,起到“牵牛鼻子”的作用。整合学院教育教學资源,形成认知教育的合力。牢牢抓住人文社会科学类理论课教育教学这个主渠道,挖掘各门课程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资源,协同建立有机统一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教学体系,避免不同课程在社会责任教育中的“内耗”乃至冲突,形成认知教育的合力。确立政治责任感教育的核心地位。社会责任感的5个维度,政治责任感、生命责任感、学习责任感、学校责任感、网络责任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政治责任感在大学阶段是关涉人作为人、成为人的终极意义,因此在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方面要确立政治责任感培育的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1]魏进平,等.全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报告(2018)[R].河北工业大学,2018.

[2]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Z].

[3]程东峰.责任论:一种新道德理论与实践的探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现状问题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