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英
【摘 要】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项目式学习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增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够让物理课生动化、趣味化,本文对高中物理项目式学习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中物理 项目式学习 设计方法
高中时期作为人生中重要阶段之一,在大学及就业阶段起到基础铺垫的作用,高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高中物理作为高中课程中一门重要的理科学科,在高考中所占比重很大,因此学好物理也是提高成绩的重要前提之一,而教学及学习方法是否有效,对于能否学好物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物理项目式学习的含义与意义
(一)含义
高中物理项目式学习就是将物理课程按不同项目分类,根据不同项目对物理知识进行逐一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按项目类别分配好,在讲解后由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其中以完成项目,充分做到学以致用。
(二)意义
项目式学习的有效运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使物理知识内容形成具体的项目组织框架,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二是能够增强高中生摄取知识、分析信息、团结协作的技能水平;三是可以避免学生为考试而消极学习,为记要点而囫囵吞枣的现象。
二、高中物理项目式学习设计方法
(一)转变教学及学习的观念,实现高中物理教学新变革
要想实现高中物理项目式学习的有效推广,首要任务是将教学理念从已经固化的旧式教育模式下剥离出来,老师和学生都应该转变思想,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无论是授课方法还是学习方法都要有所创新。可以利用网络互通的特点,建立教学、学习交流群,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交流与教学沟通,通过交流与研讨互通有无。同时也可以向国外学习好的教学方法,突破原有的思想观念,创新教育理念,实现物理项目式学习的有效推广。
(二)因“课”制宜,强化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中物理主要围绕着运动、力学而展开,各章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联系,但其间也有区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各章节内容的特点制定不同形式的项目学习方法,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水平,陆续改良教学思路,用启发和引导等方法刺激学生自主独立的思索技能,让学生试着自己总结物理要点,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以“力与平衡”中“力的合成”、“力的分解”两节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将章节中的重点转化成问题罗列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先将这些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之后在听课的过程中忖量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研究推敲,探讨如何将力合成、分解,力的方向与大小对作用力的影响,将各自的观点进行归类总结,以此提高课堂成效,加深学生的记忆,巩固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成果。
(三)提高课堂生动化、趣味化程度
高中课业繁重,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如果这些压力长期积压且得不到释放,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教师应注重课堂的生动化和趣味化,以此降低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负累。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如物理实验教具、多媒体等,用硬件教学条件结合教师教学方法来完成各物理项目学习。例如:学习“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时,可以利用教具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章节内容。并向学生们抛出问题:以手为中心让小球圆周运动,在转速相同的前提下,所使用的线是长的容易断还是短的容易断,教师将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讲解完,就可以让学生以计算的方式解答这个问题。同时还可以以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播放运动过程,以此解释其中所涉及的向心力及向心加速度,从而达到以实验完成项目学习的目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对于减轻学习压力、增强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加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掌握程度不深,主要原因之一是对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缺乏了解,学生对于各知识的了解仅限于书本,对于知识点的印象是抽象的,无法在脑海中形成清晰认知,学习的是物理,却达到了如同听“天书”似的效果。教师在讲解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应该融入实际应用案例,以生活实例诠释物理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例如:学习“机械功”这一节时,教师在讲解之前可以先为生学例举出几个常见实例,如“滑轮”、“举重”、“牵引”等,让学生以实际角度出发,观察、分析机械功的能量转换。让学生发现原来身边的常见现象或是平时经常做的事情都隐含着物理知识的运用,给学生以“豁然开朗”的感觉,让学生懂得何为“学以致用”。
结语:高中物理项目式学习,有助于提高物理成绩、减轻学生负担,不仅可以提高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更能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通晓与应用,让学生不再为了考试而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项目式学习方法,让物理课生动化、趣味化,使得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更有热情,理解更为透彻。
参考文献
[1] 宋林珊.高中物理学案设计与实施的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 何竞宇.高中物理项目式学习设计分析[J].学周刊,2019(04).
[3] 未欢.项目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