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沂蒙的山水间永生

2019-11-11 12:13张期鹏
齐鲁周刊 2019年38期
关键词:沂源文学馆桃花岛

张期鹏

刘玉堂用一生书写沂蒙,被誉为“当代赵树理”和“沂蒙歌手”。

玉堂先生的突然辞世,让许多人惊愕不已,也让许多事情有点措手不及。比如,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座“刘玉堂文学馆”。

早在五六年前,我就开始和先生讨论建文学馆的事情。但先生当时感觉尚年轻,有的是时间,总说“不晚,不晚”。后来再问,他就说自己的文学成就还远远不够,不配建这个馆。直到最近两三年,我与凤珍开始着手整理他的图书、资料,编写《刘玉堂文学年谱》了,他才慢慢重视起来。

他大概接受了我的一个观点,就是建馆并不是为他一个人歌功颂德,而是试图保存、传承和弘扬一份文化记忆。从小处说,对他的家乡沂源,尤其是对沂源的莘莘学子们,是有意义的。试想我们小时候,如果有这样一个堪称榜样的前辈作为先导和激励,将会迸发出多少激情,激荡出多少梦想!况且,他和他的作品对于沂蒙山,对于齐鲁大地,乃至对于整个中国文坛,都是不可或缺的。是的,不可或缺。如果山东文学少了刘玉堂,那得缺少多少民间的智慧、凡人的庸常、乡野的味道,那得缺少多少温情与幽默!而今,那个让人想起来就不禁满含热泪的刘玉堂走了,但他的文学永远地留下了。

终于,在两年之前,我们开始具体探讨文学馆建设的事情了。当然,先生还是一贯地低调、务实,还是那种“城里的乡下人”的想法。他说,馆要建在农村,建在泥土之上,最好是个农家院;院里要有树,最好是石榴树。他说,要经常有人来这里,阅读、交流、感受,不能天天关着门。他还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文学馆,不要搞成高大上的东西,要“土”一点、再“土”一点,简单一点、再简单一点,土得掉渣也不怕。这,也是我们的共识。

就在这个时候,他有机会回到家乡,走上桃花岛,认识了一个颇有作为的企业家董方军——一个跑遍了世界各地但始终带有土腥味的人。真想不到,他们的气味是如此相投,一拍即合。

是啊,命运中许多事情都是前世注定,那种难以捉摸、不可言说的“气味”,有时可能会成为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识相知的重要媒介。比如我与先生,比如先生与董方军。

在董方军的桃花岛上畅游畅怀,先生忽然文思泉涌,写下那篇神情飞扬的《龙子峪的传说和真实故事》。那个开头,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北京有海吗?有的,比方中南海。沂蒙山有岛吗?有的,比方桃花岛。”我相信,是这篇文章打动了董方军。哦,不,应该是先生浓浓的家乡情结和令人惊叹的文学创造打动了董方军,一种想为先生做点事的冲动瞬间溢满了胸怀,并且久久难以淡去,甚至永远不会淡去。做什么?当然是建刘玉堂文学馆。

建一个最接地气、最靠近泥土的文学馆的构想就这样诞生了。现在看来,也只有这样一个文学馆,才最符合先生的性情、风格,才是他的所愿所盼所思所想。

一切都在顺利地进行,我们都在与他一笔一笔细致地勾画这个蓝图。查阅我2019年春节之后的记事,我与先生几乎每周都要见面,有时甚至一周几次,每次都在谈文学馆。5月11日和12日,我与好友赵风国陪先生畅游桃花岛,并细致考察了董方军在刘家坡村和龙子峪村开发建设的民居,最后确定将文学馆落户龙子峪,并初步筹划了建设刘玉堂工作室和玉堂书屋诸事。沂源县委书记王义朴亲临现场,与先生倾谈,并表达了全力支持的強烈意愿。

呼唤多年的刘玉堂文学馆,终于要呼之欲出了。5月28日上午,沂源县委领导又带领有关人员来到济南,与先生具体商谈有关事宜,并确定了9月份开馆的总体构想。但任何人都没有想到,就在所有参与此事的人都怀揣着激动与梦想的时候,先生突然在当天晚上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所无比爱恋的读者和朋友,离开了在他心目中正在勾画成型的文学馆。

这一惊天霹雳,将我们全打蒙了,好几天都回不过神来。这个时候,是董方军把我们从梦幻拉回了现实。他对我说,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咬紧牙关,坚定不移地完成先生的遗愿,以告先生的在天之灵,以慰四面八方的读者、朋友之心。

从那个时刻起,我们致力建馆的全体同仁,就在哀痛的同时,始终处于一种感动之中。我们哀痛先生的过早离世,更感动在他身后,在他已经不能再听听、再看看、再说说的时候,许许多多的领导、专家、读者、朋友为文学馆建设所做出的无私奉献。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先生不仅在先生生前就为文学馆题写了馆名,在他去世之后,又饱含深情地写下了“沂蒙文章大家刘玉堂”的题词。

著名作家、被誉为“小兵张嘎之父”的94岁高龄的徐光耀先生闻听此事后,挥毫写下了“玉骏驮千卷,堂前尽书香”的嵌名联。

还有那么多老作家、老学者、老书画家和很多中青年朋友,都热情为文学馆发来了令人温暖的贺词和丰富多彩的书画,让先生的形象更加光彩,也让文学馆充满了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这些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

我们不能忘记的,还有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散文学会、齐鲁书画家协会、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和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临沂大学、鲁东大学、万松浦书院、山东文学馆、冯德英文学馆、淄博市文联、山东省文艺创作研究院、半岛都市报社等众多文化主管部门、教学研究机构的支持和关注,他们的贺信是对文学馆建设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文学馆今后发展的最好支持。

我们尤其感谢先生的夫人田衍英女士和儿子刘春雨先生,他们强忍巨大悲痛,无私帮助建馆,这不仅是一种亲情的付出,也是一种责任的承担。谢谢他们!

我们可以告慰先生的是,他以这种方式回到家乡,以这种方式继续闪耀他的文学光彩和人格魅力,是我们所期望的,也是他所期望的。我们感到遗憾的是,因为我们的能力、水平有限,还无力邀请先生更多的旧友故知,也无力把文学馆建设得更加符合人们的期待。刘玉堂的文学是大家的,刘玉堂文学馆也是大家的,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们愿与大家共同努力。

时间将会告诉人们,玉堂先生是不朽的。我们相信,我想很多人都会相信,一百年后,还会有人读他的书,记住他的名字;二百年后,还会有人读他的书,记住他的名字;三百年后,还会有人读他的书,记住他的名字。

他将在沂蒙的山水间永生。

猜你喜欢
沂源文学馆桃花岛
改造促迭代 提质创品牌——山东沂源苹果的振兴之路
上海天文馆:全球最大规模天文学馆复刻天体运行轨道
桃花岛采风
袖珍之地,颠覆土地——以沂源拇指公园景观工程为例
美丽的桃花岛
沂源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秋访桃花岛有寄
王炜丽设计作品
新时期以来文学馆的创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