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9-11-11 12:55于霞李新王溪波邵虹段勇刘嘉敏常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4期

于霞 李新 王溪波 邵虹 段勇 刘嘉敏 常燕

摘要:推进本科高校课程体系国际化是实施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教育国际化推进工程”的主要任务。文章以2015年辽宁省第一批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国际化改革试点专业之一的沈阳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生引导机制和师资培养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最后讨论执行效果及下一步研究预想。

关键词:课程体系国际化;CS2013;ABET;课程与竞赛双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4-9324(2019)44-0154-02

一、概述

“教育国际化推进工程”是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组织实施的十五项重大工程之一,旨在通过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教育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强省建设服务。推进本科高校课程体系国际化是实施“教育国际化推进工程”的主要任务。张海鹏在文献[1]中提到推动课程体系的国际化建设应从课程体系建设的理念、内容、方式平台、主体素质、保障机制、考核机制等方面全力融入国际化战略,结合本校本专业特点,主要论述试点专业建设过程中,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生引导机制和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过程。

二、课程体系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

1.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以工程认证标准及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ABET(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标准等国际标准为准绳制订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5个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2.搭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三纵线一平台”课程体系。借鉴臧斌宇在文献[2]中论述的参照国际先进的课程设置体系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本专业参照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的计算机学组IEEE-CS/ACM发布的计算机CS2013(Computer Science Curriculum 2013)搭建了“三纵线一平台”课程体系,即学生外语能力培养、专业技能培养、实践能力训练(职业训练)三纵线递阶式至毕业设计综合应用与创新平台,下图从上至下沿箭头方向分别为外语纵线、专业技能纵线、实践能力纵线和毕业设计综合平台。

在该课程体系中,课程配置旨在较完整的给学生搭建了计算机专业知识架构,培养出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应用系统三个模块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工程实践能力,适应国际化需求,能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设计、研发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实践课程体系双驱动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中,本专业探索了一种课程驱动与竞赛双驱动化的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具体为将国际竞赛或创新创业大赛的比赛题目引入本科生的课程设计中,参考每年竞赛题目组织课程设计具体内容,通过三个改变使学生全面了解最新的国内、国际竞赛热点,在提升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激发其参与竞赛和创新创业的热情。

1.改变传统课程设计模式。课程设计中引入计算机专业具有影响力的科技竞赛的题目、规则和要求,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2.改变传统成绩评定方法。综合考虑学生在小组内的贡献度和所在组的项目完成情况,考核学生的选题、资料查阅和分析、设计、编码、测试、文档撰写、表达、答辩、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结合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成绩、教师考核组对学生的评价等多方面成绩来确定每名学生的最终成绩。

3.改变传统科技竞赛校内推荐模式。通过课程设计系统的创新性培养,提前选拔优秀团队并进一步培养其代表学校参加校外竞赛,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四、双导师无缝学生引导机制的建立

在课程体系国际化过程中,借鉴归国留学教师曾经求学的国外大学经验,结合学校重新启动班导师制度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双导师无缝学生引导机制。具体为在大二下学期,班导师对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引导工作即将结束之时,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指导教师,从以往单纯的毕业设计指导拓展为学业、创新能力、毕业设计、就业等全方位指导,直至毕业离校。该制度的实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与专业教师近距离接触,尽早接触专业、了解专业,依托导师课题进行多元化培养、分方向培养。同时,课余时间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实践创新训练,具备条件的还可以提前进行毕业设计。

五、国际化师资团队的培养与建设

教师是课程体系的执行者,关系到国际化的课程体系能否顺利推进,本专业一直注重教学团队建设,通过本校培养和人才引进两手抓建立了一支50%具有博士学位(其中42%毕业于海外,50%具有海外经历)、平均年龄不到45岁的教师团队。教师团队中2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名单,3人入选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在培养校内师资团队的同时,还聘请英国德比大学2名教授为外聘教师,通过他们与英国大学探讨中英培养方案的异同,取长补短。从英国及日本等国深造后回国的教师,在整个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建设项目中起着桥梁与沟通的作用,不但使其顺利实施,而且进一步推进了其国际化的进程。

六、执行效果

通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生引导机制和师资培养等一系列的建设,本专业学生近三年来获得各类国家级、省级奖项40余项,78人(约26%)就职于阿里巴巴、百度、京东、滴滴出行、美团、浪潮等大型IT公司,获奖数量及就职大型IT公司学生数量均较前几年有了明显提高。同时,本专业依托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建设项目,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力争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合作办学进一步推进课程体系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张海鹏.综合性大学国际化战略中的课程体系建设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145-147.

[2]臧斌宇,赵一鸣,李银胜,等.国际化、创新型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以复旦大学软件工程三个特色专业建设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