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专业教学中对于德育教育的开展

2019-11-11 12:55樊敏雷桥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4期
关键词:精神文明教育

樊敏 雷桥

摘要:“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这是习近平主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1]。精神文明是国家走向强大的根本支撑,道德模范是社会崇德向善的重要旗帜。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而与之配伍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却不尽如人意。在全国人民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在对国家发展起重要作用的高校学生来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包装专业;精神文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4-0022-02

截至2018年3月,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共计有2879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95所(含独立学院266所),成人高等学校284所,在校生数千万人。(数据源自百度)笔者所在学校上海海洋大学约有在校生近2万人,在如此规模的人群中,开展德育教育是一件充满挑战性的工作。

就学校学生的道德现状而言,整体呈现出的是积极向上的态势,大多数的学生积极向上,具有远大的抱负,良好的精神面貌,希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但由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及各种诱惑的存在,使得很多学生逐渐出现了道德迷失的情况。如:人生观、价值观等定位模糊;过于重视物质享受,缺乏精神追求;诚信品质缺乏;个人意志薄弱,容易受外界影响等。如现在造成极其严重后果的“校园贷”事件等,均反映出亟须在高校全面开展德育教育。“德育”从广义上包含政治品德、思想品德、伦理道德三方面的内容。思想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教育培养政治素质;道德教育涵盖“私德”与“公德”,即私人生活的道德规范和国家及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2]。对于高校德育工作来说,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只是简单地讲解道德知识,对学生进行理论说教,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年龄上已经是成年人,心理上却还尚不够成熟,却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渴望得到认同,他们从小学习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理论,为了应付中考、高考,这些理论可以说是背得滚瓜烂熟,简单说教这种强制式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还有可能适得其反。更多的是要在各科教学过程中,寓德育于教学,进行隐形的植入式的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学生通过道德知识,来提升思想情感和人格品质;学会分辨是非;遇到困惑与冲突时,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在人际交往中,能诚信、友善地对待他人;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健康、丰富、和谐[3]。

一、在专业课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

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不同,更多的着力点是在专业知识的传授,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隐形的德育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更容易给学生建立感性的认识,被学生所接受。在专业课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提升教师自身素养。作为一线教师,直接与学生接触,其自身的学术素养、职业品德、个人修养直接被学生所观察,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作为一线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完成授业的任务,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务必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认真的工作态度,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2.结合专业知识的讲解进行德育教育。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这个任务主要由专业教师来承担,这些技能将来会伴随学生很长时间甚至一生。作为专业教师,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在传授的过程中有技巧的融入德育教育。如正确引导学生对待专业的态度、学习的方式方法,遇到言谈举止不合适的学生给予指正,甚至引导学生正确的规划大学时光等。

3.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不管什么课程,都有教材作为知识载体,优秀的教材可以为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案例,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要在专业知识授课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广大的一线教师们要善于在教材中挖掘德育教学的内容,或根据教学内容添加合适的德育内容,如各种社会案例等,教学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达到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的。

4.有效利用课外活动加强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现在高校中,有着各种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各种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等。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等机会,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创造力等。这对于学生将来走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有着重要的作用[4]。

二、德育教育在包装工程教学中的展开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包装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包装系统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商品生产与流通部门、包装企业、科研机构、外资、商检等部门从事包装系统的工业设计、结构设计、形象设计、质量检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由此可见,包装工程专业是交叉型的应用学科,作为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包括《包装机械》、《包装工艺》、《包装结构设计》、《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等诸多专业课程。下面笔者以《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和《包装专业外语》课程为例,简单解析怎样在包装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展开德育教育。

《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为包装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和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设计类课程。包装造型与装潢设计研究硬质包装容器和软包装的造型和装潢的原理、方法、技术和设计表现手法。它是基于包装结构设计、包装材料学、艺术设计、视觉传达、广告设计等学科的基础上的交叉型学科。在本门课程中,涉及大量的实际设计案例。比如,在讲到装潢设计的时候,笔者会引入一些实际的案例进行讲解,在其中笔者会有意识地插入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案例进行重点讲解,渗透德育内容在内。如一些著名的品牌,像露露杏仁露,椰树椰汁等,总会有很多仿冒的产品出现,而且仿冒产品的装潢与这些著名品牌简直一模一样,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往往会受到欺骗。就这一社会现象,笔者会邀请学生们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何防止这样的现象,从自身做起的话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等等,引发学生的反思,促进其自身修养的提升。包装工程专业外语是为包装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相关专业必修课。学生在原有英语的基础上对包装工程专业各主干课程包括包装功能、包装材料、包装容器、运输包装、包装印刷、包装工艺、包装设计与装潢和包装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英文学习,不仅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专业课程,而且着重使其掌握专业词汇、专业语句的英文表达,以便学生阅读本专业的各类外文期刊,扩大知识面,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书写能力,提高英语运用的综合水平。

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笔者会注意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个章节是讲有關包装的标准与法规。在本章内容中,基本上每部法律、法规的诞生都源于某些安全事件。笔者会将这些事件的背景找出来,在课堂上着重对1—2个进行重点讲解,然后把剩下来的几个事件作为大作业布置给学生,学生分成几组完成对事件的分析,包括事件的发生背景、产生的后果以及对应的措施以及对这些事件的自己的看法等,在下一节课的时候,分组用英文汇报,既锻炼了英语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提升学生对“德”的重要性的思考。[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鲜明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教育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教师在专业课程中开展德育教育,尤其是渗透式德育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专业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专业课教学和德育教育,将专业课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员:让民族精神大厦巍然耸立[Z].

[2]丁永萍.高校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才智,2018,(151).

[3]陈立影.德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7):109-111.

[4]袁笑文.高校英语课堂加强德育教育的必要性与方法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24):178-179.

[5]吴晓丽.高校融媒体对德育教育的可行性路径研究[J].传媒论坛,2018,(15):16-17.

猜你喜欢
精神文明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